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银行内参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586349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席银行内参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首席银行内参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首席银行内参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首席银行内参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首席银行内参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席银行内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席银行内参(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览财经 首席银行内参1717页首 席 银 行 内 参【热点聚焦】以下专供银行高层负责人参阅希拉里的印度“探风之旅”【博览财经研报】在经历几乎长达半年时间的等待之后,印度终于迎来了美国政府的“二号关键人物”国务卿希拉里。希拉里顶着伤重未愈的肩膀急匆匆赶赴印度,其积极的姿态背后隐藏着是对印度“心灵创口”的慰藉在希拉里的第一次亚洲之行中,印度被抛在了美国的“脑后”。印度是美国在南亚重要的盟国,这一点已经无需希拉里去特别“强调”,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印度是单独的一极:它既不等同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样的“铁杆盟友”,也不等同于中国这样的潜在“竞争伙伴”,印度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在于平衡南亚也包括印度洋

2、地区的“战略天平”。希拉里即便取消这次的印度之形,丝毫也不会降低印度在美国南亚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用印度来遏制中国,用提升印度在印度洋上的统治力来威慑中国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这些战略部署早已经在美国共和党执政时期便已成形。即便是印度和美国在民用核技术上的谈判“一波三折”,却并不能由此断定美国和印度的亲密关系已经出现裂隙至少在共同遏制中国崛起方面,美国和印度之间的利益交集区仍然广阔。因此,希拉里这次印度之行的战略意义很可能不在于“修补”美国在南亚的战略框架。只要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维持现状,只要印度在印度洋的战略实力维持在美国所限定的框架之中,只要印度继续在国际领域维持对中国的战略威慑,那

3、么美国在南亚的战略框架就无需做出调整印巴之间“和平”的战略态势,可以确保巴基斯坦能够将注意力完全放在配合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上;而印度和中国在国际大舞台上的“明争暗斗”也符合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希拉里的印度之行选择的时间节点确实是恰到好处:中美在奥巴马新政之初便爆发了数次的“南海摩擦”;接着便是中美军方高层之间的首次接触;金砖四国莫斯科举行峰会之后,美国便派出了以两位华裔部长领衔的强大经济战略访问团来加强与中国的沟通;当一切事态都向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希拉里又突然现身访问印度,种种迹象表明,这一系列连续的政治事件之中很可能隐藏着美国的某种战略主线。不管是奥巴马上台之初所提出的

4、新能源战略,还是两位华裔商务部长和能源部长所肩负碳关税的重任,就连希拉里在印度频频对印度示好之余也不忘鼓动印度肩负起环保减排的国际责任,也许希拉里明白,如果美国要想在新能源战略上占据主导地位,其自身已经具有的技术优势当然十分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够说服相关国家配合美国制定未来的新能源经济的游戏规则碳关税显然是美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定出的游戏规则之一。对待碳关税,中国的态度非常强硬,奥巴马对两位华裔部长是否能够不辱使命显然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希拉里的印度之行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印度和中国同属于金砖四国之列,相比中国GDP增速的神话已经过去,印度将会是未来新兴经济体的重要经济增长潜力;如果

5、印度能够配合美国的碳关税政策,那么对于另外同属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和巴西,美国所要做的工作就要容易得多巴西的生物能源计划已经小有成就,而俄罗斯的能源经济可以借碳关税获得“额外”收益;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有了印度的示范效应,中国如果仍继续在碳关税上与美国为敌,就会被国际社会所空前孤立,那样的被动局面正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所以,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才是希拉里此次印度之行的真正思维核心,希拉里希望将印度拉入美国新能源战略的发展快车道,美国经济可以借着下一场“新能源工业革命”迅速复苏,而印度也会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分得一杯羹。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印度相信在这场由美国制定的新战略游戏规则里面,印度不会“上当受

6、骗”。毕竟,新能源革命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才是真正的革命,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既没有充足的技术储备,也不存在足够的经济结构基础去适应这样的革命。特别是在碳关税问题上,如果该游戏规则真的成为了“国际公约”,那么印度就会在高能耗,低利润经济的基础上再被“割一刀”碳关税会进一步榨取印度在经济发展中好不容易得来的成就,而这种顾虑很可能是希拉里的此次印度之行无法立刻消除的。博览研究员认为,希拉里很可能会采取阶段性政策来诱使印度就范满足印度对美国先进武器装备的渴望的同时,在其它对印经济政策上施行“优待法案”,弥补碳关税可能给印度经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可以考虑在碳关税的具体操作上为印度留下“足够的空间

7、”。总之,这次希拉里的印度之行很可能只是“探风之行”,而不是实质的“政策之旅”。(研究员 李明)印度和中国的“战争”【博览财经研报】印度最近在在中印边境囤积10万重兵可看作其向外界发出的一个明显的信号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全面“竞赛”已经开始:军事上的“竞赛”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印度新型国产航母的龙骨已经上了船台,租赁自俄罗斯的“阿库拉级”核潜艇也将于年底入役,而印度第一艘国产核潜艇“查克拉”号也在“低调”的氛围中即将下水;经济上的“竞赛”实际上也早已展开,双方在非洲地区“经济垦荒”的较量已经持续了数十年,而双方围绕新一轮全球并购潮的争斗正在悄然进行当中;唯一可嗅到火药味的是双方在全球政治领域里

8、面的“刀光剑影”,G4是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舞台,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G4之中还未出现真正的“带头大哥”,印度和中国都在摩拳擦掌中。中印全面的“竞赛”似乎已经无可避免,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双方手中握有的牌并不对称,因此,中印之间的竞争很可能是一场不在同一个层次的“战争”。博览研究员之所以将中印之间的博弈定性为“战争”,是因为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将决定着谁能成为未来全球政治格局的主导者。中印双方之间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相同庞大基数的人口、相同的发展中国家阶段、相同的经济结构基础,这些相似性也决定着这场“战争”的形式必定是针尖对麦芒,“战争”结果也必定是残酷的。中印双方发展轨迹的趋同性必然会将这场“战争

9、”推向极致,为了生存的需要,双方有可能会在同一领域,同一个发展机会,同一个经济增长点上争得“你死我活”。这种大势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金砖四国峰会最终没有形成任何实质性协议,四国之间的“利益杯葛”可能是主要原因,但是,归根结底,印度和中国这两个超级大国的暗中角逐才是峰会“走于形式”的“幕后黑手”。中印之间能够避免这场“战争”的唯一途径就是,双方将各自发展模式进行阶段性错开: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很可能是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节约型经济转化;印度可能面临着同样的选择,但是,依据印度国内经济结构现状,这样的“经济过渡时期”可能会比中国更长,况且印度国内经济地区性结构失衡的问题要比中国大得

10、多,印度的人口基数很可能也将在2010年超过中国,这样的趋势必将要求印度放缓自己的经济结构调整速度,继续走中国已经走过的“人口红利”的道路,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也会缩短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出现交集的时间段,最终的结果也会让中印之间的“战争”危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但是,以上的推测太过于理性,这如同经济学现象中假设市场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论断一样,印度不可能在中国假设的发展道路上前进,即使印度的经济现状不允许其经济结构调整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印度宁可冒着经济失衡的危险,也要阻止中国的发展势头,因为在全球资源越来越趋于集中控制的趋势下,谁抢到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完成对全球资源进行配置的主导

11、权,谁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的“绝对量”。在经济竞争上,恐怕目前印度已经处于下风,中国不仅仅成为国际外汇市场的巨无霸,在资源经济时代和新能源经济时代,中国储备的大量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也是印度所不具备的。就拿稀土资源一项来说,一旦中国未来控制对印度的稀土出口,结果可能会对印度赖以生存IT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虽然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这样的单方贸易壁垒出现的可能性也许并不大,但是,这也为中印未来“战争”的主战场描绘了新的方向。印度加强“用兵”的意图显然不是对中国发动一场真正战争,无论是从绝对军事实力,还是从战争资源的储备和持续性上,印度均处于绝对下风,况且在金融危机提升了发展中国家

12、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的关键时刻,印中之间的军事冲突只会让中印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坐收“渔翁之利”。在对印度的军力部署作深入对比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印度军事战略的声东击西之道:在中印边境部署10万大军显然是“声东”,如果印度能借此吸引中国对中印边境地区的关注度,轻者会让中国政府在偏远边境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防备一场并不存在的“虚拟战争”,重者会让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边境安全问题上出现“顾此失彼”;而印度努力打造一支足以控制印度洋的强大军力的背后隐藏着其切断中国战略资源通道的目的,这显然才是真正的“击西”,印度的战略思维非常的明确,既然在其它领域它不能和强大的中国角力,那么如果实现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那

13、么中国的战略资源生命线的咽喉就直接暴露到了印度的“钢刃”面前。不管是未来的新能源时代还是资源经济时代,战略资源通道的畅通显然是中国未来战略的持续主轴线,印度“釜底抽薪”的这一“阴招”的杀伤力绝对令人胆寒。博览研究员认为,中印这对“冤家”之间的“战略恩怨”从根本上无法消除,而中印之间的那场“战争”似乎也不可避免,唯一的解决之道可能就是“制衡战略”,通过大国之间的纵横捭阖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合纵效应”,只有这样的战略框架才能将中印之间的“战略恩怨”控制在最低水平。而破解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对于中国来说可能也迫在眉睫。(研究员 李明)以 下 目 录【博览视点】5俄美率先打响资源战争5中国的“资源保卫战”

14、7【资源改革】9“调结构”说易行难9【货币政策】11民生考量或让货币政策提前转向11传中央决意降温货币,提升财政重要性13银监会或将与央行“联手”遏制信贷爆炸13货币政策调整预期让债券市场跌入“冰点”14【要闻报道】14美智库判断中国正部署其全球安全战略14资金流入中国势头暂有减弱15地方比央企更容易获取海外资源15舆论已完全让民众相信通胀必将发生16【博览视点】俄美率先打响资源战争【博览财经研报】奥巴马的莫斯科之行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俄美之间的原有猜忌:东欧反导系统仍然是悬在俄罗斯头上的一把利剑;而俄美双方销毁部分核武器的承诺,恐怕只是其核武库进行更新的“代名词”;俄美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问题上

15、的闪烁其词,也充分说明了此次俄美首脑会晤实则“言不由衷”。俄美“老生常谈”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颇有“亮点”的交易世界最大钛金属生产商俄罗斯阿维斯马钛镁联合企业与美国波音公司签订大额合同,前者将为波音供应价值79亿美元的钛材。在俄美间的一切政治谈判均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奥巴马既然和普京临时做起了“买卖”。俄罗斯抛出的筹码是美国发展F22和F35所急需的钛材,那么俄罗斯将会得到怎样的“等价交换物”呢?联系到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将严格控制重要稀有金属的出口,增加对这些珍稀资源的战略储备,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战争”似乎狼烟渐起。全球金融危机的背后隐藏的是资源抄底的大好时机,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后阶段的复苏,

16、新一轮的资源大战开战在即。俄美似乎已经很敏感的嗅到了这场战争始前的硝烟味,而俄美之间“钛材生意”恐怕是对这场“资源战争”的“战前动员”:上一轮全球经济的黄金发展时期得益于能源经济的强劲推动力,能源经济时代既繁荣了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同时也为金融发展大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俄罗斯和美国均是这段经济黄金时期的受益者;下一轮全球经济复苏的时间节点还尚未可知新能源经济将撑起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目前为止,却也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和能源经济的属性一样,下一轮的经济“黄金时代”必然也是资源的高消耗时代,争夺未来战略资源控制权斗争的成败,也自然关系到谁将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的霸主;上一个能用经济时代,美国和俄罗斯联合确立着全球能源经济的政治版图,因此这也决定着其在全球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