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8000097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56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授课时间 07年2月26日, 教案时间 07年2月20日教研室针推课程名称针灸学班级05级 2 班专业、层次普专中西医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 2授课教师 甄德江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绪论基本教材参考书目1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2参考书:内经、难经、甲乙经、素问、灵枢、经络学、刺灸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及针灸学的学科属性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2了解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简史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1阐述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约30分钟2针灸学的特点,针灸学的相关内容

2、。3针灸学的发展简史。约60分钟(1)萌芽于新石器时期(2)奠基于春秋秦汉,内经的问世,标志中医学理论形成的标志,灵枢又称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3)晋代皇甫 著甲乙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载穴349个。还有相关医家的贡献。(4)唐代孙思邈著千金方,首创阿是穴,“一夫法”最早用彩色绘制经络图,开展了针灸教学。(5)宋代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确立了354个腧穴。并铸造两具针灸铜人,开创了模具教学的先河。(6)元代滑寿著十四经发挥(7)明代杨继洲著针灸大成,为针灸学的又一次辉煌总结(8)清代针灸学处于低谷,李学川著针灸逢源确立了至今沿袭用的十四经穴361个(9)建国后,从理论实

3、践临床诸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0)针灸学对世界医学的贡献6世纪传到朝鲜,日本16世纪传到欧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5种病适用针灸治疗。使用教具挂图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针灸学的概念、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2难点:(1)针灸学的概念、特点、各个历史时期的医家对针灸学的贡献;(2)针灸学三个鼎盛时代的代表著作及特点。提问及复习题思考题:(1)针灸学的概念、特点是什么?(2)如何才能学好针灸学?(3)各个历史时期的医家对针灸学的贡献?第一章 绪论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核心,运用针刺、艾灸和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练功、针灸技术

4、、针灸治疗等。一、远古时期针灸起源于远古时代。灸法的产生是在火的发明和使用以后,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身体的病痛经过火的烘烤后感到舒适且可减轻,因而从各种施灸材料发展到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艾灸。二、先秦两汉时期先秦两汉是针灸学奠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篇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即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针灸疗法的理论化、系统化,标志着针灸已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是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三、魏晋隋唐时期魏晋时代的皇甫谧将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针灸内容去其重复,择其精要,编撰成针灸甲乙经,确立了349个腧穴的位置、主治、操作方法

5、、针灸宜忌和常见病的治疗。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继内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四、宋金元时期宋代继唐以后建立了更为系统的教学机构,设立针科、灸科。北宋的王惟一重新考证明堂经穴,于公元1026年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全书雕印刻碑,由政府颁布实施。次年设计铸造了两座铜人,为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开创了针灸模具直观教学的先河。 五、明清时期明代是针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昌盛时期。名医辈出,理论深化,针灸专著颇丰。太医院设十三科进行医学教育,其中针灸为十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由于政府推崇西医,企图取缔中医,但针灸却是行之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手段,仍在民间得到广为应

6、用和流传。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制定了中医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发展中医,使针灸推拿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八、针灸学的对外交流大约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公元562年我国将针经赠与日本欣明天皇,同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和针灸甲乙经到日本。公元16世纪针灸传入欧洲,法国是欧洲传播针灸医学的主要国家。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授课时间 07年3月1日, 教案时间 07年2月28日教研室针推课程名称针灸学班级05级 2 班专业、层次普专中西医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 2授课教师 甄德江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授课题目(章、节)

7、第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节经络总论基本教材参考书目1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2参考书:内经、难经、甲乙经、素问、灵枢、经络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特点;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2掌握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内容。3掌握经络的功能;熟悉奇经八脉的特点、标本根结的意义。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1讲授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约20分钟2十二经脉的相关内容:约70分钟(1)十二经脉的名称:以脏腑、阴阳、手足命名;(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阴在内,阳在外;(3)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属脏络腑,属腑络脏;(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特点:手三阴从胸走手,

8、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在四肢端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同名经)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6)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起于肺经依此传至肝经,再归到肺经。3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4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5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使用教具挂图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经络的概念 十二经脉的相关内容2难点;(1)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交接规律,流注次序。(2)奇经八脉的特点、功能、标本根结的含义。(3)经络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提

9、问及复习题思考题:1经络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特点、交接规律是什么?2奇经八脉的特点、功能有哪些?3经络的功能有哪些?第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第一节 经络总论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及无计其数的孙络、浮络等。(一)十二经脉1.名称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而定的。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2.属络关系 :属脏络腑,属腑络脏。3.循行特点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特点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10、,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4.交接规律 :交接规律是: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5.分布排列概况 :按头颈、躯干、四肢分布;阴经在内,阳经在外排列。6.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按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排列。7.主治概要 :总的规律是每条经脉均可以治疗该经所属络脏腑的病证及一些变证,还可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以及经脉所联系的组织器官的病证。(二)奇经八脉1.概念 :奇经八脉是指奇道别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因其共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11、2.功能:(1)联络、沟通作用 (2)统领、主导作用 (3)渗灌、调整作用 3.循行分布(略)4.主治概要 :各有其循行路线及相联系的组织、器官,因而各经的主治也不同。(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条络脉,再加上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条络脉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四)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人体胸腹腔的支脉。(五)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部分。(六)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所在。(七)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略)三、经络的功能及应用(一)经

12、络的功能:1.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1说明病理变化:(1)传注病邪 (2)反映病候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1)指导选取腧穴(2)指导刺灸方法 4指导药物归经 药物归经是运用经络学说对药物性能进行分析、归类,阐明了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经或某几经,也就是某些药物对脏腑、经络有一定的选择性。把药物的功效与病机和脏腑、经络密切结合,就可以说明某药物对某经络的病变起主要的作用,也就可以对该经所属络的脏腑病变起着主要的作用,如白芷入胃经,善治眉棱骨痛;杏仁、贝母能治喘咳、胸闷,故归肺经。归经理论的运用使

13、药物应用更为灵活多变,开阔了药物的适用范围。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授课时间 07年3月5日, 教案时间 07年3月2日教研室针推课程名称针灸学班级05级 2 班专业、层次普专中西医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 2授课教师 甄德江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 第二节腧穴总论(1)基本教材参考书目1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2参考书:难经、甲乙经、素问、灵枢、经络学、刺灸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腧穴的概念及分类。2 掌握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3 掌握腧穴的定位。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1 阐述腧穴的概念。10分钟2 腧穴的分类:(

14、1)十四经穴(2)奇穴(3)阿是穴20分钟3 腧穴的作用:(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20分钟4 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经主治(2)分部主治20分钟5 腧穴的定位方法:(1)解剖标志定位法(2)骨度分寸定位法(3)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简便定位定位法30分钟使用教具1 经络人模型2 挂图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2)腧穴的作用2难点(1)腧穴的定位(2)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提问及复习题思考题:1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有哪些?2腧穴的概念及分类有哪些?3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哪些?第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第二节 腧穴总论一、腧穴的概念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亦是针灸推拿等施术的位置。 “腧”泛指全身所有的穴位,即广义“腧穴”;“输”是指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输穴”;“俞”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背俞穴”。二、腧穴的分类(一)十四经腧穴归属于十二经脉、任脉和督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有361个。(二)经外奇穴经外奇穴,简称“奇穴”,是指有固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不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