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396079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授课时间:一课时二、 授课题目: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能力问题: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五、教

2、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六、教具准备:幻灯片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作品分析天安门广场提问:天安门广场给大家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宏伟、壮观等提问:为什么给大家这样的感受?学生回答:设计上采用了对称,历史的遗物等。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都非常好,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

3、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个过

4、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二)、欣赏捣练图和拾穗,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入禁做宫廷画师。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

5、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2.米勒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

6、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半岛距瑟堡和格雷维尔城不远的一个叫格律希的村子里。他的父亲是一个从事音乐并有较好艺术素养的人。他不仅指挥着一个乡村合唱队而且还搞些小雕塑什么的。米勒的母亲出身在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里,其亲属都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米勒从小就是在农田里长大的,直到20岁他才正式去学画,所以家庭的教养和劳动的经历培养了米勒朴实勤劳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不过米勒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真正的方向的。米勒17岁那年曾无师自通地画了一

7、幅大画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画面虽幼稚,却体现了米勒对周围熟悉生活的观察和对艺术的热爱。以后他进入瑟堡画家朗格鲁画室学画。1837年在朗格鲁的推荐下,米勒获瑟堡市政府600法郎奖金而进入巴黎一所美术学校深造。同年又成为当时巴黎著名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他最初的老师无论是米歇尔朗格鲁,还是德拉罗什,传授他的都是学院派的那一套。由于米勒是一个质朴而腼腆的人,所以尽管他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装腔作态的东西但还是接受了。他听从了德拉罗什的劝告去参加罗马大奖赛,但没有成功。从德拉罗什的画室出来后,米勒常出入卢浮宫博物馆,向古代大师,尤其是米开朗基罗和普桑学习。他一面学习,一面和一个朋友租房以卖画为生。为了生活他不

8、得不去画那些受欢迎的布歇风格的作品,甚至这种风格的卖牛奶的女人和骑术课还在1848年的沙龙上展出了。这时的米勒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厌恶他目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又不知自己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终于清醒了。1849年的一天,他到一个画商家里办事,画商不在,正巧另两个陌生人也在等画商,只听他们指着墙上米勒的一幅布歇式的女人体说:“这就是米勒的画,他只会画这种低俗的画。”米勒羞愧难当,他决定离开巴黎,到巴比松去,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走自己的路。在19世纪欧洲美术史上,作为农民画家的米勒是无与伦比的。他塑造的大量感人的农民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法国农村的真实状况,因此不少肯定者亦把他说成是革命

9、者,是一个无产阶级的艺术家。在拾穗中,农民的贫穷与地主的丰收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对比不是利用脸部的表情而是略去细节的人物动作与环境,他使人物具有了雕塑的力量,从而歌颂了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而播种者则更确却地只通过一个人的动作就把米勒的思想表达出来了。难怪有人通过他的画看到了起义者的脚步。米勒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象征派画家雷东也给他的画以高度评价。但是米勒艺术的根本特性还在于它的质朴与真诚,它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质朴与真诚也将是开创20世纪艺术的起点,我们将在十分崇拜米勒艺术的凡高那里看到这一点。(三)、欣赏萧景墓石辟邪(石雕,南朝梁)学生:回答感受教师总结:在南京

10、和丹阳一带,已发现有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的陵墓石雕31处,其中29处的石雕保存较好。这些石雕,包括神道两侧的石柱、石兽和石碑等。石兽相对而立,头上长双角的称“天禄”,长独角的叫“麒麟”,均是传说中的灵异瑞兽,只能用于帝王陵墓。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兽无角,称“辟邪”。这些象征权势的镇守、护卫陵墓驱邪的石兽,形象在狮虎之间,更似以狮子为基础的夸张变形,肩有羽翼,多作昂扬张口、挺胸迈步状,形体硕大,粗壮厚重。其雄强威武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南朝时期雕刻的代表。萧景墓石辟邪,是上述石兽之一。其形态为挺胸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吼声。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

11、,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辐射力,仿佛在控制着这一地域。从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艺术家为了突出给人这一感觉,在造型上强调前挺的胸脯,夸张胸部的圆弧线,缩短腹部,夸大后腿上部肌肉和臀部的圆弧线,加粗四肢,弱化关节,夸张巨爪和大口巨舌,强调壮实和硕大的体量感,突出凶猛有力,又能使四肢非常协调地支撑身躯。它头部稍小且向后,既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昂首动态,体现灵巧性,又能造成金字塔般的稳定感。该辟邪厚重而不笨拙,稳定中又有动感,雄浑威猛,似内蕴无穷的力量。它头颈不分,全身处处运用弧线、圆形,除肢腹之间镂空外,全身无繁琐细节,连尾部也紧贴臀部扎地,羽翼仅用线刻而成,加之

12、变形加粗的四肢和夸大的巨爪与底座紧紧连在一起,都使其不易破损,所以历经千余年至今仍较完好,不能不说与其造型有关。石辟邪的单纯、完整和矫健的外轮廓,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至今仍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和美的感受。(四) 教师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程序1. 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2. 作品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形式角度(点、线、面、色)、社会角度 (五)、展示三副作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 1、奔马(中国画,1951年)徐悲鸿 学生分析:感受、线条、墨色、创作年代背景教师总结:这幅奔马在表现方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的能力的思想。

13、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给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 2、根扎南国(纸本彩墨,1998年)吴冠中 学生分析:感受、形式角度教师总结:吴冠中这幅作品是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注重美术的本体语言点、线、面、色相结合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独特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时代气息。在根扎南国中,吴冠中以他特有的手法,以点、线、面、色的结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葱葱、繁茂似锦的大榕树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3、 太白行吟图梁楷(宋)学生分析:感受、线条、墨

14、色、创作人物特征教师总结:梁楷,是南宋著名的人物画家。性情豪放,不拘礼法,自号“梁疯子”。梁楷早期的人物画细密工致,后变为简练粗放、纵笔挥洒,寥寥数笔便能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后人称他的这种画风为“简笔画”,这是梁楷对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突出贡献。现存的太白行吟图描写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既得力于画家对李白的性格特征的正确把握,也和他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笔法密切相关。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可谓之极品。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相关的美术作品,学习了什么是美术鉴赏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学生们要学会利用这些所学知识分析美术作品。八、 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相关的美术作品,学习了什么是美术鉴赏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学生们要学会利用这些所学知识分析美术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