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4464685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艺术设计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言:该论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建筑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1 中国传统建筑中蕴涵的思想1.1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国古典建筑崇尚自然,讲就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历来中国古代文化人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与理想的现实世界。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以使建筑表达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欣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传统建筑表达“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之所在,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取自然之精华,正是利用这些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

2、而表现出一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建筑环境。如祭天的天坛与地坛的圆形与方形平面,是天与地的再现。如清代北京天坛,其坛体平面是圆形,天坛主体建筑祈年殿及屋顶均为圆形,天坛每层坛体直径均取一三五七九阳数数列,天坛周施栏板360块对应周天360度。凡此种种,都反映出设计者将祭天建筑的圜丘与“天的最大限度对应,北郊地坛是祭“地的建筑,是相对天坛而建的,地坛的主体建筑是方泽坛,地坛平面是方形,为上下两层,每层各八级台阶。地坛建筑均取偶数,与天坛比拟,地坛以六、八之数为地,天坛以九之至尊之数代表天,天坛平面为圆,地坛平面为方,充分突出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思想。中国古代天坛设于南郊,地坛设于北郊,宫城又在天坛

3、与地坛南北之间,使人处于天地之间,使天地人成为一体,把天人合一开展到了最高境界。 1.2 中庸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中,认为任何事都是不偏不倚,即所谓中庸之道。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居中的思想,正所谓以中为贵。?荀子。大概篇?就有“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说法。从建筑群到建筑物的选址,再到建筑形制结,居中择中思想无不表达。如都城的选址,就有“择天下之中以立国,择国之中以立宫的说法,择也是中国古代伦理等级制度的表达。?周礼。考工记?中就有说明。例如,西汉的长安城,就表达出了居中的思想,在西汉的皇城里,重要建筑物,建筑群与都城中轴线的关系。汉长安城的中轴线是西安门至横门,再向南穿过南郊礼制建筑,宗庙与社稷分布其

4、东西。都城中轴线的南段在未央宫上,未央宫是西汉都城中枢,大朝正殿又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大朝正殿即未央宫前殿,位于未央宫中央。都城中轴线南段即未央宫中轴线未央宫作为最重要的宫殿就在其中轴线上。再如唐长安城,更进一步的表达了居中思想,而由于这种中轴线的设计,也使唐长安城到达了一种新境界。以至于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必要材料。1.3 恒变兼容的思想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是悠久的、静定的。?易传?中所谓“可久可大,?老子?中所追求的“天长地久“深根固蒂,长生久视,董仲舒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等永恒观反映在建筑上,那么导致“守常意识的产生,所以我国古建筑在建筑立面形象上,从秦到清代的两千余

5、年中,台基、柱子加斗拱、大屋顶这三段式的根本造型依然如故。在平面组合上也往往不分使用要求,都以单体和院落沿地面向外扩展。梁柱组合的木构框架也从上古一直沿用到清代末期。事实上,对于木材的一些弊端,古人早有认识,而且随着工具的改良,我国古代的石结构建筑技术也并不亚于同期的西方国家,这点在中国许多寺塔、石窟和陵墓建筑上可以得到见证。中国之所以习用木材是缘于阴阳五行的传统观念,所以到了明清时期,长期的采伐使中原地区的森林消耗殆尽,这时宁可将小料用铁箍拼合,也不屑以石代木,这表达出了对传统的严格恪守。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标准是中国古人恒久思想的表达,那么中国古代建筑中榫卯结构的不同组合方式

6、就是中国人善于变通思想的表达。中国人自古就有“穷那么变,变那么通的思想意识,表达在中国古代建筑斗拱结构的榫卯上,就是它既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此外,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构架虽然根本上只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但无论哪一种都可以在具体使用中不改变构架体系的情况下而将屋面做出曲线,并做出翘角飞檐、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这都表达出了中国古人恒变兼容的思想观念。2 天人合一、中庸思想、恒变兼容思想在现代建筑的启示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应用不应该是停留在外表效果追求形似,而是讲求神似的追求意境,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

7、以“取其形,延其义,传其神为原那么,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简化,恰如其分的运用,就可以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渗透出一股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味,让现代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元素更加完美的结合。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理解、提炼并有机地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建筑既简洁明朗、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又具有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为原那么,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和简化,并得到提高和升华,创造出现代、简洁、舒适而又能表达中国主义精神和意境的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一种新的而又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中式设计理念。2.1 天人合一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是天人

8、合一、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中国传统建筑中所表达的建筑特色正是其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表达。无论是苏州建筑园林的“风流、徽州建筑的“理趣,还是北京四合院的“厚重,都根植于当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现代建筑同样越来越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现代建筑中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要使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要合理的运用适宜的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在结构上最具有中国元素特点就是这方面的优秀实例。2.2 中庸思想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来说“中庸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

9、设计思考问题的方法。我认为“中庸建筑具有均衡、和谐之美。想要做到“中庸就不能因为追求整体而放弃建筑个体。注重整体讲就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不能因为讲究建筑的个性而特立独行,影响了整个环境。但是也不能在追求整体的同时忽略了个体,也要注重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和而不同。做到这两点之后还要注重建筑的时代性,否那么就会象“中庸思想说的那样“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2.3 恒变兼容的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启示 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来说“恒变兼容的思想是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继承,中国建筑本身随着各个时代的不同而互异;却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相对独立的开展体系高台、木构架、大屋顶的外观形式以及

10、庭院组合模式一肋相承,未曾间断。这就说明在中国古代建筑开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持续的普通的观点或经验的核心,决定着建筑的开展也就是说存在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开展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一些传统元素的应用,但是因为科技的开展,现代建筑空间设计要表达出自己的精神特质并将其开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就应在立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根基之上,应用现代的观念以及先进的材料、技术,继承并超越传统,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3 天人合一、中庸思想、恒变兼容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及案例3.1 应用前景在当今世界中,全球化的浪潮对各国的文化经济的冲击已经日益突显。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在建

11、筑行业中尤为突显。在建筑行业中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越来越淡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也受到了破坏,大量盲目地学习,照搬外国超高层建筑的风格,使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失去了每个城市独有的风格,全国一体化,走到哪里都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打破了原有的和谐布局,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因此使中国传统建筑思想与现代建筑思想互相融合与整合,并有机的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刻不容缓的大事。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东西总是与新的东西(包括自身系统产生的新事物和外来新事物)发生传承、整合作用。这个过程是以传承为根底并最终扬弃传统,而在新的传承中,又把自身作为传承因素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建筑的开展是对传统中无意义的

12、信息加以选择、清洗和淘汰,把传统中那些对人类今天和未来有意义的局部与来自自身以外的有意义的且有相同或有相似背景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媒介和关联方式重新聚合,融为一体。所以,只有真正领会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懂得创新是根本,脚踏实地、立足现实,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活、人的全面开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不妄自菲薄以媚外,也不坐井观天以祟古,运用相关的哲学观念来指导实践,终究会找到既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时代感的中国建筑之路,创造出与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相匹配的现代建筑艺术的未来。3.2 天人合一、中庸、恒变兼容思想想现代建筑中应用案例 如何解决中国古典建筑思想与现代建筑的共融统一。在这个问题

13、上不应一味的追求复古主义,将一切中国元素生拉硬套强行植入在现代的建筑当中,更不应完全摒弃我们的特色我们的文化。我们应该三者兼顾,在对古典建筑的空间、形式、理念进行充分详尽地分析之后再与现代建筑进行融合寻求统一。在任何的建筑设计中都不能脱离地域性,从地理环境开掘人文理念是其最高层次,而空间结构形式符号都是表达人文理念的手段。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的代表有2007年底落成的西安贞观文化广场。贞观文化广场由西安大剧院、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和曲江太平洋影城四组文化艺术性建筑组成。贞观文化广场在总体建筑设计中,摈弃了纯粹复古的建筑模式,同时又拒绝了折中的建筑手法,将原汁原味的唐风作为传

14、统文化的信息载体与现代的审美理念并置对话。四个主体建筑以正对大雁塔的南北轴线为空间对称关系,电影院与美术展馆布置在用地的北部,两者的大屋顶均设计为重檐歇山;而音乐厅和大剧院布置在用地的南部,两者的大屋顶均设计为重檐庑殿。 图1 西安贞观广场 在设计该工程时增加了泛光照明设计,通过灯光的冷暖区分,明暗比照突显出建筑本身的材质和独特结构,营造古建厚重、气势磅礴的古典风格。也到达现代技术与古典建筑的完美结合。 图2 西安贞观广场灯景4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之所以能激发现代人的审美情感,是由于其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又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在布局、空间处理上表

15、达出伦理等级观念,但在外在的庄严气氛下,却交织着浪漫的意韵,追求人工与天趣的统一、端庄与含蓄的统一、规格化和多样化的统一,更追求理与情的统一,所有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古典建筑形成了一种飞动轻快、精致典雅、舒适实用、富有鲜明节奏感和民族艺术特色的独特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不是所有的传统元素都要原封不动地照搬。在处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上,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正确结合点,才能设计出新的、具有时代性又兼顾历史性的建筑空间。参考文献石苇 张丽 何潇潇 臧博 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思想特色 2021-09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赵潇,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3陈念慈,天人合一观与中国古典建筑、园林美学思想渊源探微,东岳论丛2001 - 05 - 18潘宁,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中国鸣网,2021,09刘旭东,浅谈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思想,2021,02致谢 提供研究写作的经费资助或奖学金资助的单位;论文指导教师或其他给予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