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8(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8500286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8(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8(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8(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8(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8(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8(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8(附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附答案解析)1. 问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师:同学们,大家看屏幕中的视频,看一下这些运动都有什么特点 (播放视频投出的篮球、被打出的网球、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生:运动轨迹都是曲线。师: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匀加速和匀速直线运动一样吗生:不一样,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而之前学习的是直线。师:很好,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这种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曲线运动。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物体会做曲线运动呢生:(不知道)师:大家想物体怎样的情况下会做直线运动呢生1: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生2:受力平衡的时候物体也做匀

2、速直线运动。生3: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也是直线运动,也受合外力。师:是不是物体不受合外力或者合外力的方向沿着运动方向啊生:是。师:那好大家想物体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做曲线运动呢生:(不知道)师:是不是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啊生:是的。师:也就是说合外力与物体运动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问题:(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的教学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答案: 本题解析:(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视频引入,体现了课堂导入激发、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的理念。设置疑问的环节体现了教师的

3、引导,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评价,而是采取了灌输式的教学,这违背了评价的反馈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不利于学生思考习惯和探究思维的养成:例如:在 学生回答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不是教师所想要的答案时,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评价而是采取了一种反问的语气直接提醒学生答案。(2)教学思路:此教学方案可以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可以采用设问加实验的方式。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分为受力平衡和受力不平衡。受力平衡时,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受力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小车实验引导学生说出力与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教师再次设置疑问,如果物体受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时会怎么样呢从

4、而导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 单选题:教材分析对于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表述没有体现出这一点的是()。A.教材分析是教师掌握教材内容的必然途径B.教材分析是“语言”转化过程的必然要求C.教材分析是对物理教师的基本要求D.教材分析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 问答题:下面是某学生对一考试题目的解答。题目:小明提着重5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走了10m,然后沿着长5m、高3m的楼梯走上二楼,在此过程中,小明对物体一共做了多少功解:设该力对物体做功为W,W=Fs=Gs=50N(105)m=750J答:该力对物体做功为750J。问题:(1)简述

5、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2)指出该同学解答中的错误,给出正确解法。(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知识点:功的概念、做功的必要条件。 (2)该同学的错误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只是将力与物体经过的路程简单地相乘,而忽略了“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一条件。正确解法:因为物体的重力为50N,根据二力平衡,得出拉力为50N,并且竖直向上。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该是竖直向上的,因而移动的距离是3mW=Fs=Gh=50N3m=150J 答:该力对物体做的功为150J。(3)解答思路:该同学的错误主要在

6、于不理解功的概念,不会运用功的公式求解。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先理解功的概念,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求一个力对物体做功时一定要注意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单向路程是否与力在同一直线上。解题时,首先要找到物体所受的力,然后找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单向路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将二者相乘即可得到做功的多少。4. 问答题:案例: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两节干电池、定值电阻R(分别为5、10、15、20、25)、导线若干。师:同学们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保护

7、电路的作用,不要连错了。生1:恩,滑动变阻器要在最右端,差点忘了。生2:我的这个电路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怎么一直为零啊师:肯定是哪个地方断路了。现在,大家让电压保持一定,看一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生:将R=10的电阻接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的值,再换成R=15的电阻,记下电流的值师:你保持电压一定了吗,这样得出的数据肯定不正确。生3:我保持电压一致,得到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的关系。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问题:(1)请对该教师的教学片段进行评述。(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答案: 本题解析:(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

8、有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注重学习的结果,不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还是受传统教学评价的导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和发现,比学生习得多少物理知识都重要。教师要关注全班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一个学生不能代表全班,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强调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如何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呢 那么我们把电阻换成更大的,电阻分得的电压会增大,要使定值电阻分压不变,则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这样才能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2)教师: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时,应采用什么方法和原理学生:控制变量法,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的值。教师:对,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控制

9、第三个物理量不发生改变。做这个实验,我们要选择什么器材怎么设计电路呢学生:需要用到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源。教师:那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4:保护电路的作用。教师:还有其它作用吗学生:嗯,还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教师:对,下面同学们用手中的器材连接电路,并把数据记入表格中。5. 问答题:案例:王老师在讲解完“运动和力”一课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副“一小男孩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讨论。教师:同学们,这幅图片中,小男孩使尽全力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是为什么呢学生1:因为汽车太重了。学生2:汽车受到的摩擦太大,大于小男孩的推力,所以汽车没被推动。教师:根据我们已

10、经学过的物体受外力的平衡条件,学生2的说法是不对的。学生3:根据参考书上的解析,小男孩的推力等于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合外力等于零,汽车才能平衡。教师:同学3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则合外力必须为零,大家多多体会。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2)针对王老师教学中的问题,重新设计一教学片段。(15分)答案: 本题解析:(1)本案例中,虽然学生知道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摩擦力”这一事实,但对具体的分析过程还是充满疑惑。王老师直接否定学生2的见解,却没有相应分析与提示。最后,王老师仅以赞同学生3的观点给出答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体现。(2)引导学生分清最大静摩擦力

11、的概念,使学生深刻理解物体平衡的条件。教师:同学们,这幅图片中,小男孩使尽全力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是为什么呢学生1:因为汽车太重了。学生2:汽车受到的摩擦太大,大于小男孩的推力,所以汽车没被推动。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如果学生2的假设是对的,汽车受合外力不为零,汽车还能静止吗学生:如果推力小于摩擦力,汽车岂不是要向反方向运动了吗 学生陷入沉思。教师:大家忽了一个概念,就是汽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学生3:汽车没被推动之前,受到的摩擦力并不是最大静摩擦力。教师:学生3的分析很准确。事实上,汽车受到的外力不断增加,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也不断增加。学生:那么汽车在没被推动之前一直处

12、于静止状态,合外力为零,受到的推力和静摩擦力相等。教师:看来,大家已能掌握物体平衡的条件了,而且能分清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6. 单选题: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为24He+24He一;48Be+y,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核反应为聚变反应B.热核反应中有质量亏损C.热核反应会放出巨大能量D.由于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所以质量也是守恒的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中两个轻核反应生成一个重核,属于核聚变反应。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有质量亏损。故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7. 问答题:请举例说明,如何对“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进行评价。答案: 本题解析:(1)物

13、理知识评价:对于知识,应着重评价学生是否能理解物理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并应用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否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能否了解物理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在“内容要求”第3.4.3条中对串、并联电路的要求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2)物理技能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如能否正确使用本标准要求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否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等,结合学生做实验的过程进行。例如,在“内容要求”第3.4.4条中,要求学生“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第3.4.2条中。要求“通过

14、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样,可以结合“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能否正确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是否会正确连接电流表和电压表,是否会正确读数等,来综合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本标准的要求“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8. 单选题: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3t5t36(SI),则该质点作(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答案:D 本题解析:x对时间的一阶导为速度v=3-15t2;再对时间求导即得加速度a=30t,则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沿x轴负方向,其大小随时问的变化而变,故选D。9. 问答题:案例:初中物理“声音”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请大家把手放在自己的声带上,说一句话,看看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师:大家敲打一下桌上的音叉。看看有什么现象生:音叉在抖动。师:通过上面的亲身体会,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当有声音发出时,肯定会伴随着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问题:(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2)针对存在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