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5419409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着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本着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本着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本着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本着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着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着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着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融入人文关怀元素,也为了缓解老干部心理压力、实现老干部的心理和谐,维护老干部队伍稳定,衢州市委老干部局成立我市第一个“老干部咨询、聊天室”这也是我局首次针对老干部心理开展的的长效服务体系。“老干部咨询、聊天室”地址:为衢州市委老干部活动中心府山活动点二楼。“老干部咨询、聊天室”开放时间:每月10日、21日,如遇双休日顺延。“老干部咨询、聊天室”联系电话:0570-8586217“老干部咨询、聊天室”工作人员:汪丽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的功能减退,心理调适能力也有所下降,易发生心理障碍及身心疾病。上海和成都的调查资料表明,不少老年人处于消

2、极状态,有27%40%的老人有抑郁及焦虑情绪,许多躯体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等。因此,老年人的心理调适尤为重要,宜从四个方面着手:自我健康感:许多研究表明,高寿老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觉都是非常好的,然而实际上高寿老人中有70%患有躯体疾病,做到有病治病,不过分担心和关注疾病的不良预后、药物副反应等。幸福感: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经常自得其乐和助人为乐,会增加幸福感。通常女性满足感较男性强,可能是女性能较男性长寿的原因之一。自我价值感:就是自尊感。自尊感越强,越能感到老有所为,充满乐观向上,开朗积极的情绪。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强烈的自尊感,男性长寿老人尤其如此。不安感:

3、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的角色转变,经济收入相对减少,以及子女婚嫁离家,配偶或自己患病等因素,容易产生不安感。日本一项调查显示,百岁老人不安感较其他年龄段的老人少。消除不安感、愉快、轻松地度过每一天,有利于健康长寿。人过中年后,就逐渐开始衰老,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帝王苦于人生短如朝露,多方探求长生不老之术,但都遗笑千古。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医药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疾病减少,人类平均寿命日见增长。随着寿命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逐渐增大。因此,研究老年心理问题,使者年人心身健康地渡过晚年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老年人组织器官的老年性变化引起了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机

4、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下降,以致身体衰退,体弱多病。特别是脑功能衰退,使心理状态随之出现老年人特有的变化。加之赋闲老人,容易滋长老朽感和末日感;子女独立成家,各自东西,更加容易感到孤独,寂寞与无聊,因而容易发生抑郁状态。严重者可患忧郁症。老年人既不应意志消沉,也不应盲目逞能。凡事均应量力而行,勉强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就一定会导致疾病。反之,如总是忧心忡忡,萎糜不振,那么衰老就会来得更快。这里有个服老和不服老的辩证关系。老年人神经、肌肉功能降低。据测定80一90岁老年人神经传导时间比20一30岁的年轻人要慢(52米秒比75米秒)。简单反应时和辩证反应时都随年老而延长;视觉和听觉敏锐下降;触

5、觉和运动觉的灵敏度也下降;睫反射减弱,运动迟缓,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减低而抑制过程减弱,神经细胞的恢复过程也有所延长。由于内分泌功能和肠道对钙和维生索的吸收不良,以及肌肉附着处对骨膜的作用减弱,造成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心脏负荷能力减弱,血管弹性消失,外周阻力增加;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减小,造成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的减弱。泌尿、消化、生殖等系统亦普遍衰老,功能下降。老年入不宜从事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或紧张的操作,不能再像青壮年那样冲锋陷阵和亲临第一线。相当的一部分老年人还要经历一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显著变化的更年期,因而出现一些心身障碍。但是,某些生理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体力在年过45岁以后虽然会逐步

6、衰退,而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还能有所发展,大脑储存的知识也会随岁月而有一定的增长。65岁以上的人一般称为老年。老年生活的适应问题是心理卫生关注的课题。退休赋闲,几十年形成的生活规律发生了大变化,如果适应不良就会出现安全感的丧失或惶恐;失去原有社会地位会产生无用感或被遗弃感;多年形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导致固执和刻板;子女长大离开和同辈亲朋亡故又常会引起孤独感等等这些现象几乎在进入老年期时同时发生。所以一般人在65岁左右时情绪状态处于最低潮。因此,这一阶段的适应是晚年生活成败的重要关键。通常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到了70岁左右情趣又逐渐增加。所以俗话说“人生是从70岁才开始”的说法并非毫无道理,根据各方面

7、调查材料的归纳,晚年生活适应良好者,多半是身体较健康,兴趣较广泛,较容易适应客观环境,社会交往中与亲朋保持联系并能建立新的朋友关系,特别是有不从社会活动中主动退却的自我意识的那钟人。曹操所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自述,可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老当益壮的一个楷模。当今许多老职工退休之后被请去当顾问,指导生产经营成为足智多谋的顾问和参谋;老学者著书立说,指导年青一代进行科研创造;老革命撰写回忆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老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情绪和思维是密切关连的。应该认识到老之已至是自然规律,多想着如何把“余热”贡献给祖国、人民和社会,既能正视老年期的特殊问

8、题,又有服老、不服老的健康的自我意识,才能保持乐观的情绪,焕发出“第二次青春”。上世纪80年代初,我年届花甲离职休息,安享晚年,不久老伴辞世,让我一下子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好友为我牵线续弦,其中一位中年女士找上门来自我推荐,要跟我作伴,照顾我的生活。她说:你儿女都不在身边,你一个人生活多么孤独和寂寞,老人就是怕孤独怕寂寞。可是我看到一些再婚者幸福的并不多,这样,我就婉拒了她。3个儿女都成家立业,在外地工作,独立生活。偌大一套房子,家中只剩下我一个人,出门一把锁,进门打开灯,习惯把人喊,没有人应声,常坐在老伴的遗像前发呆,心情十分痛苦,深受孤独和寂寞的煎熬与折磨。这时人也老了,身体各种机能衰退,大

9、大不如以前,颈椎病、肩周炎、白内障一起向我袭来。我想,这样活着不行,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不然身体很快会垮下来,甚至早“走”。我向医生和老友们请教和咨询,从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一套保健养生治病方案,科学生活。为了战胜孤独,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除了写些回忆录感悟性的文章外,还到城区和乡下去采访,写一些通讯报道,十几年来写了数百篇文章,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自从投入写作以来,不再感到惶惶不安,茫无头绪,渐渐地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用写作和读书来驱逐寂寞。过去习惯于同他人交流,现在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还有一

10、个内在的精神自我。人在世界上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自己和自己经常交流谈心。这样,我就具备了独处的能力,虽然,独处仍然寂寞,可是,这时习惯于寂寞,安于寂寞弁使之具有生命力。我热爱生活,学会了料理生活,买菜、做饭、洗衣等,把家中清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井有条,穿得整整齐齐,改变了自己的精神面貌。时而出门到公园与老友们聊天,笑声阵阵,把心中不快的事一扫而光。前不久,在街上遇到那位向我自荐的女同胞,她不无惊讶地说:没想到你还活着,还活得这么充满活力,身体还这么健康,你真不简单。弹指一挥间,2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已是86岁的人了,早年的几种慢性病基本上治愈,再没有生过大病,行动自如,生

11、活全能自理。由于时间久远,对过去的事慢慢地遗忘,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孤独寂寞不再折磨我。据天津市安定医院、解放军272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介绍,近来前往医院心理科求诊的老人逐渐增多。心理专家说,离退休前后生活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因。树立健康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可预防心理疾病发生。据心理专家介绍,老年人一般只关注身体健康,而对心态健康并不在意。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85%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

12、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专家分析,心理问题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现在七方面:一、生活在都市里的老年人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易产生孤独、自尊感不强和老而无用的感觉;二、有些老人将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家庭和睦;三、到医院就诊的老人中30%至40%的常见病其发生发展与人的心理行为因素有关;四、患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老人,其致病的因素心理问题占主因并已超过生理原因;五、心理疾病会诱发或加重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老年痴呆症等众多的老年疾病;六、消极情绪是破坏身体免疫系统的凶手,是导致身心疾病的诱因;七、心理状态不正常的人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频频给脑

13、垂体以不安的刺激,致使它发生各种偏激过敏的信号,扰乱内分泌的良好均衡状态,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心理专家提醒,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要做到:社会重视老年心理问题,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老年心理咨询机构;有条件的社区要设立老年谈心站,使老人们有一个诉苦解愁,互相安慰,互相劝解,排解苦闷和烦恼的场所;子女和晚辈常回家看望和陪伴老人,加强与老人沟通,使其感受到天伦之乐,消除寂寞烦恼;老人应调整心态,充实生活,加强学习,关心自己,宽慰自己,保持心理平衡;人老赋闲,借此学一些东西,做一些事情,既可消除孤独寂寞,又有成就感;加强人际交往,不要禁锢自己;不要干涉子女和隔辈人的生活习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使家庭人际协调、和睦;情绪稳定。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