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5741120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后发制人);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善于掌握士兵心理,观察入微,详察敌情,把握反攻和追击时机)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 “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

2、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语句:曹刿请见,战则请从.)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文中有利于反击时机的句子:彼竭我盈、辙乱旗靡.3.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得当;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4.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 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

3、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子墨子的做法是设法阻止战争,曹刿的做法是积极为鲁庄公谋划备(迎)战之策. 赞成他们的做法. 因为子墨子要阻止的是一场不正义的侵略战,曹刿支持的是一场抗敌卫国之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 8. 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说说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

4、 分别是什么。-曹刿的“远谋”: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鲁庄公的“鄙”: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护上.1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11.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分别说明了什么? -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12.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

5、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13.最后一部分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分析一下.) 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第一层,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也”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驰”的原因)14。文中用了哪些事例证明曹刿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看法是正确的?a衣

6、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公将鼓之。刿曰:“未可。公将驰之。刿曰:“未可。”e既克,公问其故.5。曹刿在这次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战机。他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的作用? 1.是本文的线索 为下文写庄公做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17. 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

7、点是什么?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8.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明。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19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20。长勺之战,鲁国之所以能取胜,与鲁庄公也有很大的关系,试作分析。-1取信于民,得到臣民的支持,拥护。2 善于纳谏2.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说明理由

8、。 -有关。由于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给予曹刿施展才能的机会,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无关.鲁庄公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完全是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2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语言描写 议论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4.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

9、事才能。25. 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能反映出当时人们怎样的心理?写乡人有什么作用? 说明统治者不得民心,反映出乡人不关心国事,对国家漠然视之的心理,与曹刿的积极参与形成对比,突出了曹刿的爱国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说明请见的重要性,从而为下文请见庄公作铺垫。(反映出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态度)2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和“远谋有何作用? 这是全文的纲领,为下文写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作铺垫。 27. 曹刿主动请见庄公,表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有强烈的爱国之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进谏,积极参与国事,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品志28. 关于“何以战”,庄公提出了个迎战条件

10、,曹刿分别作了评价,曹刿的评价中蕴含着什么道理? -否定了前两个迎战条件,肯定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他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作战标准,他认为只有取信于民、得到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真正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29. 本文在描写战争过程时,语言简练,曹刿只说了两次“未可、可以”,这样简短的语言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 体现了他指挥作战时临阵从容、沉着冷静、谨慎小心、胸有成竹 30.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 -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明的保佑上 战中:急躁冒进、不懂军事战略 战后:不明战胜原因 31.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战前:预见“肉食者鄙,未能远

11、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鲁庄公的三次答话,两次否定,一次赞许。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政治上的远谋 战中:从容不迫、知己知彼、详察敌情、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 战后:正确分析战胜原因,拥有军事战略才能32. 鲁国以弱胜强战胜敌国的原因? - 1、在政治上取得民心,取信于民 2、在军事上知己知彼、详察敌情、把握战机、后发制人战术的正确运用 3、有曹刿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军事指挥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人和,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33. 总结曹刿形象 -曹刿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家,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政治远

12、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35.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仔细观察敌情,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前提下,充分研究对手的实力和特点,做到知己知彼,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并且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从中我知道了,面对大事要冷静、小心待之,运用智慧沉着应对,这样才能正确处理问题。 37。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1。做高官的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是作战的先决条件。38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曹刿是从哪些方面“论战”的?战前,曹刿论述了作战所需的条件,从三个方面询问了鲁庄公准备迎战的理由,最后认为能够处理好大大小小的案件,是一件民心所向的事,

13、可以凭借这个条件去打仗.战后,又从作战需要抓住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才能取胜的角度进行论述。39. 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40. 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14、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41.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无矛盾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这没有矛盾,二者共同强调了人心所向的重要性。42. 本文标题改为长勺之战好吗?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全文重点是写人物曹刿,而非事件长勺战役叙事时详写了“论战”,略写了作战。从记史文章的功能看,落笔的重心在于揭示战争取胜的原因,目的是提供治国方略,以鉴后人. 43. 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

15、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44. 曹刿的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及下视等动作,有什么作用.1.表现曹刿谨慎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 2为下文留下伏笔,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 3.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紧张态势.45. 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