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八上文言文教师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7758605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八上文言文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八上文言文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八上文言文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八上文言文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八上文言文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八上文言文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八上文言文教师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上文言文复习【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词义或用法。2. 能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3. 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及写作特色。一、小石潭记 (P124)【基础复习】一、 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笔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成林的竹子)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以记为乐)之。伐竹取道,下.(向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澈)。全石以为(把作为)底,近 岸,卷石底以.(相当于而”,表承接/表修饰)出,为(成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 翠蔓(翠绿的茎蔓),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头,皆若空

2、.(在空中)游无所依。日光下.(向下)彻(贯通),影布石上,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向远处)逝,往来翕忽.(轻 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潭西南 (向西南)而望,斗.(像北斗星那样)折蛇(像蛇爬行一样)行,明灭 (或现或隐)可(能)见。其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空虚、寂静)无人,凄.(使凄伤)神寒(使寒冷) 骨,悄(寂静)怆(悲伤)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不可久居.(停 留),乃记之而去(离开)。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随从)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二

3、、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向潭水西南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四下里)静悄悄地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幽深极了。 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长时间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然后离开了。【课文要点】(一)文学常识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在柳州做过三年刺史,后人又称为柳柳州。唐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

4、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2)本文选自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3)“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例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二)内容主旨:(1)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 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凄清之情。(2) 文章第一段写“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第二段中又有“似与游者相乐”,

5、而第四段却又变得 “悄怆幽邃”,这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 境又会流露出来。(三)写作手法(1)本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先见到小石潭,接着描写石潭的概貌,接着写潭中之景(近处一一远处),最后写潭上的气氛。(2)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潭一一小,石一一奇,水一一清,树一一美,环境一一幽静。第一段,整段文字都围绕“石”的特点来写潭的,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这是个石潭。第二

6、段 正面写鱼,侧面写水,表现水的清澈。第三段运用 比喻描写小溪和两岸的 形状。(3)文中的比喻句凝练、形象、生动,如:如鸣佩环,生动形象写出了水声的清亮,悦耳动听;斗折蛇 行、犬牙差互,形象地描绘出小石潭西南方向的溪水的曲折。【强化练习】(一)划分句子停顿。皆若空游/无所依其岸势/犬牙差互(二)课内阅读。1. 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上。”2.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D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

7、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 形象生动。D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抒发了自已的喜悦之情。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D_ )A. 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B. 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C. 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

8、忧伤怨愤。3. 第四段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8个字被认为是点晴之笔,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这8个字情景交融,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深深浸透了作者凄凉悲苦的心情。(三)课外对比阅读【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乙】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 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 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俢鱼。又

9、北曲行圩馀,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 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注释】渴: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庥:竹荫。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民桥其上(搭桥,架桥)(2)逾石而往有石泓(越过,经过)(3)北堕小谭(落入)(4)卷石底以出(弯曲,翻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 有泉幽幽然.然则北通巫峡B. 其侧皆诡石怪木其真无马耶?C. 然卒入于渴D.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长可十许步。翻译: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2)风摇其巅

10、,韵动崖谷。翻译: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4. 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记承天寺夜游(P126)【基础复习】一、 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笔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门),欣然起行。 念(想到)无与乐者( 记的人),遂(于是,就)至(到)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共同,一起)步于(在) 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 (交叉错杂),盖(原来)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不过)少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女口吾两人者耳

11、. (罢了)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一)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写本文时,作者已被贬到黄州四年了。(二)内容主旨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断,透露出他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 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三)写作特点(1) 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1月下漫步(叙述) 2庭中月景(描写)3月下感慨(抒情、议论)

12、(2) 新颖的修辞,传神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积水空明”四个字,来 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来比喻月下清丽淡雅的竹柏倒影,写出了疏影摇曳的动态美。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在写月,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里的“闲人”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作者自 称为“闲人”,一是以“闲人”自傲,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以“闲人” 自嘲,透露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4 )甲文全文没有一处

13、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能看出苏轼与张怀民的友情。如“念无与乐者”可见只有怀民可以共同游乐;“怀民亦未寝”可见两人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见两人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强化练习】(一)请有“ /”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理解性默写。1. 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 .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者耳。(主旨句)(三)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 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的咏月名句中,最贴近本

14、文所写心境的一句是(D)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C.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D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中的“入户”;“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照”用得很有特色。下面诗句中写法与此相同的一句是(_A_ )A.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苏轼)B.月明千里照平沙。(苏轼)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D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3.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四)对比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15、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 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 如雷霆,进则死敌 ,退则死法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样。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怀民亦未寝.睡觉(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只是(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曾经(4)思欲就亭止息至打靠近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