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4384336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 摘要:“猛料”是多年来生成的新词语。它的生成除了有语言内部原因的作用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也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影响。从新词语“猛料”的个案分析来看,社会文化原因对生成新词语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和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猛料;烹饪术语;饮食文化;民族思维“猛料”是多年来在新闻媒体,尤其是在报纸杂志、络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新词语。它最初作为一个烹饪术语出现,指“强烈有力的烹饪辅料”;后引申为一个新闻术语,指“能引发强烈反响的新闻消息”。北京语言大学李润生先生在新闻术语“猛料”的意义及其改变一文中,从语义学的角度叙述了“猛料”这一新

2、词语出现的语言内部原因的作用,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思索,这一新词语的产生和词义引申改变,还有语言外部原因社会文化的影响。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孕育从最初语义看,“猛料”属于饮食文化的烹饪词汇。在,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并伴随形成较高的烹饪技术和完备的五味调和理论及实践。如表示烹饪方法的术语,就多达烧、烤、煎、炙、爆、焙、炒、蒸、熘、炖、涮、腌等十多个。商周的礼记o内则就记载:“凡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韭;三牲用艾,和用毓,兽用梅。”发展到现在,烹饪采取的调味品多达五百多个,几大特色菜系:鲁菜、川菜、湘菜、粤菜等,用“料”调出的味是这些菜系独有的标志,用以命名这些调味料及其

3、味道的词语极其丰富繁杂,“料”在饮食文化词汇中占有越来越主要的作用。显然。传统饮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和“料”相关的词汇。萨丕尔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这种语义联络反应了新词语“猛料”和传统的饮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已经有“作料”的基础上出现“猛料”,是当代大家对烹饪调料深入认识和饮食文化发展的结果,如罗常培先生所说的:“语义发展史和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的发展分不开。”所以,是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孕育了新词语“猛料”的生成。二、传统民族思维的结构假如说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新词语“猛料”产生的土壤的话,那么民族传统思维是其产生和词义改变的种子。洪堡特说:“语言是精神的产物和思维的手段。”我们可从两个

4、方面来思索一下:一是作为烹饪术语时,“猛”和“料”两个语素相结合的思维;二是以后作为新闻术语时,从烹饪术语转变到新闻术语的引申转变的思维。“猛”是当代汉语中有很强能产力的语素,基础义是强烈、有力,和“料”结合组成偏正关系修饰“料”,突出强调了烹饪作料的强烈有力的味道。这一语素组合,和中国重视烹饪和调味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分不开的,其思维就源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对作料的深刻认识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用味觉来体验和认识饮食的思维。这种思维,甚至扩大到了观察和认知其它的很多领域,并形成传统的民族思维认知模式。实际上确实如此,李波在“吃垮”饮食文化反思中就说:“人是靠味觉在认知自己、认知同类、认知这个世界,

5、也是经过味觉来表示这个世界。味觉是人的存在方法和人生理想,味觉就是一切。”即使李先生言过其实,但也说明了中华民族用味觉思维来观察和认知的事实。这也能够用汉语语言作为佐证,在汉语词汇中,表味觉的这个“味”字大量修饰人生、人情、工作、文章等广大领域。如:人生百味、人情味、工作没味、文章有韵味等等。这些短语表明,“味觉思维”早已超出饮食范围而扩大到其它领域,是中国民族观察和认知人、自然等很多领域的思维方法之一。那么,在这种传统民族思维的影响下,新词语“猛料”自然会从烹饪术语过分到新闻术语。三、当代个性社会的催化假如说民族传统文化和思维是新词语“猛料”产生和词义引申改变的土壤和种子的话,那么当代个性社

6、会就是其生长的催化剂。从新词语“猛料”的出现到现在不过五六年,相对于上文谈到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来说,它不应该出现这么晚;相对于“猛料”词义引申改变的时间来说,它又是这么快。这就说明还有另外一个影响新词语“猛料”形成和词义引申改变的原因:当代个性社会。 1/2 12尾页当代社会是开放、变革的信息时代,大家已习惯主动并快速地接纳日新月异的思想文化观念,并尽力追求个性的自我展现。正如索绪尔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应。”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更是如实统计了这种个性社会的改变和习惯。因为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及个性意识的增强,大家对饮食中的“味”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个人口味

7、意识越来越显著。在烹饪术语中,原有的用来指调味事物的“佐料”、调料、配料等词语,全部没有表现出“料”的效用大小,这已不符合当代个性社会中大家对“料”的味觉个性追求的文化观念了。所以,能显著表现出“味感”的新词语“猛料”在当代个性社会的催化下就应运而生了。另外,当代社会媒体业越来越繁荣,且记者对新闻材料的获取竞争也越来越剧烈,媒体读者对新闻信息的求新心理也越来越强烈。“新”、“有价值和吸引力”的新闻成为一个社会的趋势和需求。这种个性社会的新闻需求特点,必定需要形成并能概括具有这种新闻材料特点的概念。原先所用的新闻术语“材料”是不具有概括这种特点的术语。所以,因为新闻术语“材料”这一构词方法和新词

8、语“猛料”的不谋而和,另外加上上文谈到的传统民族思维的原因,新词语“猛料”也就快速从烹饪术语引申而成为了新闻术语。四、结束语新词语“猛料”的形成当然有李先生分析的语言本身内部原因的作用,但经过以上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我们发觉也有外部原因社会文化原因的影响。经过对新词语“猛料”的个案分析,认识社会文化原因对新词语“猛料”生成的影响,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参考文件:1布留尔.原始语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2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21.3李润生.新闻术语“猛料”的意义及其改变J.语言文字应用,2021,(4).4罗常培.语言和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1.5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2021.6索绪尔.一般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7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21. 2/2 首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