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451865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时、分、秒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具体内容如下:例1中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故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做比较,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例2、3中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毫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例4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为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例6为估算距离,通过估算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例7认识质量单位吨,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

2、1吨的质量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教学难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测量活

3、动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明确目的,提出活动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对活动的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评价。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对比。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学习时,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5、提高实效性。要合理安排“动”“静”的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要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安排

4、的学习活动要给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设计:姜瑞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21-22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5、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四、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五、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及方法调整与补修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

6、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

7、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

8、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设计:姜瑞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23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情感态度

9、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四、教具学具课件、直尺、米尺、纸条。五、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及方法调整与补修一、复习导入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

10、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认识几分米。谈话:拿出

11、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米和分米的进率。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米等于10分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1分米=100毫米5、实践活动。(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2)指名汇报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

12、五”第5题。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2、完成“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3、完成“练习五”第7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3课时 长度单位的换算设计:姜瑞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23页例3。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

13、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四、教具学具课件、口算卡片。五、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及方法调整与补修一、复习旧知1、复习长度单位。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1米=( )分米 10分米=( )米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

14、毫米?(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1)1厘米是( )毫米?(2)2厘米是( )个10毫米?(3)就是( )毫米?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课桌图片。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分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2)(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3)80厘米等于( )分米?(4)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