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_38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9398082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_38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_38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_38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_38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_38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_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_38(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21春青少年心理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 下列有关临床评估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临床评估和诊断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也下列有关临床评估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临床评估和诊断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治疗的中心环节B临床评估是就诊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进行系统地评价和衡量C临床评估从临床访谈和观察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就诊者各方面信息D要求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个体各方面的特征,更倾向于个性的了解E侧重于从许多资料中得出一个或几个结论性意见,倾向于找出共性的特征正确答案:ABCD2. 关于儿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学家已提出多种理论予以解释:皮亚杰、柯尔

2、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不同的关于儿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学家已提出多种理论予以解释:皮亚杰、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吉利根研究了道德判断和推理中的关怀和公正的问题;艾森伯格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提出异议,修改了道德发展阶段;费斯廷格则从认知的角度去探讨儿童道德发展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阐述这些道德发展理论的要点。对于态度与品德形成的理论主要有: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吉利根的关怀道德取向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以及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是从

3、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在这一阶段里,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这是因为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是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 权威阶段(6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儿童尊重道德的权威,认为服从有权威地位的人就是好的。正因为这样,他们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 可逆性阶段(8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问共同约定的。儿童一般都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儿童已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且应相互尊重。准则对他们来说已具有一种保证

4、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同伴间的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 公正阶段(11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皮亚杰认为,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应用时加以界说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并不表明发展的连续统一体的中断。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阶段1:对行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避免惩罚,服从权威。 阶段2:发展了交互的道义

5、,认为自己满足需要的同时,也应该让别人满足需要,了解了公平和平等交换。 习俗水平 阶段3:对正确行为的判断依据是,使自己在自己和别人眼中都是一个好人,行为良好的动机是愿意服从那些固定化了的规则。 阶段4:不仅关心对社会秩序的遵守,而且关心对这个秩序的维持、支持和论证,认为正确的行为应包含履行一个人的责任、尊敬权威和为了自己而维持已有的社会秩序。 后习俗水平 阶段5:为所有人的幸福和保护所有人的权利而制定和遵从法律。 阶段6:信任普遍道德原则的有效性,个人要有对这些原则承担义务的意识。 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

6、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3)吉利根的关怀道德取向理论 吉利根的关怀道德取向理论要点如下: 在道德判断和推理中存在公正和关怀两种典型的道德取向,女性是典型的关怀取向,男性是典型的公正取向。 男性更重视诸如公平和尊重他人权利这样抽象、理性的道德原则,而女性看待道德时,倾向于更加关注人类的幸福。 女性关怀道德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一般要经过自我生存定向、善良、非暴力道德三个发展水平。 吉利根的关怀道德取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道德发展的性别差异,这不仅是对传统道德发展理论的重要修正,而且为我们针对不同性别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 (4)

7、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艾森伯格教授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提出异议,经过大量研究,艾森伯格总结出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的五个阶段: 阶段1: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助人与否的理由包括个人的利益得失、未来的需要,或者是否喜欢某人。 阶段2:需要取向的推理。他人的需要与自己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儿童开始对他人的需要表示出简单的关注。 阶段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儿童在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涉及的是好人或坏人、善行或恶行的定型印象、他人的赞扬和许可等。 阶段4:移情推理。儿童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开始注意与行为后果相关联的内疚或其他情绪体验,初步涉及对社会规范的关

8、注。 阶段5:深度内化推理。儿童决定助人与否,主要依据内化的价值观、责任、规范以及改善社会状况的愿望。 艾森伯格关于儿童亲社会道德的研究提示我们,儿童面临的情境不同,产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都有可能存在差异。我们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必须注意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策略。 (5)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们都力求认知的一致性,试图将其认知元素之间彼此统一协调起来。若认知元素发生矛盾,便产生认知失调。不协调程度可以由不协调认知项目的数量与重要性的乘积与协调认知项目数量与重要性乘积的比值获得。当个体处于不协调的情况下,个体会

9、被驱使减轻或消除这种不平衡。消除不协调的方法主要有:改变行为,使其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状况。 3. 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有( )。A.教师的教学态度B.教师的教学能力C.教师的人格魅力D.教师的作风参考答案:ABCD4. 心理学的目标不包括( )。A、预测发生的事情B、控制发生的事情C、理解发生的事情D、改变人的命运心理学的目标不包括( )。A、预测发生的事情B、控制发生的事情C、理解发生的事情D、改变人的命运正确答案: D5.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6. 攻击性行为

10、可以分为:A、反社会攻击行为B、亲社会攻击行为C、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D、以上都对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A、反社会攻击行为B、亲社会攻击行为C、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7. 道德动机是指由道德需要所推动的,引起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与道德有关的( )世界观等。A.兴趣B.欲望C.信念D.理想参考答案:ABCD8.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 A研究个别心理过程的障碍 B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C研究器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研究个别心理过程的障碍B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C研究器质性疾病的病因与机制D研究心理障碍的基本理论、形成原因和机制E研究心理因素

11、在致病和防治中的作用ABDE9. 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为依据做出分类的? A直接动机 B生物性动机 C间接动机 D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为依据做出分类的?A直接动机B生物性动机C间接动机D社会性动机BD10. ( )是个人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也是个人品德结构的核心。A.道德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动机参考答案:B11. 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是( )。A.强调知识的动态性B.学生的经验世界是丰富的、差异的,要注重学生的先前经验C.学习是主动建构的社会性过程,也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过程D.教学时促进学生知识“生成”,而不是传递客观的现成的知识参

12、考答案:ABD12. 下列对心境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中属于人本主义治疗的一项是:( ) A试图消除患者逻辑上的思维错误下列对心境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中属于人本主义治疗的一项是:()A试图消除患者逻辑上的思维错误,目标是帮助患者重建认知B注重增加强化刺激和改善社交技巧,目标是让患者重新学会快乐C力图引导患者发现,实现个人生活目标是获得更好生活的理由D焦点集中在个体当前的社交关系上,尤其是当前的人际问题C13. 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4. 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B.皮亚杰C.斯皮尔曼D

13、.冯特参考答案:A15. 能够通过点红测试,说明该幼儿具备了哪方面的能力?A.心理理论B.自我描述的能力C.自我再认能力D.能够通过点红测试,说明该幼儿具备了哪方面的能力?A.心理理论B.自我描述的能力C.自我再认能力D.智力测试参考答案:C16. 智商可以用来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聪明程度进行比较。(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7. 人类性行为的本质属性是性的理智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8. 学业压力使青少年产生的负性心理有( )。A.失落感B.考试焦虑感C.自我失败感D.学习厌倦感参考答案:BCD19. 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少年期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A.正确B

14、.错误参考答案:B20. 儿童发展起与玩伴的主体性间性是在:A.11.5岁B.6个月左右C.1.52岁D.2岁以后儿童发展起与玩伴的主体性间性是在:A.1-1.5岁B.6个月左右C.1.5-2岁D.2岁以后参考答案:D21. 下列哪项是对于躯体形式障碍正确地阐述 ( )A躯体形式障碍特指一种神经症亚型B躯体形式障下列哪项是对于躯体形式障碍正确地阐述 ( )A躯体形式障碍特指一种神经症亚型B躯体形式障碍有明确的与症状相符的病理生理阳性诊断结果C疑病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D其症状的出现与生活事件或心理应激有关正确答案:D22. 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 ) A情绪低落 B兴趣缺乏 C精力不足,过度疲乏 D睡眠紊乱 E晨重夜轻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A情绪低落B兴趣缺乏C精力不足,过度疲乏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