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预防教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26969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的预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登革热的预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登革热的预防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革热的预防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的预防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革热”的预防教育三(2班第6周主题班会一、登革热相关数据导入。2014年10月11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1552例。截至10月12日零时,今 年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 30325例。病例分布为:广州(25732 例、佛山(2602例、中山(417例、江门(356例、珠海(254例、东莞(173例、深 圳(148例、肇庆(146例、阳江(116例、湛江(107例、清远(84例、汕头(65例、 揭阳(33例、茂名(28例、潮州(25例、河源(14例、惠州(9例、云浮(6例、汕尾 (5例、韶关(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二、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登

2、革热病毒引起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这个名字实际上是英语Dengue的音译,而Dengue这个词据说源自斯瓦希里语,意思是突然抽筋,犹 如被恶魔缠身。登革热的患者会突然起病,有持续发热、剧烈头痛、眶后痛、肌 肉痛、关节痛等症状,同时会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三、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跟很多急性传染病不同,登革热并不能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而是由蚊子叮咬 进行传播的。目前发现的最常见的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埃及伊蚊,另一种是白纹伊蚊。这两种蚊子长相比较类似,腿上都有白色的斑纹,也经常被人称作花脚 蚊子。埃及伊蚊在我国境内只在广东、台湾和海南等一些南边的省份发现过, 而白纹伊蚊活动

3、 范围比较广,甚至在东北也有所分布。目前根据广东省 CDC的监 测数据分析,认为这一次在广东爆发的登革热疫情很可能是就是由白纹伊蚊引起 的。、登革热可怕吗?由于气候环境对它的传播者蚊子的影响,登革热的流行范围主要是热带和许多 亚热带地 区,包括亚洲、非洲以及中美洲等地超过 100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 组织(WHO估计,每年大约有5000万例的登革热病毒感染,并造成超过2万例的死 亡。据WHO的报告,世界范围内的登革热发病情况呈连续上升趋势。在 2001年时, 美洲国家报告了超过65万例的登革热病例,其中15500例出现了登革出血热(DHF 这种可能导致死亡的严重并发症。相较于1995年,病

4、例报告数字接近翻了一番。有研究文献认为,全球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导 致了蚊子繁殖周期缩短,蚊子数量和叮咬数上升,可能是全球登革热疫情不断上升的 重要的原因。四、登革热有什么典型症状呢?根据美国CDC提供的资料,登革热患者通常会发生高烧并同时伴有以下至少两 项症状:1、严重头痛2、严重的眼痛(尤其是眼眶后疼痛3、关节痛4、肌肉痛或骨痛5、皮疹6、轻微的出血表现(如鼻子或牙龈出血,或出现瘀斑 瘀点等7、白细胞计数低当然,并不是说出现了以上的症状就一定是登革热,临床诊断疾病还需要参考当 地的疫情,实验室检测情况以及暴露史等因素综合做出判断。五、如何预防登革热?目前登革热还

5、没有上市的疫苗可以使用,因此预防登革热最好的方式是切断传 播途径,就是火蚊。蚊子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大,每只雌蚊子一生能产数千个虫卵。蚊子的幼虫孑孓 生活在水中,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像是可乐瓶、废旧水桶、旧轮胎等容器,只 要有水,孑孓就能生存。甚至有报道提出,孑孓在污水中的发育速度更快,更容易存活,体形也长得更大。 这一次广东的发病人群中居家、 居家待业或者工作的人群高发,很有可能就是由于 家中存在一些 卫生死角,使得蚊子和孑孓能够繁衍栖息。因此消除这些卫生死角是 灭蚊的第一步。同时在登革热流行地区,人们也应当远离有蚊虫滋生的河流、湖泊 以及公园,如果必须 经过的话,尽量避免将过多的皮肤直接暴露在外界。在家中最好能使用纱门纱窗阻止蚊子进 入,晚上睡觉也应当尽量使用蚊帐。六、知道登革热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1、少去蚊虫多的地方玩耍。2、爬山、登山要穿长衣长裤,尽量不让皮肤暴露在外面。3、垃圾要及时清理,防止蚊虫滋生。4、家里的水养植物也要勤换水。5、死角积水及时拖干净。七、全班一起观看预防登革热的视频短片。然后谈感受进行总结:预防登革热,注意个人卫生。从我做起,从灭蚊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