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的危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887017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化的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当代文化的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文化的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化的危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文化的危机 这座现代学院就叫作圣凯瑟琳学院。牛津大学的许多学院不可能都跟着咖啡店的名字起校名,不过,我待过的那个沃德姆 (Wadham) 学院,听上去却有点百货店的味道。这个名字包含着理论思考的丰富材料,可以思考问答式教学方法和漂移的能指;思考被压迫者的模仿时髦和自我掩饰;思考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中提到的戏仿现象,即贫困化的现在用神圣过去的诱人徽章把自己打扮起来;思考这里一无所有的男人们占有了一个女人的名字,那是一个殉道者的名字;还可以思考尼采的谱系学思想,把犯罪、失误、疏忽以及微小的机遇纠合成那些不动脑筋的人所称的传统。我笼统点一下这些话题,想尽快把它们打发掉,因为我不想把这次演讲花在我新

2、来乍到的这个学院的名字问题上。我只想说,当我也模仿新潮、思考自己的谱系归属时,我无法回避那种十二分强烈的感觉,我经常在凌晨时分感觉到自己是因错就错地成了沃顿英文教授。但是,当教授总比失业好,所以我无意于对这份厚礼吹毛求疵。 ? 其实,我根本不想对批评理论多说什么。杰弗里 . 埃尔顿把批评理论称为知识分子的闲话,我发现自己也越来越不能忍受在读者和文本之间横卧着一种不成体统的话语。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有些批评语言的这个问题更严重。有些术语如象征、扬扬格、有机统一,以及美妙的质感等,把文学作品拉得离我们更近一些,而性别、能指、亚文本以及意识形态等术语却将作品远远地推开。总的来说,要谈宇宙景观,不要谈

3、殖民主义,要谈美,不要谈资产阶级,这样做才有所裨益。我们可以谈论重压之下的人类状况,但是不要提到任何具体集团的人们受压迫的问题,否则文学就会误入社会的歧途。平常的语言就有“丰富的形上性”,从巴厘岛到纽约布朗克 斯区,人人都听得懂。“烈性的阳刚之气”只不过是那些与 C.S. 刘易斯和 E.M.W. 提亚德不在一条道上的人们的粗野行话而已,那些人硬要把他们烦人的意识形态见解引入本来是美学的问题。但是我不准备多谈理论,因为理论怎么看也像一座大冰山的端点、大工程里的一部分,总是要取消意义,摧毁标准,用贝诺纪年 (Beano Annual) 取代贝奥沃夫 (Beowulf) ,编撰一本只包括泰恩赛德民谣

4、和岩洞图画的教学纲要。换句话说,问题的关键是西方文化本身弥漫着危机。虽然并非所有地方都可以明显看到这种时代的风云剧变,尤其在牛津的考试里看不到这种情况,但是我们应该用瓦尔特 . 本雅明的那句名言给自己提个醒,“一切照样进行”正是危机所在。 这一剧变的性质如何呢 ? 随之而来的无疑还有民族性的危机,凝聚一个民族的除了文化还能是什么呢 ? 不会是地理,这是可以肯定的:不管你在香港还是在直布罗陀海峡,你仍然可以是英国人。也不会是政治的国家:因为那种苍白贫血的统一性只能从阶级合作的生活形式体验中长出肉来。但是那种阶级合作的民族属性现在却因为一系列的因素而成了问题:出现了跨国资本主义,它像荒原那样随随便

5、便地横穿民族国家之间的疆界;地缘政治在转型,发达国家正在把它们对着东方的枪口摆向南方;革命的民族主义冲击着宗主国中心;一种地地道道的世界性的文化以后现代主义的面目出现了;在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社会里,出现了种族的杂多性。除了这些因素,像我这类厚着脸皮、不识时务的马克思主义者还高兴地从理论的角度看到,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移民劳动和资本主义的全球一体化逻辑与传统主义、地方主义以及后帝国主义民族文化的精神律令颇多抵触。 凡此种种,无不与英国文学研究有关。亚瑟 . 奎勒卡奇深知这一点, 1916 年他在剑桥大学讲过这样的话:“在座的人年龄还小,没有几个会记得弗里曼的诺曼人的征服 (Norman

6、 Conquest) 或格林的英国人民简史 (Short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 对年轻人的心灵所产生的震撼。在上一世纪的七十年代早期或八十年代晚期,这些著作好像拨开了云雾,让我们从文学上以至政治上看到了自己的先辈,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光辉地位。” (1) 英国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民族起源的合法性问题,总是有一种说不出口的焦虑,担心自己原来是个杂种民族。如果想得到这样一份响当当的遗产,就会情不自禁地把现代英国文学研究朝后推向盎格鲁撤克逊时代,那时候还有粗犷的大丈夫生机。但这也是有问题的:我们真的希望像从前那样茹毛饮血、充满“生机”吗 ? 以前有一个反对英国

7、文学研究的人曾经在牛津说:“英国学派会成长起来,但不是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人文学科中汲取语言的养份,应该从茹毛饮血时期的哥特人和盎格鲁撤克逊人中汲取养份。我们要把文艺复兴倒转过来。” (2) “种族性”并不是通过综合技术才进入英国文学研究之中,它一开始就占据着根本的位置。英国文学研究肇始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当时已经显示出种族主义倾向的人种学的一部分。它的前身是比较语文学,在语言中寻找种族或民族精神的演化规律。所谓的古英语成了今日牛津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要求对古英语的实际意义进行系统的思考,这是我们父辈们的种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造成的结果。牛津大学的瓦尔特 . 雷利爵士曾经非常客气地说:“我想率领百名教授的一队人马向一百名德国佬的教授发起挑战。他们的死对人类有好处。” (3) 人道主义成了他后来治学的看家标记。应该说,雷利比他的大部分同仁开明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