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707223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摘 要:分离过程的设计就是在综合考虑混合物的特性、分离要求、分离过程的 特性等基础上,选择并组合分离单元操作,成为技术、经济等方面都可行的分离 系统。分离方法的选择与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混合物的特性、分离要求、分离 能力、分离费用、产品价值和生产规模、分离剂的选用、对产品和环境的损害或 污染等。其中,混合物特性中的颗粒粒度是分离过程选择的重要参考条件。关键字:混合物;均相混合物;非均相混合物;颗粒粒度;分离过程1混合物在生产或处理过程中的混合物是做种多样的,每一种混合物的特性也会因为 来源或原料种类、操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体现了混合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特性的混合

2、物的分离往往需要不同的分离方法和分离条件。对混合物在一定 温度和压力下特性的分析和全面透彻的了解是分离过程设计的前提,也是分离过 程设计好坏、成败的关键。因此,在为混合物的分离选择分离方法前,首先应该 明确混合物的来源、种类、组分或相的特性。根据混合物内是否有相界面,混合物可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两大 类。物质互相溶解后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均相混合物。均相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 成。气体混合物中,虽然不同的气体可能有密度差,但由于气体良好的扩散性, 往往不同的气体会均匀混合而形成均相混合物。由互不相溶的物质组成的或物质 以不同的形态形成的混合物称为非均相混合物。因此,非均相混合物有分散相和 连

3、续相,即分散质和分散介质组成。根据混合物内组分或相的形态的异同,混合物又可分为同态混合物和异态混 合物。同态混合物包括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中的液液和固固混合物。异态 混合物包括除液液和固固混合物以外的非均相混合物。广义地讲,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类是根据分散相颗粒的粒度大小 而定的。一般的分法如图1所示。非均相混合物中的粒子为粗粒子,均相混合物 中的粒子为离子或分子。在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之间,有一个过渡性混合 物,即胶体。胶体粒子的大小为广100nm。这种分类界限往往是比较模糊的,因 为分类的目的是要区别混合物的性质,而不同物质的混合物在具有相同粒度的分 散相时,某些性质是有差

4、异的。换句话说,不同物料的混合物在具有不同粒度的 分散相时,可能具有相近的性质。因此,这个分类界限往往因物质及其存在条件 而异。如有人认为,胶体颗粒的范围应是11000nm,有的甚至认为大到几个微 米。不管怎么样,胶体可以认为是分散相为微细颗粒的非均相混合物。均相混合物胶体非均相混告物J牯wnn 度(E图i混合物的分类由于物质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形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所以非均相混合物 有多种组成形式,如图2所示。气体,L液体,S固体:上标:P轻相,L重相分数线上面为分散相分数线下而为连续相/例:为油 冰混合物.即油为分散相.水为连续机图2非均相混合物可能的组合2颗粒粒度在非均相混合物中,颗粒的

5、特性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颗粒的特性可以用来描 述悬浮系统的状态,可以作为选择分离技术和设备的指南。譬如,知道了颗粒力 度,就可以选择适当的分离设备,如力度大于5m,可用沉降槽;小于5m,则 用离心机、深层过滤器等。并可预测滤饼层的渗透性或比阻,因为滤饼比阻与颗 粒粒度的平方成反比;也可以了解纸张涂层特性;颜料覆盖能力;水泥凝固时间; 药物活性,等。颗粒的形状变化很大,大部分颗粒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这些颗粒的力度可以 用当量直径来表示。常用的当量直径有当量球径(equivalent sphere diameter)、当 量圆径(equivalent circle diameter)和统计学直径(st

6、atistical diameter)。当量球径与颗粒本身具有相同性质(体积相同、表面积相同、表面积与 体积之比相同、沉降速度相同等)的球的直径。如:体积直径孔(volume diameter), 面积直径 ( surface diameter),表面积体积直径 ( surface volume diameter), Stokes直径*等。当量圆径一一与颗粒的投影轮廓具有相同的元的直径。如:等投影面积直径Xa或 (projected area diameter), 等轮廓周长直径 (perimeter diameter)等。统计学直径一一指通过显微镜测量得到的某一方向的线度尺寸。如:Feret

7、直 径(两切线间的距离)Xf,Martin直径等。不同的测量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粒度。不同的过程也需要不同量度性质的 粒度。如在悬浮液分离中,把一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作为控制因素时(如重力 沉降),采用自由沉降直径或更多地用Stokes直径(沉降法得到的)最为适宜。 如在过滤中与分离机理关系最密切的是表面积体积直径(由渗透法得到)。3颗粒大小与分离过程的选择在为达到混合物的分离要求选择分离技术之前,首先应对混合物(或原料) 的组成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特性进行分析。在分离技术的初选过程中, 一般的选择原则是:对于均相混合物,常采用传质分离方法或传质分离方法与机 械分离方法的组合来达到目的;

8、对于非均相混合物,首先考虑采用机械分离的方 法,然后考虑采用传质分离的方法。3.1颗粒大小对分离过程的影响3.1.1颗粒的扩散运动与布朗运动与溶液中的分子一样,非均相体系中的细小质点也具有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 区的扩散作用,最后使浓度达到“均匀”。当然,扩散过程也是自发过程。Einstein 指出,扩散系数k与质点在介质中运动的摩擦系数f之间的关系为k = 式中 NaAvogadro常数;R气体常数。若例子为球形,可根据Stokes定律确定摩擦系数f:f = 3nx(2)式中一一介质的粘度。将式(2)带入式(1)得k = RT 1 na 3兀此式常称为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由上述可知,就

9、颗粒而言,粒径越小, 扩散速度越快,扩散能力越强。颗粒扩散的方式与布朗运动有关。一般来讲,对于非均相体系中的细小粒子,微米及微米级以下的颗粒会像溶 液中的溶质分子一样,不停地、无序地运动。颗粒越小,这种运动强度越大。从 分子运动的角度看,微细颗粒的运动和分子运动并无本质区别,它们都符合分子 运动理论,不同的是细颗粒比一般分子大得多,故运动强度小。由于布朗运动是 无规则的,因而就单个质点而言,它们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几率均等。但在浓度较 高的区域,由于单位体积内质点数较周围多,因而必定是“出多进少”,使浓度 降低,而低浓度区域则相反,这就表现为扩散。所以扩散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 而布朗运动是扩散的

10、微观基础。1905年Einstein曾经研究过在布朗运动中,粒子的平均位移乂与粒子直径x、 介质粘度、温度T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为又=BL 2N Na 3兀 此式常称为“Einstein布朗运动”公式。“Einstein布朗运动”公式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微粒的平均位移的平、 -、 . 一一一、 一 、 一 一 一、方乂2与时间t及温度T成正比,与及x成反比。3.1.2颗粒的沉降速度颗粒沉降对矿物的固液分离、矿物输送、粉尘收集以及重力分选等方面的研 究、设计均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利用颗粒沉降规律来测量颗粒尺寸和形状特征。 颗粒重力沉降的基本参数是沉降速度。颗粒沉降经过最初加速阶段后,随着阻力的增

11、加达到有效重力与阻力的平衡, 变成匀速运动。这个匀速运动速度成为最终速度或颗粒沉降速度。以球形颗粒为 例,可以导出颗粒沉降最终速度V。的通式,即y = /d()g对于层流区a,虬 1(5-1)对于过渡区b,1Re I。3V = 0.200 绎J0.72 心180P (m/p)0-45林林L直5m)图3 颗粒的最终沉降速度 对于紊流区c, 800 R 2 X 105* = 1.74g0.5d0.5(5-3)这些沉降最终速度的方程,可用图3形象的表示。3.1.3颗粒的凝聚3.1.3.1 异向凝聚因布朗运动颗粒发生碰撞而凝聚的过程称为异向凝聚。根据斯莫索夫斯基理 论,异向凝聚的速率方程可表示如下:d

12、N /dt = KvN2(6)式中N单位容积内的颗粒个数;Kv速率常数。若颗粒每次碰撞都导致一次颗粒凝聚的过程,称为快速凝聚,对于快速凝 聚,其速率常数为Y:Kr = 4kT/3(7)3.1.3.2 同向凝聚由于介质的层流和紊流运动,而引起颗粒碰撞、凝聚的过程称为“同向凝聚”。 假定由层流的速度梯度所引起的颗粒每一次碰撞都产生一次凝聚,于是对于同向 凝聚,方程式(6)变为:dN /dt = 2Gd3N3(8)3式中G剪切速度;d颗粒直径。为了了解分散体系中搅拌速度和颗粒直径与凝聚速度的关系,将(8)式与 (6)式(7)式合并得同向凝聚速度=些2(9)异向凝聚速度 2kT由上式可以算出当同向凝聚

13、速度与异向凝聚速度相等时,颗粒直径与速度梯 度对应值:速度梯度G/s11102050100颗粒直径d/m2.101.00.80.60.46由此可见,在高速度梯度作用下,小于1m的颗粒以异向凝聚为主,而大于 1m的颗粒则以同向凝聚为主。3.2分离过程的选择3.2.1 均相混合物分子量、分子体积、分子形状等分子性质对决定各种分离过程中可达到的分 离因子的大小是重要的,如表1。表1分离因子对分子性质差异的依赖表1表明上述不同的分子性质对确定各种分离过程中分离因子数值的重要 性。在确定不同分离过程的分离因子时,各种不同的分子性质的重要作用是基本 上不同的。按照对分离因子起决定作用的分子性质来对分离过程

14、进行分类,对任 何混合物选择可能的分离过程是十分有用的。特别是各组分的分子性质相差很大 的过程,应当给予特殊关注。3.2.2非均相混合物混合物内颗粒的粒度、两相密度差是混合物沉降分离的内在驱动力。颗粒小 到一定的程度会产生布朗运动而无法用重力沉降法分离。要分离这样的小颗粒, 必须施加外力(如离心力、静电力或磁力等)或者用其他的分离方法,如超声波 分离、浮选、过滤、微滤或加化学药剂如凝聚剂、絮凝剂等。图4为在较低浓度 下不同的分离过程所适应的颗粒粒度的大致范围,图5为在较低浓度下不同的分 离方法所适应的颗粒粒度的大致范围。如果浓度较大,沉降法、深层过滤、微滤 以及膜分离等等往往不能适应,而只能用

15、滤饼过滤,包括离心过滤、压滤和转鼓 真空过滤。在较低浓度下,滤饼过滤往往不合适。这是因为一方面滤饼形成慢, 难于进行滤饼过滤,达不到分离要求;另一方面,大量的液体通过滤饼和过滤介 质,所需能耗大,特别当滤饼具有可压缩性时,会形成密实的滤饼。图4 不同的分离过程所适应的颗粒粒度的大致范围为m5(? m颗粒粒度I |膜 分 离微滤深层过滤预涂层过滤离 心 分 离旋 流 分 离重 力 沉 降筛 析图5 不同的分离方法所适应的颗粒粒度的大致范围颗粒的大小是分离过程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对于非均相混合物,意义 更是重大。颗粒小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均相混合物,往往采用传质分离,其成本高, 难度大。而对于非均相混合物,颗粒过小可采用先凝聚再分离;颗粒过大则要先 进行粉碎,并不是颗粒越大越好。分离过程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颗 粒的大小仅仅是其中一方面。参考文献1 袁惠新.分离工程.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2 袁惠新,冯斌,陆振曦.混合物分离技术的选择.化工装备技术,1999.3 曾凡,胡永平.矿物加工颗粒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