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劝学》(第2课时)教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628948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劝学》(第2课时)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劝学》(第2课时)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劝学》(第2课时)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劝学》(第2课时)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劝学》(第2课时)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劝学》(第2课时)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铜山县夹河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劝学》(第2课时)教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劝学章节与课题劝学课时安排课时2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学习目标和任务1、把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2、重点掌握“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3、背诵并默写劝学全文。重点难点建议1、注意课本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2、默写要常抓不懈。教学资源的使用x.k.Com学习过程个性备课栏一、掌握“而”字的意义和用法。(25分钟)(一)、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水为之而寒于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6)吾尝跂而望矣(7)登高而招(8)而见者远(9)顺风而呼(10)而闻者

2、彰(11)而致千里(12)而绝江河(13)而神明自得(14)锲而舍之/锲而不舍(15)蟹六跪而二螯(二)、总结“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通“尔”,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通“如”:好像,如同。4、“而”有关的复合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

3、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而后】才,方才。【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既而】不久,一会儿。(三)即时巩固。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余

4、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二、随堂检测(10分钟)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

5、(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輮以为轮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寡人之于国也屈原至于江滨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 B C D6、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

6、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名句名篇默写(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2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7、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

8、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三、课外延伸(10分钟)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1、断句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答: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答:3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是,这则短文启示人们:。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