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566268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2023-2023下)王建玲 任教七年级地理已经有了一学期的时间了,在反反复复的实践中,经过摸索探究,现在已经走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之路,我们在课堂上实施的是四型五步教学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就谈一下一年来地理教学上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地理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实施“四型五步”教学模式,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课题的内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学流程,从一般的教学内容上地理学科可以将一个单元为一个教学整体,实施“四型、五步教学法”。所谓“四型”是指:预习指导课展示引领课巩固提升课讲评展示课-(活

2、动探究课)四个课型。所谓“五步”是指:预习导入、确定目标-合作探究、质疑问题-展示交流、答疑解惑-教师追问、引领提升-课题小结、达标检测等五个教学流程。 1预习指导课:明确目标下发学案自主学习发现疑难记录问题。操作方法:教师在编制预习学案的基础上,可利用新课前一天的自习课5-10分钟或一节课的课时教学的最后5分钟完成。指导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预习,引导学生熟悉学案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记录问题。训练学生用好双色笔,学会的知识用蓝色,问题和疑问用红色。(鉴于目前地理课在学校教学中的所处的地位,不可能有单独的时间进行课前的预习指导,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将其合并到展示引领课的前面

3、,将第一环节设计为“预习导入、认知目标”,并将此过程的教学时间适当调整为5分钟左右) 2展示引领课:预习学案、认知目标(1分钟)合作探究、质疑问题(10分钟)展示交流、答疑解惑(15分钟)教师追问、引领提升(15分钟)课题小结、达标检测(4分钟)。 具体操作:在前一课预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围绕学案完成以下五个环节的学习过程: (1)预习学案、认知目标: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也常说:学要有目标,赶要有方向。由此可见,教师如何把根据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的教学目标,并变为学生心中的学习目标,是教师启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好途径。“认定目标”这一环节在课堂中

4、只用1-2分钟的时间,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对学案中涉及的学习内容整体认知的前提下,认知目标,领会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规范、导向、激励等功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质疑问题:在熟悉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围绕学案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各小组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小组内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还可以找出本组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出需要在班级内质疑、讨论的问题。各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要准备 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10分钟) (3)展示交流、答疑

5、解惑:教师可根据学案设定的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展示任务,可以事先预设小黑板(或利用教室的多面黑板)出示展示问题,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其成员进行学习成果及学习问题的展示,展示时要先展示成果,后展示问题,允许其他小组补充,可以进行质疑辩论。“答疑解惑”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性的答疑解惑,(这一过程可以解决一些小的浅层次的问题);二是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有意识提取与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学习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或好的方法等,结合本课重点、难点问题,适时地进行引领性释疑、解惑(这一过程可以解决小组学习探究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问,教师及时的答疑可以对学生的解疑的思路起

6、到引导和帮助作用)。(15分钟) (4)教师追问、引领提升: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成果或问题展示后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展示了已经形成认识表象的学习成果或提出了相应的学习问题,需要有一个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对共性问题的解疑,这个评价和解疑的人既可以是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也可以是老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学习问题的具体情况,指定学生进行评价或解疑,也可由教师进行评价和解疑。这是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师的评价和点拨实现价值引领、知识引领和方法引领。通过教师的引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在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学案,形成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的认知和理解,

7、并能自己总结本节课知识点,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15分钟) (5)课题小结、达标检测:达标测评是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最终环节,是检测并反馈课堂教学内容达标与否的重要手段。达标测试是学案中有测试、评析、反馈、矫正、补救的功能,保证大部分乃至全体学生当堂达标。 3巩固提升课:每单元授课完毕后,要进行单元知识的整合、巩固、提升(相当于单元知识整合课)。其基本模式包括“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学生展示、交流方法反思总结、完成学案”五个环节。 操作方法:此类课型是在单元教学完成之后,对单元整体知识、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学习问题

8、进行整体再整理,巩固、提升的过程。(1)、教师要预先设计相应的学案,将课时教学中涉及的学习目标进行整合,归纳概括为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学习目标的提升认知,理解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间的关系;(2)、在学案中对单元知识要进行总体的梳理,让学生明确哪些是要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哪些是重点要形成的基本技能。(3)、要结合课时教学中进行的相关练习,设计有利于“双基”落实的典型题,通过练习,再次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围绕单元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学习思考练习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小组

9、的展示,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和掌 握本单元的知识重点、难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5)、根据学生的学习交流情况,教师适时地对单元整体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反思总结,找出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学习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检查漏洞,纠正学习中存在的偏差,对学案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整理,帮助学生构建关于本单元学习的整体知识的体系的认知,形成牢固的记忆和学习方法。 4讲评展示课:也可以称为“单元回授课”,其基本模式是“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合作交流、展示思路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要指导学生用好错题记录本。 此类课一般是在单元检测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针对检测

10、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查找错因,纠正错误,反思内化,二次达标,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其操作方法是:(1)针对试卷中出现错误的问题出,找出错误的原因: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帮助,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清出现的问题是个体认知的原因和还是小组共同存在的认知原因。(2)在纠正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出错的题型、类别、所在的知识结构框架的位置,通过小组的分析、反思,找出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因素,形成关于错误问题产生原因的共识。(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并由小组代表向全体同学展示解题思路 (这一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中存在关于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4)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个别问题

11、或共性问题进行重点的点拨指导,特别是在解题思路、认识方法、认知规律方面要进行相应的指导。(5)在扫除了解题思路障碍后,教师要结合本单元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单元检测的题型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理解知识规律的基础上二次达标,形成关于本单元体系、知识重点的牢固认知,巩固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进而形成自觉纠正错误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纠错记录,建立纠错记录本,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强化逻辑思维,时刻注意减少解题错误的学习素养。 5、活动探究课:针对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课堂活动的内容多,与社会实际生活、经济社会发展

12、联系紧密。因此,教学中经常要设计活动探究课。其基本模式是:结合教材、确定主题-师生共议、确定形式-开放资源、合作探究-明确任务、全员参与-归纳总结、提升认知。 以上是我们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下面我说一下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对与我们地理这门学科,课下没有预习时间,只能在课上前10分钟自主学习,时间不够用,学生展示的时候太啰嗦,耽误时间,感觉课堂时间太紧,没有巩固时间,有时候达标检测完不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整教学时间和进度,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高效地理课堂模式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中国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