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8933867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论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 它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治疗运动中的损伤,研究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规律。运动损伤对运动参加者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不仅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 缩短运动寿命, 而且严重者还可使人残疾、死亡,给人们带来极坏的生理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运动损伤的发生加以深入研究, 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把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一、运动损伤的分类运动损伤分类方法很多,现介绍几种:(一)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与否分类1、开放性损伤即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2、,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及撕裂伤等。2、闭合性损伤即伤处皮肤或粘膜无破损,没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及关节韧带损伤等。(二)按伤后病程的阶段性分类:1、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2、慢性损伤指局部过度负荷, 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损伤, 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来的陈旧性损伤,如肩袖损伤,髌骨软骨软化症等。(三)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损伤何组织即为何损伤,如肌肉与肌腱损伤,皮肤损伤,关节、骨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等。(四)按伤性轻重分类1、轻伤不影响工作和训练2、中等伤24 小时以上不能工作或训练者。3、重伤须住院治

3、疗者二、运动损伤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与锻炼者的基础、 技能水平有关, 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得力,好胜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中受伤。2.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准备活动,使运动器官,内脏器官机能没有达到运动状态而造成损伤。3.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伤害事故。有时因缺乏运动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致伤。4.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散以及技术上的错误等都可能引起损伤。5.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械

4、安置不当或不坚固,锻炼者拥挤在一起或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所致。6.空气污浊,噪音,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以及运动服装不合要求等原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伤害事故。三、 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体育运动工作者及运动参加者如掌握了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就可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对预防与治疗运动损伤有重大的意义。运动损伤的发生可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有一定规律, 之所以不同运动项目会发生身体不同部位的损伤,主要是由下列两个潜在因素所决定的。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 2、运动员身体某部存在的解剖生理弱点。 当这两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同时起作用时, 即易发生运动损伤。

5、例如:篮球运动员易伤膝,这是由于篮球运动员经常处于膝关节半屈位( 130 150 度)时左右移动、进攻、防守、踏跳、上篮等,使膝关节发生屈曲、扭转、磨擦等,而膝关节半屈位正是它的解剖弱点,此时韧带及肌肉放松,关节杠杆长,导致关节稳定性相对较弱, 因而易发生膝部软组织损伤(如韧带、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软骨病等)。四、运动损伤的预防1.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意识。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易伤部位,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3.合理组织安排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局部运动器官负担过重。4.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不

6、可直臂或肘部撑地。由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注意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以利于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急救一、急救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 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其目的是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 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痛苦、 预防并发症,并为伤病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无论何种急性损伤,做好现场急救都是十分重要的。急救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做好休克 的防治。 骨折 、关节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时, 伤员常因出血、 疼痛而发生休克。 在现场急救时, 要注意预防休克,若发生休克,必须优先抢救休克。其次,急救必

7、须分秒必争,力求迅速、准确、有效,做到快救、快送医院处理。二、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出血和止血(一)出血据研究,健康成人平均每 kg 体重约有血液 75ml,总血量可达 40005000ml 。若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 30%时,将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外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的出血,必须立即止血;对怀疑有内脏或颅内出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根据损伤血管的种类,出血可分为: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像喷泉样流出不止,短时间内可大量出血,易引起休克,危险性大。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出血方式为流水般不断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但大静脉出血也会引起致命的后果。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红、多为渗出

8、性出血,危险性小。根据受伤出血的流向可分为:1、外出血体表有伤口,血液从伤口流到身体外面,这种出血容易发现。2、内出血体表没有伤口,血液不是流到体外,而是流向组织间隙(皮下肌肉组织),形成淤血或血肿;流向体腔(腹腔、胸腔、关节腔等)和管腔(胃肠道、呼吸道)形成积血。由于内出血不易发现,容易发展成大出血,故危险性很大。(二)止血法常用的外出血临时止血法有以下几种:1、冷敷法: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生理盐水冲洗伤部后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外加绷带增加血管外压,促进自然止血过程,达到止血目的。用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3、抬高伤肢法:用于四肢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方法是将患肢

9、指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降低出血部位血压, 达到止血效果。 此法在动脉或较大静脉出血时,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4、屈肢加压止血法:前臂、手或小腿、足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未合并骨折和脱位,可在肘窝和腘窝处加垫,强力屈肘关节和膝关节,并以绷带“8字”形固定,可有效控制出血。5、指压止血法:这是现场动脉出血常用的最简捷的止血措施。指压法的要领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 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 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是动脉出血时的一种临时止血法, 所加压力必须持续到可以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夹住血管为止。常用的有:( 1)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一手扶伤员的头并

10、将其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迫在颞骨上。它适用于同侧前额部或颞部出血的止血。( 2)面动脉压迫止血法:在下颌角前约 1.5 厘米处,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其压在下颌骨上,可止住同侧眼以下面部出血。(3)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把该血管压迫在第一肋骨上。它适用于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 4)肱动脉压迫止血法:将伤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或示、中、环三指将该动脉压迫在肱骨上。它适用于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 5)指动脉压迫止血法:手指出血时,用健侧手的拇、食两指压迫患指两侧指根部,并抬高患肢。( 6)

11、股动脉压迫止血法:伤员仰卧,患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搏动后,用双手拇指重叠(或掌根)把该动脉压迫在耻骨上。它适用于大腿和小腿出血的止血。( 7)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在踝关节背侧,于胫骨远端摸到搏动后,把该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在内踝后方,将胫后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它适用于足部出血的止血。6、止血带止血法。在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通常用止血带止血。目前常用的止血带有充气止血带, 橡皮带止血带,橡皮管止血带。现场急救中常用携带方便的橡皮管止血带, 缺点是施压面狭窄易造成神经损伤。 如果无橡皮止血带, 现场可用宽布带或撕下一条衣服以应急需。止血带结扎的标准位置点,在上肢为上臂的上 1

12、 3 部,下肢为大腿中、 下 1 3 交界处。 上臂中、上 1 3 处扎止血带易损伤桡神经,为禁区。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 既要达到阻断动脉血流又不会损伤局部组织。 上止血带的时间要注明,如果长时间转运,途中上肢每半小时,下肢每 1 小时应放松 2 5 分钟,以使伤肢间断地恢复血循环。 放松时应以手指在出血处近端压迫主要出血的血管, 以免每放松一次丢失大量血液。止血带使用不当可引起局部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甚至导致肢体坏疽。因此,一般只在其它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再用止血带。内出血中的体腔出血, 如肝脾破裂或血胸多有严重的休克。 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临床上常用查红细胞、 血色素及血球容积的方法诊断。 一

13、旦发生严重休克, 常常需要及时输血及手术治疗。急救包扎的方法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包扎时,动作要柔和、 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 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 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 包扎结束时, 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一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尽可能使四肢肢端外露。绷带包扎法是急救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绷带有卷带和三角巾,现场还可用毛巾、头巾、衣物等代替。(一)绷带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可固定敷料

14、和夹板,也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二)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1、包扎动作应熟练柔和,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痛苦。2、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将失去包扎的作用。一般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观察其包扎的松紧度。3、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如需缚结固定,缚结处应避开伤口。1绷带包扎法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 包扎时, 先张开绷带, 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 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 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 34 圈即可。(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扎时先作 23 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 1/21/3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包扎时, 先做 23 圈环形包扎后, 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