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4465147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本节考点:(1)病因(2)临床表现(3)治疗原则(4)护理措施 生长激素缺乏症又 称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所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致使 小儿身高低于正常儿两个标准差( -2 )或在同龄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 3 百分位数以下。一、病因(一)原发性(特发性)1. 遗传因素:占 5%左右,大多有家族史。2. 特发性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 :下丘脑、垂体无明显病灶,但分泌功能不足, 是生长激素缺乏的主 要原因。3. 发育异常:患儿中证实有垂体不发育、发育异常或空蝶鞍等并不罕见。合并有脑发育严重缺陷者常 在早年夭折。(二)继发性(器

2、质性)1. 肿瘤:常见有下丘脑肿瘤如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和错构瘤,垂体腺瘤和神经胶质瘤等。2. 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3. 放射性损伤:对颅内肿瘤或白血病脑部放疗以后。4. 头部外伤:常见于产伤、手术损伤或颅底骨折等,其中产伤是国内患儿最主要的病因。(三)暂时性不良刺激 因不良刺激使小儿遭受精神创伤,致使分泌功能低下,当不良刺激消除后,这种功能障碍即可恢复。二、临床表现(一)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1. 生长障碍 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都正常, 1 岁以后呈现生长缓慢, 随着年龄增长, 其外观明显小于实 际年龄。身体各部比例正常,体型匀称 ,手足较小。2. 骨成熟延迟 出牙及囟门闭合延迟, 由于

3、下颌骨发育欠佳,恒齿排列不整。骨化中心发育迟缓,骨 龄小于实际年龄 2 岁以上。3. 青春发育期推迟。4. 智力正常 。(二)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后生长发育开始减慢。颅内肿瘤则多有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等颅内压增高和 视神经受压迫等症状和体征。三、治疗原则 采用激素替代治疗。1 替代治疗 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已被广泛应用,目前大多 采用 0.1 ,每日皮下注射一次,每 周67次的方案,治疗应持续至骨骺愈合为止。2. 合成代谢激素 因各种原因不能应用时,可选用促合成代谢药物,常用有苯丙酸诺龙、美雄诺龙、 氟甲睾酮等,国内现用康力龙(司坦唑醇),每日 0.05 。3. 性

4、激素 同时伴有性腺轴功能障碍的患儿在骨龄达 l2 岁时即可开始用性激素治疗;以促使第二性征 发育。男孩用长效庚酸睾酮,每月肌注一次,25,每 3 月增加剂量 25,直至 100. 女孩用妊马雌酮,剂量自0.3 起,逐渐增加。四、护理措施1. 指导用药,促进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在骨骺愈合以前均有效 ,应掌握药物的用量。若使用 促合成代谢激素,应注意其毒副作用,此类药物有一定的 肝毒性和雄激素作用, 有促使骨骺提前愈合而反 使身高过矮的可能,因此需定期 复查肝脏功能。严密随访骨龄发育情况。2. 提供患儿及其家庭支持 运用沟通交流技巧,与患儿及其家人建立良好信任关系。鼓励患儿表达自 己的情感和

5、想法,提供其与他人及社会交往的机会,帮助其正确地看待自我形象的改变,树立正向的自我 概念。第二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原则(5)护理措施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所引起,以往称为呆小病或克汀病,是小 儿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可分为散发性和地方性两种。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是造成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2. 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缺陷是引起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第 2 位原因。3. 激素缺乏 因垂体分泌障碍而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常见于特发性垂体功能低下或下

6、丘脑、垂体发 育缺陷。缺乏常与、等其他垂体激素缺乏并存。4. 母亲在妊娠期应用抗甲状腺药物 该药可通过胎盘抑制胎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5. 器官反应性低下 均为罕见病。6. 碘缺乏 因孕妇饮食中缺碘,致使胎儿在胚胎期即 因碘缺乏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从而可造成不 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二)发病机制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为碘和酪 氨酸。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控制,而血清T4则可通过负反馈作用降低垂体对的反应性,减少的分泌。T3的代谢活性为T4的34倍,机体所需的T3约

7、80%是在周围组织中经 孑-脱碘酶的作用下将 T4转化而成的。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加速细胞内氧化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增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蛋白质 合成,增加酶活性;提高糖的吸收和利用;加速脂肪分解、氧化;促进细胞、组织的分化、成熟;促进钙、 磷在骨质中的合成代谢和骨、软骨生长;促进肌肉、循环、消化系统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胎儿期缺乏甲状腺素将造成脑组织严重损害)。二、临床表现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症状出现早晚及轻重程度与患儿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多少及功能有关。(一)新生儿症状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达 2 周以上 ,同时伴有反应迟钝、喂养困难、哭声低、腹胀、便秘、声音嘶

8、哑、 脐疝; 患儿体温低、末梢循环差、四肢凉、皮肤出现斑纹或硬肿现象等。(二)典型病例1. 特殊面容 头大、颈短、皮肤苍黄、干燥,毛发稀少,面部黏液水肿,眼睑浮肿,眼距宽、眼裂小, 鼻梁宽平,舌大而宽厚、常伸出口外。腹部膨隆,常有脐疝 。2. 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 ,上部量与下部量之比1.5。囟门关闭迟、出牙迟。3. 生理功能低下 精神、食欲差,不善活动,安静少哭,嗜睡、低体温、怕冷。 脉搏及呼吸均缓慢,心音低钝。腹胀、便秘,第二性征出现晚等。4. 智力低下 动作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表情呆板、淡漠等。(三)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因 胎儿期缺碘而不能合成足量的甲状腺激素,以致影响

9、神经系统的发育。1. “神经性”综合征:以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聋哑和智力低下为特征,但身材正常,且甲状腺功 能正常或仅轻度减低。2. “黏液水肿性”综合征:以显著的生长发育和性发育落后、黏液水肿、智能低下为特征,血清T4 降低、增高。这两组症状有时会交叉重叠。三、辅助检查1. 新生儿筛查采用出生后2天的新生儿干血滴纸片检查 浓度作为初筛,结果20时,再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 T4 和以确诊。2. 血清T3、T4、测定 T3、T4下降,增高。3. 骨龄测定 手和腕部 X 线拍片可见骨龄落后 。4. 甲状腺扫描 可检查甲状腺先天缺如或异位 。5. 基础代谢率测定基础代谢率低下。四、治疗原则不论何种原

10、因引起者,应尽早开始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先天性者需终生治疗,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常用药物有甲状腺素干粉片和左旋甲状腺素钠,开始剂量应根据病情轻重及年龄大小而不同,并根据患儿的发育状况随时调整剂量。甲状腺素干粉片的小剂量为510,每12周增加1次剂量,直至临床症状改善、血清T4和正常,即作为维持量使用,约为每日4&如用左旋甲状腺素钠,婴儿用量为每日814卩,儿童为4。一般在出生2个月内即开始治疗者,不致遗留神经系统损害,因此治疗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五、护理措施1. 保暖 注意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重视皮肤护理。2. 保证营养供给 指导喂养方法,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及铁剂的易消

11、化食物。对吸吮困难、 吞咽缓慢者要耐心喂养,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必要时用滴管喂或鼻饲,以保证生长发育所需。3. 保持大便通畅 提供充足液体入量;多吃水果、蔬菜;适当增加活动量; 每日顺肠蠕动方向按摩数 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必要时采用缓泻剂、软化剂或灌肠。4. 加强行为训练,提高自理能力通过各种方法加强智力、行为训练,以促进生长发育,使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加强患儿日常生活护理,防止意外伤害发生。5. 健康教育(1)指导用药:使家长及患儿了解终生用药的必要性,以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并掌握药物服用方法及 疗效观察。甲状腺制剂作用缓慢,用药 1 周左右方达最佳效力,故 服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食欲、活

12、动量及 排便情况,定期测体温、脉搏、体重及身高。 用药剂量随小儿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如 药量过小,疗效不 佳,患儿身高及骨骼生长迟缓;药量过大时,可引起烦躁、多汗、消瘦、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药物发生副 作用时,轻者有发热、多汗、体重减轻、神经兴奋性增高;重者有呕吐、腹泻、脱水、高热,甚至痉挛及 心力衰竭。 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清 T3、T4 和的变化,随时调整剂量。( 2)宣传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 本病在遗传、 代谢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 早期诊断至为重要, 生后 1 2 个月开始治疗者,可避免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第三节 儿童糖尿病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

13、治疗原则(5)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致使血糖增高、尿糖增加的 一种病症 。儿童患者易并发酮症酸中毒而成为急症之一。其后期伴发的血管病变,常累及眼和肾脏。糖尿 病可分为: 胰岛素依赖型,即I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必需胰岛素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即n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儿童发病甚少;其他类型:包括继发性糖尿病,如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药 物及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某些遗传综合征、胰岛素受体异常等。我国儿童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欧美 国家。本节重点介绍胰岛素依赖型。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I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遗传、

14、自身免疫反应及病毒感染等多因素有关。1. 遗传易感性I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是多基因的。2. 自身免疫 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可认为是发生 I 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础。3. 环境因素 除遗传、自身免疫因素外,尚有外来激发因子的作用,如病毒感染(风疹、腮腺炎、柯 萨奇病毒)、化学毒素(如亚硝胺)、饮食(如牛奶)、胰腺遭到缺血损伤等因素的触发。(二)发病机制人体中有 6 种涉及能量代谢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 激素。胰岛素为其中惟一促进能量储存的激素,其他 5 种激素在饥饿状态时促进能量的释放,因之称为反 调节激素。I型糖尿病患儿 3细胞被破坏,致使胰岛素分

15、泌不足或完全丧失,是造成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胰岛素不足而使反调节激素分泌增加更加剧了代谢紊乱。胰岛素具有促进葡萄糖、氨基酸和钾离子的膜转运,促进糖的利用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肝、肌肉和脂 肪组织贮存多余的能量,抑制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等作用。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使葡萄糖的利用量减少, 而增高的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等又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使 血糖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导致渗透性利尿,患儿出现多尿症状,可造成电解质紊乱和慢性脱水;作为 代偿,患儿渴感增加,饮水增多;同时由于组织不能利用葡萄糖,能量不足而产生饥饿感,引起多食又由 于蛋白质合成减少,使生长发育延迟和抵抗力降低,易继发感染。胰岛素不足和反调节激素的增高也促进了脂肪分解过程,使血循环中脂肪酸增高,大量的中间代谢产物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使乙酰乙酸、3羟丁酸和丙酮酸等酮体长期在血中堆积,形成酮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及酮症酸中毒等代谢失衡最终可 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可导致意识障碍或昏迷。二、临床表现儿童糖尿病起病较急剧,多数患儿表现为 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的典型症状。婴 幼儿可有遗尿或夜尿增多。部分患儿起病缓慢,表现为精神不振、疲乏无力、体重逐渐减轻等。约有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