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707455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溶石漠化治理问题研究以贵州省为例王明章(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 贵阳 550004)摘要 石漠化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石漠化的治理也必须在查明石漠化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针对岩性、地球化学背景、水资源特征以及石漠化程度,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合理地制定和实施防治工程 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石漠化现状、近10 年来的治理效果,指出了治理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从地学的角度提出了岩溶石漠化防治的建议。关键词 岩溶 石漠化 治理问题 研究1. 石漠化分布特征1.1 地域分布特征贵州省岩溶区面积12.96万km2,石漠化面积3.25万km2,占贵州省岩溶区总面积的25.08%。其中

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249.58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2,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 km2。石漠化区在地 域上的分布以贵州省西部为主,珠江水系的洪水河流域 和长江水系乌江流域上游三岔河及六冲河河谷斜坡地 带,其平面分布见图 1。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十位的县见表 1,其石漠化面 积之和为11941.30 km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36.77%, 多为贵州省贫困县。图1贵州省石漠化分布图表 1石漠化面积前十位县统计表威宁六盘水大方黔西盘县独山安顺兴义织金长顺面积(km2)180616591612150510739979088457707661.2 在碳酸盐岩中的分布

3、特征贵州省的石漠化均分布在碳酸盐地层中,并且在各类型碳酸盐岩中的分布比例不尽相同,纯灰岩中的石漠化面积最多,为12569.15km2,占贵州省石漠化的39%;其次是石灰岩岩夹碎屑岩,为8582.63km2,占 26%;其他岩类分布相对较少(表 2)。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合计表 2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的石漠化面积一览表(单位:km2)纯灰岩石灰岩夹碎屑岩白云岩灰岩、白云岩互层2495.611039.30459.511080.694711.245362.3012569.153234.644308.698582.631714.251665.902578.194751.951593.70

4、4340.30碳酸盐岩与碎屑岩159.81519.091355.552034.45碎屑岩夹碳酸盐岩14.6650.82132.79198.26合计5249.5811895.9315331.2232476.73从上表中也可以看出,轻度石漠化的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石漠化的比重,重度石漠化的比重 最小。在重度石漠化中,石灰岩分布区占重度石漠化总数的 67.34%,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重度石漠化占为12%,白云岩的重度石漠化为10%,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重度石漠化最少,分别 占 8%和 7%。1.3 石漠化在岩溶地貌中的分布特征贵州省的石漠化在不同地貌类型中分布比例各不相同(表

5、 3)。表 3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面积一览表 (单位: km2)重度石漠化总量的49.58%、 15.93%和10.61%。峰丛洼地岩溶峡谷区的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分别是 41.17%和 36.60%,岩溶丘陵中的石漠化发生率为22.52%,岩溶山地和岩溶槽谷中的石漠化发生率较小,分别是 17.61%和15.03%。2. 贵州省石漠化演变21 石漠化的加剧特征石漠化演变总体呈加剧态势, 局部地区有改善。贵州省八十年代末的 石漠化面积为21643.27km2,到九十年 代末达到32476.73km2,石漠化面积净 增10833.46km2,平均每年以744km2速 度增加。增加石漠化总面积

6、10800.09km2,位居西南八省之首。其 中, 石漠化严重加剧的面积为 3836.18km2,轻微加剧的石漠化面积为6963.91km2(图 2)。序号表 4 贵州省石漠化加剧严重的主要地区情况一览表严重加剧轻微加剧钟山区675.42656.29大方县426.13614.34(单位:km2)1331.711040.48石漠化加剧程度()41.6331.89盘县特区24.48351.47420.25771.72晴隆县21.73136.58148.61285.19福泉县56.80218.91275.7216.59安顺市16.10155.48104.01259.49六枝特区15.16130.31

7、124.92255.24平坝县123.17108.52231.6924.35三都水族自治县75.84118.24194.0916.069 贞丰县10 望谟县90.0173.10163.1219.1758.4480.58139.0319.282.1.1 石漠化加剧的地域分布特征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石漠化严重加剧的县市主要分布在黔西和黔中地区,以六盘水市、大方县、盘县特区、等城市(表 4)为代表。这些地区,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多属于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或采矿等人为活动强烈的地区。2.1.2 石漠化加剧的岩性分布特征 石漠化的加剧明显的受地层岩性控 制,在各碳酸盐岩中的分布各不相同。 如图 3 所示

8、,纯灰岩、灰岩与白云岩互 层中的石漠化加剧比例较平均水平高, 分别是 10.35%、和 10.25;纯白云岩及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石漠化加剧比例 较低,分别为 6.48%; 4.49%;碳酸盐 岩与碎屑岩互层中的石漠化加剧比例最 小,为 2.48%。2.1.3 石漠化加剧的地貌平均值纯白云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特征石漠化加剧在各地貌类型中分布亦不相同。如图 4 所示30252015()24.4221.24平均值16.44峰从洼地中的石漠化加剧比例 最大,为 24.41%;其次是岩溶 峡谷,其石漠化加剧比例达到 21.24%;峰林洼地的石漠化加剧

9、 比例为 11.05%;其它地貌条件10&035岩溶丘陵 岩溶平原 岩溶峡谷 峰林洼地 峰丛洼地 岩溶山地 岩溶槽谷图4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的石漠化加剧程度对比下石漠化加剧的比例则低。2.2 石漠化的改善特征通过石漠化改善情况与八十年代末石漠化现状的空间叠加分析,八十年代末的重度石漠化有 166.44km2纯灰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纯白云岩2.2.3 石漠化改善的地貌特征如图 6 所示,岩溶丘陵区的石漠化改 善程度最大,为 1.48%,石漠化改善程度 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峰从洼地的石漠化 改善程度低,为 0.39%。综合分析贵州省石漠化的演化:经

10、济 发展水平低的贫困地区或采矿活动强烈的1.48.000.630.390.200.211.6(%)1.4 -1.2 -1 一0.8 -0.6 -0.4 -0.2 -0图5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的石漠化改善程度.841-L-!1-L-!岩岩溶溶槽山谷地岩溶丘陵 岩溶平原 岩溶峡谷 峰林洼地 峰丛洼地图6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的石漠化改善程度平均值得到改善,占八十年代末石漠化面积的4.82%;中度石漠化有187.86km2得到改善,占石漠化改善总面积的 27.09%;轻度石漠化有321.24km?得到改善,占石漠化改善总面积的47.55%。2.2.1 石漠化改善在地域上的分布特征主要分布黔北、黔西

11、地区,如正安县(6. 02%)、织金县(2. 91%)、黔西县(2. 51%)、纳雍县(1. 89%) 清镇市(1.82%)、绥阳县(1.80%)、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7%)、长顺县(1.67%)、龙里县(1.41%) 德江县(1.27%)和贵定县(1.27%)。222 石漠化改善的岩性特征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 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石漠化改善比 例高于全省的平均值,分别是 0.96%、0.83% 和 0.65% ;纯碳酸盐岩地层分布补石漠化改善 比例低于全省的平均值,分别为0.46% 和0.24%(图 5)。地区、地质条件上为纯碳酸盐岩特别是纯石灰岩分布区、在地貌上

12、处峰丛洼地分布的斜坡地带、在水资源 分布上为地下水深埋、地表缺水严重的岩溶区,石漠化仍继续加剧。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碳酸盐岩与碎 屑岩相间分布、地形相对平缓地区。石漠化改善程度相对较好。3. 石漠化治理及存在的问题3.1 石漠化治理效果分析及认识目前贵州省采用的石漠化的防治方式主要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其次配合以土地整理、以及旨在解决燃料的沼气池建设和改善人畜饮水水柜等工程建设。但由于是石漠化的成因复杂,治理的效果总体上并不完全尽人意。通过从 1986 年到1999 年的整治, 全省石漠化改善的面积有675.54km2仅占石漠化总面积的2.09%。全省有19.49%的地区石漠化得到改

13、善, 51.07%的地区基本未变,24.91%的地区石漠化在加剧。反映为局部改善,总体加剧。综合分析,石漠化的 演化趋势为:(1)重度石漠化区面积基本保持不变;(2)轻度中度石漠化区面积总体有所增加;(3)未石漠化区面积仍呈减少趋势。(4)石漠化加剧或改善程度低的地区大多集中在贫困区和人类采矿等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该类地区 也正好是地表缺水严重石山斜坡地带。该现象说明:(1)重度石漠化一但形成,难以恢复,其原因在于该类区中土壤和水源极度缺乏,植被生长和生存的 基本条件极差。(2)中度石漠化及轻度石漠化区仍保存着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人为工程活动敏感,合理的石漠化 治理工程可引起植被的恢复,生态

14、环境的改善;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也易导致石漠化的形成,生态环境 的恶化。(3)地下水深埋、地表缺水严重的的峰丛洼地斜坡地区石漠化治理难度大。3.2 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石漠化的防治工作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反映在:(1)石漠化基本成因研究滞后治理工作,对石漠化的防治普遍采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及植树造林等 地表生物工程手段,治理工程缺乏地学的科学指导。(2)植树造林多为单一树种,生物群落单一。未将地球化学背景与生物的适宜性和但地经济发展紧密 结合,难以合理的指导造林的工作。(3)对石漠化形成的根本成因(特别是岩溶地质、水文地质背景、地球化学背景)的研究以及不同地 质条件地球化学背景下的生物适应性的研究,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