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814383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章学前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7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规律的 一门科学.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避免犯主观性错误研究需要:广泛地收集资料全面细致地分析科学的归纳与概括生态化原则研究不能脱离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发展性原则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教育性原则研究应不妨碍并力图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二、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横断研究:在某一时间点上对比不同主题。优点:取样方便,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缺点:难以了解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纵向研究:比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同一主题。优点:深入了解心理变化的过程;缺点:难以对大量对象进行研

2、究;费时较长;可能出现不可控因素及变化;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主要观察策略:1.事件取样策略观察时间内,观察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忽略其他行为。2. 时间取样策略观察者在短暂、有规律的时间段内记录某一特定行为或事件。主要记录方式:1.日记式记录2.标本记录 3.行为核查表注意事项:1.观察前做好准备2.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观察记录详细、准确4.反复多次进行(二)访谈法分类:结构式;无结构式;半结构式;访谈注意事项:1.预先设计好题目2.语言具体、态度亲切3.注意追问4.记录详细、准确(三)实验法Eg:视觉悬案实验1.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采用严格的条件控制

3、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 优点:结果严谨、准确。不足:局限性(幼儿心理状态不自然)2. 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研究儿童心 理的变化。特点:整体情境自然缺点:无法避免不可控因素。第二章一、行为主义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等经典实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发展关键词:刺激、反应、联结、应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二、精神分析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发展关键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儿童性心理发展阶段、个体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三、认知主义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

4、布鲁纳等经典实验:守恒实验、自我中心实验等发展关键词:主体、客体、同化、顺应、儿童发展阶段四、社会生态学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布朗芬布伦纳等发展关键词:文化历史学说、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社会生态体系第三章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因素(一)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指遗传的生物特征,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生理成熟: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生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提供儿童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2、使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3、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奠定儿童心理基础4、对儿童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体

5、态、个性、智力等5、在不同时期遗传的影响作用不同 (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性2. 制约儿童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1)不同社会条件下儿童发展存在差异(2)同一社会条件下环境不同儿童发展也有差异3.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从胎儿时期开始4. 教育对儿童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三)、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1. 两者相互制约2. 两者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动态的3. 两者发挥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二、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需要、兴趣和爱好、性格、能力、心理状态心理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发展的根本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1. 儿童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1)对生理

6、成熟的反作用(2)对社会环境的反影响2. 客观因素对主观因素的影响3. 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模式4. 儿童是在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第四章一、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 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身心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二、学前心理发展趋势、规律(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趋势1. 从简单到复杂2. 从具体到抽象3. 从被动到主动4. 从零乱到成体系(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 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不同儿童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发展的普遍

7、性和差异性4. 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第五章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意义感知觉是学前儿童的认知基础 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优势一)视觉的发展视觉的发生:4-5个月胎儿1. 视觉集中2. 视敏度研究婴儿的视敏度:婴儿约6个月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测查幼儿的视敏度:保护幼儿视力:照明、姿势、用眼时间等3. 颜色视觉儿童掌握颜色有一定的顺序;判断方法:配对法、指认法、命名法。颜色视觉的健康与教育;二)触觉的发展1. 口腔的触觉人生第一年,口腔触觉是探索手段之一;2岁前作为手的触觉探索的补充;2. 手的触觉探索视触的协调一一眼手协调动作;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三)

8、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1、方位知觉的发展掌握方位顺序:上下(3岁),前后(4岁)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5岁)以他人为基准辨别左右(6、7岁)幼儿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2、时间知觉的发展1)婴儿期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2)幼儿期生活制度起决定作用3)幼儿中后期根据天气变化作判断四)感知觉发展主要趋势及教育启示1、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的有意性不断加强4)感知逐渐概括化2、感知觉规律的教育启示(一)适应规律:刺激强,感受性降低;刺激弱,感受性提高。(二)对比规律:先后对比、同时对比财、.也第六章一、注意: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

9、集中;是一种心理状态;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定向性注意先于选择性注意(二)无意注意发展到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两岁以后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三、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新生儿的注意特点1. 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2. 选择性注意开始萌芽(二)乳儿的注意特点1. 选择性注意的倾向2. 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三)婴儿的注意特点1. 注意发展和“客体永久性” 2. 注意开始受表象的影响3. 注意开始受言语的支配4.

10、 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多(四)幼儿的注意特点1. 无意注意占优势2.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3. 各注意品质的发展水平较差(1)注意的范围较狭窄 (2)注意的稳定性较差(3)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差第七章一、记忆: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三环节:识记、保持、恢复(再认、再现)作用:与知觉、想象、思维、言语等紧密联系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在量方面的发展趋势1 .记忆广度的扩大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59个信息单位;学前儿童短时记忆的广度:06个信息单位2. 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随年龄而增长(二)在质方面的发展趋势1. 记忆态度的发展即

11、记忆活动有无明确目的和意图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约4、5岁);整个学前期,无意记忆占优势;2. 记忆方法的发展机械记忆:记忆材料时单靠重复背诵;意义记忆:对事物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间的差异在缩小3. 记忆内容的发展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各记忆出现时间不同学前期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 记忆策略的形成反复背诵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学前儿童能使用简单记忆策略但不主动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一)婴儿期记忆的特点新生儿具有记忆的最初表现 1岁前主要为不随意记忆 3岁记忆

12、富有情绪色彩(二)幼儿期记忆的特点容易记,容易忘 不随意的形象记忆为主机械识记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在发展记忆不精确第八章一、思维 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自身动作来进行的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产生: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1直观性、行动性(“手的思维”)2. 行动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3. 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4. 思维的狭隘性和表面性(二)具体形象思维定

13、 义:个体主要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进行的思维。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产生:一些重复性的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代替,从而表象代替了实际动作,儿童依靠表象进行思维。特点:1.思维的内隐性2具体性、形象性3. 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三)抽象逻辑思维:指使用概念,通过判断、推理来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联系的思维方式。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学前末期萌芽,仍带有具体形象性三、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行为是试图理解世界的努力感知运动阶段分为六个小阶段(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内化的可逆的心理操作。阶段特点:动作内化

14、,凭借象征进行表象性思维。分为两小阶段:象征思维阶段、直觉思维阶段1. 象征思维阶段(24岁)象征:儿童借用一个信号物来表示某些事物2. 直觉思维阶段(47岁)(1)自我中心 定义: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把自我作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其他表现:言语、游戏、理解生命(泛灵论(2)思维的片面性、不可逆性(3)相对的具体性四、学前儿童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定义:对事物之间关系或事物特征的反映1. 判断形式直接化:根据事物表面的、外部的联系进行2. 判断依据生活化3. 判断论据明确化(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定义: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演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分类:直接推理,间接推理(三)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一)概念内涵及其形成内 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描述。形 成:历史角度一概念形成个体角度一概念掌握二)了解学前儿童概念的常用方法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