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第二学期《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64201580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第二学期《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第二学期《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第二学期《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第二学期《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第二学期《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第二学期《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第二学期《故事里的端午节》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故事里的端午节教学设计课题 故事里的端午节单元第六单元学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年级四年级下学习目标价值体认:通过学习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责任担当:鼓励在庆祝活动中扮演积极角色,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家庭和社区中传承文化传统。问题解决:在活动策划与实施过程中,识别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意物化:激发在制作粽子、编写故事等环节中的创造力,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有形的成果。重点在活动策划与实施过程中,识别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通过学习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培养对中

2、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第15课 故事里的端午节板书课题。视频导入端午节由来或习俗端午节就要到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或习俗吗?有好多故事呢!不如今年我们就用故事情景表演的方式来说说端午节吧。听教师讲解,了解常用的文具通过问题带领大家一起思考,引入教学内容。讲授新课一、 找故事关于端午节由来或习俗的故事有哪些?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我们小组就表演屈原投江前的情景吧。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却被奸臣陷害,愤而抱石投汨罗江自尽。老百姓为之感动,为怕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便用竹叶苞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喂鱼伍子胥的忌

3、辰 端午节与伍子胥的故事联系紧密。据传,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名贵族和政治家,他曾帮助吴国灭掉了自己的家乡楚国,后来因为得罪了吴王夫差,被迫自尽。有说法认为,伍子胥的死正是在端午这一天,因此,一些地方的端午节仍保留有纪念伍子胥的传统。插艾草的习俗 插艾草乃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相传在古代,人们认为五月是一个不祥的月份,疾病和邪恶之气最为盛行。艾草具有辟邪的作用,民间流传着“端午插艾避五毒”的说法。因此,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或窗户上插上艾草和菖蒲,用以驱逐病鬼和邪恶,保佑家人健康平安。二、 小组分工根据任务的不同,我们分成了以下几个小组:剧本组成员:小明、我任务:1.安排角色:屈原、渔

4、夫(1人)、百姓(3人)2.编写对白:3.确定剧本动作和场景布置。计划:1.在1周内完成对白设计初稿。2.请其他组同学阅读,提出修改意见。3.根据反馈调整剧本,确定最终版本,并设计必要的舞台动作和场景布置。表演组成员: 小明、我任务:1、根据剧本学习和排练对白。2、理解角色背景,进行角色塑造和表演练习。3、配合服装组和道具组,完成角色造型。计划:1、每天至少排练2小时,确保熟悉剧本内容。2、进行角色分析会议,讨论如何更好地呈现角色特点。3、在正式表演前进行至少三次全剧彩排。服装组成员: 小明、我任务:1、设计并准备屈原、渔夫和百姓的服装。2、了解端午节传统服饰风格以及每个角色的社会地位,以此来

5、设计服装。3、购买或制作所需的服装和配饰。计划:1、收集资料,确定不同角色的服装风格及颜色方案。2、准备初步的服装设计草图,与表演组商讨。3、完成服装制作,并在彩排中试穿,根据演员反馈调整尺寸和舒适度。三、小组讨论听一听同学们有哪些好的想法和建议。可以看看电视上屈原那个时代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故事中要安排哪几个角色?对话怎么设计比较合适?屈原为什么要投江?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四、排练预演从排练预演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行动指南 (1)如何形象地刻画角色从所扮演角色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等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 (2)根据情节的需要,设计表情、对白和动作,以此反映角色当时的心情。从排练

6、预演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表情好像不符合屈原当时的心情。排练次数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第一次“屈原”的表情与当时的演员情况不吻合。加深对屈原个性及遭遇的理解,增加角色情感投入。第二次气氛不够感人。配悲凉的背景音乐,增强灯光效果,提升情感渲染力度。第三次百姓角色缺乏层次感,表现过于单一。细化每个百姓角色的背景故事,赋予独特的性格特点。第四次渔夫与百姓的互动显得生硬,缺少自然流畅的交流感。增加即兴排练环节,让演员们自然地发展对话。五、合作表演正式表演时是否避免了预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观众的反馈怎样?表演时不要忽视个人安全!六、新知拓展端午节的习俗丰富而多彩,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赛

7、龙舟:源自对屈原投江的纪念,如今已成为国际性的水上运动。(2)吃粽子:象征着纪念屈原的心意,粽子种类繁多,包括甜的、咸的和各种不同馅料的。(3)挂艾草和菖蒲:这两种植物被认为具有避邪和清新空气的作用,常见于门前或室内悬挂。(4)佩戴香囊:内含香料,外形精美,既可作为饰品也能起到防蚊除虫的作用。(5)饮雄黄酒:在某些地方,雄黄酒被用来驱除疫病,保护身体健康。(6)涂抹雄黄:特别是儿童额头或手臂上涂抹,以求健康与安全。(7)系五色丝线: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平安顺利。七、学习单我们认为剧中各个角色应该分别具有以下特点:角色性格装扮表情言谈举止屈原忠诚、坚定古代士人服饰悲痛、决绝语言优雅,有力量;

8、动作有志气却带有无奈渔夫朴实、好奇简朴的渔民装关切、疑惑口语化,带有方言特色;简单直接的肢体语言百姓甲善良、关心一般百姓着装好奇、担忧言语中带有对屈原的尊敬与同情;动作较为谨慎百姓乙崇敬、直率平民服饰敬仰、震惊言辞直接,可能有些冲动;在表达对屈原的崇敬时显现出激动百姓丙纯朴、善意农民常服同情、认真动作比较自然,语速适中,展现出对事件的关注和理解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小组表演的评价:精彩之处1、角色扮演各有特色,尤其是“屈原”角色的深情演绎,令人印象深刻。2、表情管理到位,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内心情感。3、舞台布置和服装设计符合古代氛围,加强了整体的历史感。4、配乐与剧情紧密结合,有效地增强了戏剧张力

9、和观众的情感共鸣。5、百姓角色间的互动自然流畅,展现出不同的性格与立场。需要加油的方面1、部分对白的发音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练习正音与吐字。2、某些情绪转换过于突兀,未给观众足够时间感知角色心理变化。3、有些肢体语言较为僵硬,可通过放松训练来提升自然度。4、对台词的理解还有提升空间,可以更深入探讨角色背景和心理活动。5、在高潮部分,感情的爆发与控制之间的平衡有待调整。我们小组表演的情况怎么样?(在符合的选项前打“”)( )有感情地、流利地说出台词。( )有点紧张,忘了好几句台词。( )能够配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动作过于夸张或不到位,影响了表演效果。( )和其他同学配合默契,表演很成功。讨

10、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由来或习俗通过任务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讨论得到相关的想法和建议根据剧本进行排练预演了解端午节的习俗讨论剧中各个角色应该分别具有的特点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初步思考课堂任务。根据任务的不同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排练预演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1、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它象征着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完成课堂练习巩固课堂知识课堂小结故事里的端午节在本节课中,我们集中探讨了端午节的深厚文化意义及相关习俗。同学们分工合作,紧密协调,共同完成了有关屈原的戏剧表演筹备。通过角色扮演和剧本创作,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惯,更加深入理解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操与民众纪念英雄的行为。此外,排练过程中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支持,针对问题的即时修改以及对安全的考量,都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次活动是一次宝贵的文化学习与综合实践的体验。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1、描述你的端午节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包括吃的食物、活动等,并谈谈你对这个节日的感受。布置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板书观看板书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