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生平简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899764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生平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清照生平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清照生平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清照生平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生平简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公元 1084 年约 1151 年)号易安居士,南宋着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 1129 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

2、大约在 1151 年到 1156 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杰出女词人 李清照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杰出、影响深远的女词人。她的艺术成就在历代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后人曾以她的词“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来称赞她是词家一大宗。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作,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 “ 别是一家 ” 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作词,前期多写

3、其悠闲生活,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悼亡思乡,沉郁感伤。然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崭露头角李清照出生于北宋神宗年间的一个士大夫家庭里。父亲李格非中过进士,是个有名的学者,母亲王氏,也善于作诗词写文章。 在李清照家里, 常常是贵客盈门, 高朋满座, 这些饱学多才的文人墨客往往饮酒赋诗,议论纵横。少年时期的李清照,受家庭浓郁的文学空气的影响,对吟诗作词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日傍

4、晚,薄暮冥冥,细雨纷纷,远山似黛,浓云如墨,李清照独居闺房,透过重重竹帘,只见屋外洁白的梨花飘然落地,稀疏的竹影摇曳多姿,她突然生发出一种寂寞情绪,为了排遣心中的清冷,李清照握管填词,作浣溪沙一首。作完后,她轻拨瑶琴,开口吟唱起来。此时,客厅内正高朋满座,宾客们一听到这美妙的乐曲,立时停住谈笑,侧耳细听:小院闲窗春色深,垂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宾客听罢,频频赞叹,其词精美,其音妙绝,真是珠润声圆,惊心动魄。其中有个叫晁补之的客人问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这首浣溪沙可是令爱所作?”李格非笑道:“ 小女信口胡诌,何足道哉。” 晁补之惊喜地说:“

5、信口一唱,即成佳作,宇字清新奇拔,真了不起呀。”李格非见客人赞叹不绝,一时高兴,拿出李清照平时写的一些诗词,故意说这是女儿不知从何处找来学习的,请朋友们指出优劣。客人们看罢,又无不啧啧称赞,尤其是其中一首如梦令,更是让人惊叹,那上面写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好一个 “ 绿肥红瘦 ” ,立意清新,妙不可言。晁补之反复吟咏着这首小词,末了回头对李格非说:这一说,倒把李清照一家三口逗乐了。宾客们也在这一家人的笑声中突然顿悟:李家出人才了,日后必然名扬海内,成为词坛首屈一指的人。李清照和赵明诚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李清照18 岁那年,

6、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了婚。李清照和赵明诚,可谓中国历史文坛上的同志爱人,人称赵、李“ 夫妇擅朋友胜场” 。李清照少女时,词名轰动京师,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 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 “ 言与司合 ,是 词 字,安上已脱, 是 女 字, 芝芙草拔是 之夫 二字。 合起来就是 词女之夫 。 ” 虽说是传说,但也表明李清照在当时的气之大,赵家父子对这位女词人的倾慕之情。1107 年,赵明诚夫妇回到青州

7、故居,过上了十年乡居生活。他们将书房称作“ 归来堂 ” ,把内室命名为“ 易安室 ” 。明诚致力于搜集金石书画,李清照协助他整理校勘,他们孜孜不倦, 夜以继日地工作,常以 “ 尽一烛为率 ” 。十年之间,所收金石书画、文物古籍,竞达十余屋之多。其中包括北宋书法家蔡襄所写的进谢御赐诗卷、南唐徐铉所写的小篆千字文真迹。除治金石之学外,夫妇二人在归来堂上饮茶逗趣,相从赋诗。时常于饭后,他们一边在归来堂上烹茶小憩, 边玩一种游戏,规则是一人说一史事,另一人要说出此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说对者就先饮茶,充满了文人雅兴。同甘共苦夫妻情1107 年 3 月,赵明诚在朝廷担任宰相职务的父亲突然病逝了,这时

8、,奸恶的宰相蔡京便暗下杀机,污蔑赵明诚父亲对皇室不忠。昏庸的徽宗听信谗言,立即追回了他对赵明诚父亲的各种赠官和所加称号,赵明诚兄弟三人,也因为 “ 父罪 ” 而统统免职。在蔡京的迫害下,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妻二人只好回到家乡青州去住。由于官场的倾轧,连累李清照也遭此不幸。赵明诚内心深感不安,一天,他说:“ 看来我们夫妻两个要在此白头到老了。”李清照笑道: “ 你以为我是羡慕荣华富贵的人吗?我才不是呢 ! 咱们的日子是清苦一点,可是苦中也有甜。我们应该像桂花那样:悄悄躲在绿叶丛中,暗淡清黄,甘为寂寞。从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整理古籍,研究金石,吟诗作词,以慰生平。赵明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又叹

9、道:“ 不做官,无薪俸,坐吃山空,纵然粗茶淡饭:也难长期维持,收藏书画碑帖,更是不易。” 李清照说:“ 财源枯竭,更应当一切从俭。我想,从今日起,咱吃的饭菜,可减去肉类;穿的衣服,可减去贵重的绸绢。我头上戴的翡翠、明珠、金钗、银簪等等,统统可以去掉。咱家中的涂金器具,贵重摆设,刺绣之类,也可以变卖典当,一句话,除了碑帖、书画、百家书史,全都可以变卖。 ”赵明诚听罢,深为感动: “ 贤妻所言,正合我意,翠难相随,情同手足,真是千金难买呀。天下知己,你我而已。 ”后来,在李清照的协助下,赵明诚终于完成了他的鸿篇巨着金石录两千卷。作词祭亡夫靖康二年 (1127 年) ,金兵南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徽

10、宗、钦宗被俘北去,康王赵构即位,史称“ 靖康之耻 ” 。李清照夫妇先后南下,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任了湖州太守,但在赴任途中,不幸得病,死于建康 ( 今南京 ) 。这年,李清照 46 岁。丈夫的去世,使李清照悲痛欲绝。秋风萧瑟,愁云笼罩,李清照独自守在窗前,感到无限悲哀和孤寂。这天黄昏时刻,天上又落下一场潇潇秋雨,那梧桐树的大叶子土,不时滴滴嗒嗒地滴下晶莹的水珠,在悲痛中的李清照看来,简直是天地间都在替她叹息哭泣,那液落的分明;巨一串串伤苦的泪珠。痛定之余:长歌当哭,李清照怀着对赵明诚的无限深切之情,提笔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

11、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 梧桐更这首词用寻常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语调,自然动人地抒写出她孤独的处境和凄凉的心情,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词人心中怅然若失,到处寻觅感情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但眼前的景物 晚风中的孤雁,满地憔悴的黄花,雨帘笼罩的梧桐,构成了触目生愁的凄冷画面,更加深了这位伟大词人的悲苦感,她心中巨大的痛苦和复杂的人间况味,使她陷入了愁愁愁的境地,然而,回顾往昔,面对今朝,遥想明天,一个愁字怎说得出她心头之情?苦难的后半生1127 年, “

12、 靖康之变 ” 后,北宋灭亡。国难当头,又恰逢家难。1129 年月赵明诚病卒,李清照刚刚办完丧事,金兵加紧进逼,此时 “ 仅存喘息 ” 的她,手头还有从青州故居运出的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及其他文物家产。数目如此巨大的文物尚不知如何安置,又有人诬陷赵明诚生前以玉壶投献金人。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通敌之罪,灾难接踵而来。身体羸弱的李清照,想捐出家中所有铜器,以洗清罪名,就追随高宗逃窜路线,辗转流亡在越州、四明、杭州等地。而她手中的珍贵文物,引来无数人的觊觎。有官军李将军的强行霸占,有御医王继先的强行购买,有邻居钟复皓掘壁偷盗,更有不择手段的张汝舟,强行骗婚。李清照 49 岁那年和张汝舟结婚。这个张汝舟实际上是掮客奸商一流的人物,为人势利贪婪,见利忘义,为了把李清照身边尚存的一些古玩搞到手,他用如簧之舌说了许多花言巧语骗取了李清照的信任,可是一旦娶过李清照,见目的已达到,便虐待起她来,甚至拳打脚踢,肆意凌辱。李清照不堪折磨、忍无可忍,告发他骗官职的恶行,使他受到惩罚。而她因告发亲人而落下牢狱之灾。后由友人的帮助才出狱。最终离开了张汝舟。李清照的晚年是十分悲惨凄苦的。自从和张汝舟脱离夫妻关系后,一直独自默默无闻地过着清贫苦闷的生活,在 67 岁那年,在江南旅居中寂寞地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