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33773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100个名词解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2、自我传播:体传播或人的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围进展的信息交流活动。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6、群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播送、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 众所进展的信息传播活动。“群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阔受众。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开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8、传播

2、过程:即传播现象的构造、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 是: 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 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构造,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根本单位; 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 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 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 三大类根本模式:线性模式,控制

3、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无视了反响和 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响机 制。14、反响: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响。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

4、者这两 种身份。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 过程,就是把符号复原成意思。17、根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 传播构造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 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 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

5、息进展“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 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受者也有复 杂的背景:个人层面、组织组织层面、社会层面。20、归纳:以数据为根底,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那么。21、演绎:从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测。22、抽样调查法: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局部单位进展考察和分析,并用这局部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 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23、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区别 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所有个体具有一样的被抽中的时机的抽样形式。 非随机抽 样:调查目的仅是对问题做初步探索,获得研究的线索和提出假设,而不是由

6、样本推论总体,采用的抽样方式。24、容分析: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播送、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容进展客观、系统和定量 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特点:客观性。系统性。定量性。显性容。25、皮亚杰、托尔曼、斯蒂芬森的个人功能学说: 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瑞士心理 学家皮亚杰认为,社交性的谈话是试图影响对方或者实际上是在和对方交换意见。自我中心性的“谈话那么是在 对他自己“谈话,或者是为了同恰好在那里的任何人发生联系而感到快乐。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是属于工具性的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 工具使用的目的。传播行为既有目的性,又

7、有认知性。 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林认为,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完成任 何事情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而对某些导致行动的传播那么贬低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 英国传播 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可归入受众研究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之中。他把传播的功能和受众关 注传媒的动机看做是一回事,是不妥当的,个人动机只是一种主观的愿望。26、个人的社会化:群众传播通常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承受或认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从而使个人和 社会取得协调一致。27、麦奎尔的传播媒介的个人功能:英国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可归入受众研究的“使用 与满足理论之中。他列举了传播媒介个人功

8、能在四方面的表现:信息功能;开展个性的功能;与社会整合的功能; 娱乐功能。麦奎尔把传播的功能和受众关注传媒的动机看做是一回事,是不妥当的,个人动机只是一种主观的愿望。28、群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开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群众文化不同于 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群众 文化的特点是: 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群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 通俗性,即群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 流行性,即群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

9、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 娱乐性; 群众传媒的依赖性,即群众文化主要是在群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开展和变化的,没有群众传媒,也就没有 群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群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29、群众传播的授予地位功能: 群众传播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能够授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运动 以显赫的地位。30、群众传播的重申社会准那么的功能: 群众传媒可以通过“揭露某些背离公共道德的行为发起有组织的社会行 动。31、群众传播的麻醉功能: 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到达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对社会问 题和社会活动的虚幻满足,反而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双重行动模式:巴斯指出,传播媒介的把关

10、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这就是他所说的“双重 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采集,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第二个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 以编辑为代表。32、“潜网: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 不易发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如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无所顾忌、敢作敢为,但最终会 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将自己逐渐融入那潜网。这潜网便是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33、“权力的媒介:美国传播学者阿特休尔教授的所著。此书对自由主义理论与社会责任学说的主要区别作了评 断。即:自由主义理论主新闻媒介

11、应完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而社会责任论那么认识到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 险。34、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参与撰写报刊的四种理论,即:“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联共产主义理论。四种理论所涉及的传播观念及体制,根本上包括了群众传播兴起以来的主要控制模式,即君主专制式、自由放任式、自我约束与国家统管式。 集权主义理论 思想主旨是: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二,真理是权力的产物,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在这种背景下,当时西方各国实施严格的控制和垄断,表达了君主专制式。 自由主义理论 其根本主有:一,个人权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 二

12、,之所以允许人们有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不管各种言论如何泛滥,人都能凭理性区分出什么 是真理。三,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开展。自由论坚决反对对传播活动实施的任 何形式的限制,鼓吹让传播媒介随意报道任何事实,“无拘无束的传播体制便随之确立。 社会责任理论 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当 相应的社会责任。这表达了群众传播的自我约束体系。 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针对的是以原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传播理论与体制,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 看来,这种传播理论与体制不过是集权主义传播理论与体制的继承延

13、续。35、报刊的四种控制观念控制体系:一、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行政、操纵新闻。二、经济控制。关键媒介在所有权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三、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响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等,有间接显示态 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传播者也主动收集公众反响。四、自我控制。一是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二是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般的行为准那么 和自身的职36、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贝雷尔森定义为“对于传播容进展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方法。 它不研究容分析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传播容信

14、息的实质和分类,信息符号的区别及其在的关联性等根 本问题。容分析就是研究被分析的容。“容是社会上传播和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容是一个主要因素,表达和表 达传播者的意图与愿望。37、可读性:原意指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承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 印象。38、前台行为与后台行为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同戏剧进展类比,他 认为人人都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上扮演大量不同的角色,在每位或每群观众成员面前显示自己的略有不同的“变体形 式。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行为举止可分为两大类:“在前台的行为和“在后台的行为适宜的在前台的行为 代表担任某一社会角色的人按

15、其所扮演角色的社会规应有的行为。39、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包括理论及评价主要论点: 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梅罗维茨认为,由媒介造成的信息环境同人们表现自己行为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同样重要; 在确定情境界限中,应把接触信息的时机考虑进去并当作关键因素。 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梅罗维茨认为,对于每一社会情境来说,人们都需要一种明确的界限,因 为人们需要始终如一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同情境的别离使不同行为的别离成为可能。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的情境 重叠时,会混淆不同的社会角色,令人们感到困惑、不知所措。 电子传播媒介促成许多旧情境的合并。由于电子传播媒介代码的简单性,它们能将来自不同的经历世界的视听形 象显示给许多不同的受众群,造成不同阶层的受从群对信息更大程度的别离,从而促成许多公众活动领域的合并。 他得出结论说,由于电子传播媒介造成的社会情境形式的变化,人们的社会角色形式也在变化。梅罗维茨理论认为,谁被包括进某一情境,谁被排斥外,这是规定情境形式及与此适应的行为形式的界限之关键因 素。根据这一观点来,受众的类型、人数多少和特征实际上影响着传播方式。因此,在通过媒介进展的传播活动中 应根据受众群的别离和结合形式设计媒介讯息。在成认受众的重要性的同时,梅罗维茨的理论也未低估媒介的力量。受众成员并不能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