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8306972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肯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整理的管理工作的本质读后感,欢迎阅读与保藏。假期细读并与挚友探讨了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收获良多,现与大家共享。什么是管理?管理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正如“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样,对于这个管理学的基本问题,每个人对其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做出不同的解答。除了用安排、组织、领导、限制等一系列过程来形容管理工作外,管理就是管的有理。怎样才能管的有理?组织、环境、人的协调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政策、产业、组织内部环境的SWO

2、T分析,这些都是使管理者管的有理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人们也常常这么形容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把管理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管理是渐渐从经济学的领域中分化发展起来的,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记着经济学的开端,随后管理思想渐渐产生并从中脱离,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发展至今,管理更注意于企业、组织,而经济学着眼于市场。长期以来,人们将在管理实践中的阅历总结起来,加以分析、整理并形成系统理论。因此,管理是当之无愧的科学。管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许多方面很难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可以由精密的理论加公式量化推导出来,正因如此,管理学才很难有一个标准的、公认的理论模式,

3、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运用更是带有很强的个人因素。明茨伯格想打破这样一种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把管理的实质向前推动一大步,他借鉴综合了前人对管理的量化分析探讨,自己结合视察法和日记法,利用结构视察法对高管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定量的实证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他的这种做法在探讨管理方向上给人以很大启发,他让人们以一种更加实质化的形式相识管理,打开了对管理理解的另一扇大门。在他对管理工作的描述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对管理者10种工作角色的阐述,3种人际关系角色、3种信息传递角色、4种决策制定角色,不同角色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占有不同的比重安排,通过这一理论化、系统化的说明,让人不由得觉得管理真的就是如此,即使是

4、很难精确界定的高层管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以分析。可是,在通读全书、细致探讨附录(即调查数据整理)的内容后,笔者觉得这种方法也非那么严谨。例如:附录B展示了对五位首席执行官的探讨成果,在时序记录部分,探讨者排列了管理者案头工作、电话、会议、巡察等活动的时间支配。与卡尔森的领导日记法不同,明茨伯格把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从时序上划分而不是从内容上分类,这在种做法一方面避开了分类的宂乱,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调查的精确性。因为不同领导者对相同工作的归类存在相识偏差,不同的调查人员也可能会把同一工作归到不同的类别,这就加大了领导日记法的分类难度,针对繁杂的管理工作,如何简明扼要地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同时精确相识

5、并归类各项日常工作,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明茨伯格奇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利用时序记录法对工作按时间进行归类,这比日记法和视察法又更进一步,因为时间可以统一度量。但是,这样的方法同样存在相识和界定的问题,明茨伯格自己多次在书中提到,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的活动,这使得管理者常常在自己的休息时间也在进行管理工作(不管是在思索还是行动),长期以来的工作模式、管理工作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始管理者们无法摆脱那个给了自己权利与地位的身份,他们的头脑已经习惯了不断搜寻新信息,已经停不下来了。那么,管理者在非工作时间进行的许多管理活动就难以记录,因为管理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还在进行工作,就不行能把其作为自己

6、工作的一部分反馈给调查者。或许这可以说明为:调查只能做到尽量精确,可是,这又与调查者的目的相悖,即调查是为了精密记录管理者工作从而得出系统性结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明茨伯格认为,组织须要一个介于计算机构建的正式系统和管理者自行设计的非正式系统之间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系统化的处理计算机现在不能处理而管理者现在又须要的信息的正式管理信息系统。他希望将管理者工作程序化,管理者与管理学家(分析者)共同合作,通过七个领域完成管理的战略决策等工作。这样的精确编程须要严谨的理论数据支撑,尽管管理者的工作极少有精确编程,但为了把全部的管理决策行为描述为某种高级程序,数据取得的途径还须要更进一步的改进并且加以验证。

7、这也从一个方面解答了笔者在读管理方面书籍时候的怀疑,为什么在管理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各个管理大家都言之有理,却又各不相同,或许是因为管理工作本质上的难以确定以及管理数据收集上的极大难度,使得管理这门社会科学看起来如此变换莫测。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大家会很赞同。艺术是飘渺的、描述不清却又时刻存在的。人们谈管理,不仅是单纯形式上、理论上的管理,而是多姿多彩的实际应用中的管理。“放眼世间瞧,岂是打成一团乱糟糟?和谐之处见精妙物物不同属,携手归大道。”亚历山大蒲柏的这首温莎林精妙的形容了管理者工作的变量。证据显示,管理工作不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管理者不是依据科学分析所描述的程序而工作的。这使得

8、管理者决策等方式的发展变得缓慢,明茨伯格的突破即在于此,他想让管理者走出管理工作的怪圈,将其在执行任务时所用的、被锁在脑袋中的、没有被挖掘出来的那些“程序”加以确定,将其内容加以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模拟验证,分析改进后形成管理科学。这样的管理展望让笔者不由得眼前一亮,相比起众说纷纭的管理学原理,有时穿插运用的案例分析、量化的管理程序指标肯定能够更好的指导并服务于实践,就像数学、物理的公式推导证明一样,一个经典的模型或许能够减轻管理者不少的工作量,使管理者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做一些难以模型化的工作。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改进,模型越多、非程序化的决策越少,管理决策越精确,社会将会向前迈进一大步,或许,若干年后的管理就好比现在的基层作业一样简洁明白。不过这样的目标或许须要很长时间,就似乎黎明前的那一抹微光,知道其将来的万丈光线,但是要达到那里要经过很久很长的泥淖。用温斯顿丘吉尔的话表达对管理的展望:“这不是结局,甚至连结局的序幕都算不上。但它或许是一个序幕的结束。”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