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19讲】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736667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19讲】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19讲】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19讲】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19讲】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19讲】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19讲】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19讲】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课时作业(十九) 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2014苏州模拟)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12题。江西(城镇人口比重)安徽(城镇人口比重)1990年20.40%17.84%2000年27.67%27.81%2010年44.06%43.01%1.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2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A城市

2、高楼林立,环境优美B城市就业机会多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解析:第1题,读表格内容可知,1990年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比安徽省的高,而2000年又低于安徽省的,说明1900年至2000年这十年间,江西省的城市化速度比安徽省的慢。2010年,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比安徽省的高,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江西省的城市化速度比安徽省快。第2题,城市的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等是促使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答案:1.D2.B(2014盐城质检)甲、乙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甲反映了该城市

3、可能()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出现再城市化现象C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D出现大量卫星城4若图乙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中b地最可能()A位于旧城中心区 B位于远郊地区C位于新兴工业区 D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解析:第3题,图甲19602010年两条曲线反映该城市城乡过渡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核心区面积变化很小。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该城市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现象是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图示不能反映出大量卫星城的出现。因此选项A、B、D均不正确,正确答案应选C。第4题,图中b地出现地租次高峰,说明该地交通便捷程度较高,应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因此选项A、B、C均不正确

4、,正确答案应选D。答案:3.C4.D(2014泰州模拟)下图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读图完成56题。5图示时期,对中国城市发展判断正确的是()A1996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B1997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C1996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D1997年之后,建城区的平均绿化面积在减少6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论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B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C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D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1997年以后,城市数目没有增加,但平均城市建

5、成区面积增加较快,说明平均每个城市面积都增大了,则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郊区城市化。第6题,一般而言,大城市产业密集而土地利用率高,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但环境质量较差;而小城市产业活动较分散,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但环境质量较好。答案:5.B6.D(2014章丘模拟)读巴西利亚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指数(综合指数越高,水质越差)的变化趋势图,回答78题。7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用地面积在逐年减少B城市绿地面积在增加C人均城市绿化面积在上升D水质总体趋势是波动下降8巴西利亚市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是()A积极发展房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减小工业用地面积,限制工业的发展C扩大城市

6、绿化面积,治理或转移污染企业D完善交通运输网,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解析:第7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长,虽然工业用地比重在下降,但不能确定其用地面积在减小;绿地的比重在逐年上升,所以城市绿地面积增加,由于城市人口数量在变化,人均绿地面积不一定增加;水质指数在下降,说明水质在提升。第8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要扩大绿地面积,治理或转移污染企业,要适当发展房产业,过度发展反而会导致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和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私家车多了会出现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答案:7.B8.C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9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A甲

7、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10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解析: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通过读图,理解高速公路对城区的影响。第9题,从图中看,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势必会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且会给市区环境和景观建设带来更大影响,A项错误,C项正确。而乙模式没有从城区经过,不需

8、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较小,B项和D项错误。第10题,在城市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A项错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B项正确,C项错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D项错误。答案:9.C10.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1112题。1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绿地多人口多A BC D1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9、()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禁止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 BC D解析:第11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12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答案:11.A12.C二、综合题13(2014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

10、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材料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衡量指标是_。(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简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答案:(1)南京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趋同。(3)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加重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解决途径: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11、;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4(2014泰安模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南疆地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关系图。(1)根据材料一,五城市都位于_。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_。(2)根据材料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之间的关系是_。(3)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_;五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其城市化与和谐度的制约因子是_。(4)为提升该地生态环境和谐度,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解析:第(1)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绿洲等地区。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向河流上游迁移。第(2)题,读图可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第(3)题,干旱是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第(4)题,从人口、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答案:(1)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绿洲向河流上游(源头、山麓、盆地边缘)迁移(2)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呈非线性关系)(3)干旱水资源(水源)(4)控制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植树种草;保护水源;整治河道;统筹流域开发,合理规划用水;节约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