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的概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679845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的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的概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一、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在医疗 保健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二、体育保健学的任务运用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卫生学、养生学和有关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1、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运 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监督和指导;2、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体育卫生措施;3、研究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及伤病后的训练;4、研究多种疾病的体育康复的手段与方法。三、学习目的、意义、研究对象目的

2、: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以 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意义:在于掌握体育保健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自己在体育专业学习期间的体育 学习和运动训练,以增强体质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水平。研究对象:一般的健康人、运动员、患病的病人四、研究内容1、体育卫生:人体卫生,精神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运动建筑设备卫生,儿童 女子以及中老年人体育卫生。2、医务监督:自我医务监督、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3、运动损伤: 阐明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运动损伤的急救、病理与处理;人体各部位 运

3、动损伤的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4、运动按摩:阐明按摩的基本手法和在运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常用穴位和穴位按摩法。5、医疗体育:阐明医疗体育的原理、一般伤病后的体疗方法、体疗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五、发展概况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期: 研究内容: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用医学知识和技能保护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健康, 督导其正确地进行锻炼。弊端:2、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研究内容:应用医学知识与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 预防伤、病,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包括体格检查、运动性疾病等几部分。优点:与运动保健学相比,它与运动训练和临床医学结合更加紧密,且充实了很

4、多 新知识、新技术。弊端:对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未作系统的论述。六、学习要求学习体育保健学的几个要求:1、学好基础理论知识(解剖、生理、营养、临床医学等)2、处理好四个关系:A、人体结果与机能的关系B、机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C、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D、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思考题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2、体育保健学的学习任务是什么?3、应怎样学习体育保健学?第一章 健康概述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概念的形成与演化源于公元1000年的英国安全的、完美的、结实的。1989年WHO提出身心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二)健康的特点1、它指向健康而不

5、是指向疾病,其内涵扩大了;2、它涉及人类生命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突破了医学的界限,医学研 究不能涵盖人累所有的健康问题,健康目标的实现需要人类知识的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3、健康不仅仅是个体健康,还包含群体健康(社会健康);4、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了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维健康观。(三)健康的标志与标准1 、健康标志10 条2、健康标准“五快”、“三良好”“五快”(机体健康):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三良好”(精神健康):良好的个人性格、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二、健康的分类1、按健康的定义可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2

6、、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可分为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3、根据健康评估的综合判断可分为第一状态(健康状态)、第二状态(疾病状态)和 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三、影响健康的因素1974 年,加拿大 Mac Lalonde 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为 4 类: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 环境和卫生服务的获得性。目前,7 大类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健康的发育状态、个人的生活方式、 个人的能力和支持、人类生物学和遗传、卫生服务。第二节 现代体育的健康观一、自然科学的体育健康观1、体育学科中主要是以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揭示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进而 寻找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健康的方法和手段。2、在自然科学中体育运

7、动对健康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动促进机体健 康;运动促进心理健康;运动带来积极的生活方式。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康观体育要面向全人类发展的根本需要。促进人类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第三节 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一、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运动时平均心率在120150次/min间波动,锻炼时间达到2060min,每周至少运 动35次,才能取得理想的运动锻炼效果,有利于人体健康。二、适量运动对人体心理功能的影响对自身更加了解,提高认知和记忆能力,对思维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情绪有 良好的影响,使运动者产生特殊的体验,促进心理建设。三、过度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过度运动时发生于体育运动中

8、的一种运动性疾病。四、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影响1、运动缺乏的概念2、运动缺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功能、 肥胖、运动系统功能、胃肠功能、亚健康等。思考题1、在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健康的概念?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3、试分析在当前社会运动中缺乏对人的健康有何影响?第二章 运动与环境第一节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大气、水、土壤。(一)大气对健康的影响1、大气是机体获得足够氧气以供代谢所需的唯一天然来源。 2、气温对机体体温调节产生重要影响。(二)水质对健康的影响1、每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2-3L。2、水

9、是良好的溶剂;能贮存和吸收大量的热,起调节体温的作用;输送营养、排泄 废物等一切生理活动;保持个人卫生,清洁环境。3、不同温度、压力、成分的水可用于理疗,防治某些疾病。(三)土壤对健康的影响1、土壤中的某些微量元素,通过动、植物和水供给人体需要。2、土壤被污染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多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 水-人体两个基本环节对人体产生影响。(四)噪声对健康的影响1、生活生产中的噪声主要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2、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听力 下降,头痛,耳鸣,睡眠障碍;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等。(

10、五)室内装修对健康的影响1、装修污染是导致白血病、癌症和肿瘤元凶,在中国已取代交通事故,成为非正常 死亡的主要因素。2、装修材料可释放甲醛、氨气等,导致呼吸道、神经、视力、生殖、免疫等系统疾病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慢性中毒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使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劳动能力下降 其他:引起传染病流行,造成公害等第二节 环境卫生的防护一、大气卫生的防护(一)规划措施: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二)工艺改革:是防止或消除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三)除尘和废气净化(四)制定标准二、水质卫生防护认真做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利用,提倡“中水”使用三、土壤卫生防护四、学校

11、环境的卫生防护(一)学校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二)学校饮用水的供给(三)学校污物的处理(四)学校防止噪声的措施(五)学校宿舍卫生的防护五、绿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一)净化大气(二)减弱噪声(三)调节气候(四)美化环境(五)有益身心健康第三节 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热环境(一)概念:热环境一般指32C以上或者温度更高的环境。热环境的人体生理应激是指 人体气温在32C以上的大气环境中正常的保护性生理反应,是人体抗高温能力具体表现。(二)热环境会引起人的以下一些生理变化:1、血管扩张。血液更多地流向体表,增强了辐射、传导、对流等的散热能力。血流 量的增加可使末梢组织热传导值增加5-6 倍。2、出汗。

12、在安静状态下,相对湿度60%,气温达25-26C时人体开始出现能被知觉 到的出汗。由于出汗,机体最大蒸发热量可达每小时2262千卡。3、如果在湿度较高的热环境条件下呆得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一些机体上的病理性变化, 严重的会发生中暑性疾病,甚至死亡。中暑性疾病大致分以下四种:热射病、热痉挛、热衰 竭和日射病。4、脑力劳动能力下降,心情烦躁 在热环境中作业受到的伤害首先是脑力的明显降低,即使是简单的任务也常常会出现高比例的粗心错误,因为你已不象在舒适环境中那么敏锐了。这种行为能力的降低 会在热以各种方式影响你时出现而你却毫无觉察(热环境条件下运动员安排精细动作的技术 练习往往训练效果佳)。同理,热环境

13、下脑力劳动和运动(棋类、扑克、电子游戏等)的强 度也不宜过大,时间过长。(三)热环境与营养 在热环境中运动,排汗是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大量排汗对于维持人体的热平衡,保持正常体温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量排汗又会造成人体脱水(体液丢失),反过来严重 的脱水又会影响散热。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会导致热痉挛(骨骼肌的不随意挛缩)、 热衰竭(由于循环血量不能满足皮肤血管的舒张而引起的低血压和虚弱)和中暑(下丘脑体 温调节机能不足)。(四)热习服 热习服是人体在热刺激的反复作用下逐步建立的,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使紧张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热习服是后天获得的,当热刺激作用

14、停止,热习服水平会逐步减退直至消退。热习服具有在人一生中即可经历产生、巩固、减弱 和脱失等特点。热耐受力的提高还取决于体力锻炼状况。(1)单纯的热气候自然热习服,生理反应改善的程度只有人工热习服的30%;(2)体力锻炼可提高热耐力 11、 5 倍;(3)热环境加体力锻炼,可提高热耐力34倍。 热习服后热应激时糖皮质激素、醛固酮、抗利尿素、血管紧张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多,而 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和胰岛素含量下降。导致散热增加,产热减少。 随着热习服的进展,出汗功能改善,出汗体温阈值降低,出汗潜伏期缩短,出汗速度加快, 汗腺分泌活动增强,活动时间延长,汗液分布均匀更易于蒸发,汗盐含量降低。 随着热习

15、服的进展,体脂减少,体表面积增大,散热增加;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增加,肺 功能改善。热适应能力之一:出汗热适应(heat adaptation):需人类世代的适应性作用,其适应性的建立不仅在生理功 能方面,还在于器官结构方面有特点。人体汗腺200-500万个,最大出汗量可达4L/h,出汗受气温、气湿、气流的影响。干热有风汗的有效蒸发达80,湿热无风,汗的有效蒸发小于50,高辐射时,衣着有隔热的效果。常见热疾患1、热痉挛:热环境下水电解质失衡,盐随汗液大量流失,可导致肌肉痉挛。(1)症状:肌肉痉挛(多发于小腿部)。(2)处理:慢慢放松及伸展肌肉,按摩及冰敷。(3)预防:热环境下运动前增加每日盐的摄入量。2、热衰竭:热环境下大强度长时间运动,导致机体循环调节失效,且细胞外液耗竭,大量 排汗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使心输出量下降。(1)症状:大量出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眩晕,脉搏弱且快,呼吸表浅,恶心,丧失 意识等。(2)处理: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