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376634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山西民歌“山西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其品种繁 多,且形式多样。山西民歌从体裁上来分,大致可归纳为五 大类,即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和套曲。山西民歌的内容 主要是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代表作品有走西口 等。“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 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人说山西好风光熟悉的 曲调响起,悠扬、古朴的调调,映衬着火红的灯笼,仿佛在 灰墙黑瓦的“山西古城”中游走,仿佛歌声带着人穿越时空, 来到了那祖祖辈辈晋商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

2、如击壤歌:“日岀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何力于我哉!”南风歌九“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康衢童谣九“立我 庶民,莫匪水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等,相传都是舜时 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此外,诗三百中 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 西有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有关方面 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山西各地民歌 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山歌、号子、小调、秧歌 和套曲。民歌种类介绍(-)山歌山歌是指那些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 时可唱的一种短歌。山西的山歌一般的特征是:(1)

3、形式短 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2)词、曲格律均 较自由,便于歌唱者直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3)山歌的歌 词一般都是歌唱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 编创的,“做甚唱甚,想甚唱甚,”因而感情真挚、朴实;(4) 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山西的山歌因地而异有不同的名称,如“山曲”、“开花 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者称西山(吕梁山) 地区,包括河曲、保德、偏关、五寨、神池、宁武、静乐、 兴县、临县、柳林等各县。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岀色。 过去在这些地区,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那些正在山坡上从事 劳作的农民、那些手持羊铲正

4、在放牧羊群的羊馆、那些正走 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赶着牲灵的脚夫或三五成群背着 铺盖去“走西口”的人们,面对旷野引亢高歌,“学会唱曲 解心宽”。他们所唱的,大半都是这种可以“解心宽”的山 曲。这些“山曲”儿,高亢、瞭亮、悠长、舒展,富有山野 风味。“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 歌形式。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各县。其中以 “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因“开花调”歌词的上句常“XX 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因而当地人把这种形式的山歌统 称“开花调”。“开花调”的风格特点与河曲“山曲”迥然不 同。如果说河曲“山曲”以其音调高亢、瞭亮、节奏比较自 由见长,而“开花调”则以委婉

5、、清秀,节奏比较规整取胜。“卷席片”(烂席片)是五台县、定襄县、忻县、原平 县一带对山歌的叫法。其涵意是信口即唱无所拘束,如陕北 人称山歌为“信天游”,内蒙叫“爬山调” 一样。其风格特 点与河曲一带“山曲”基本相似,只是在曲调上不似“河曲 山曲”那样多的平行式结构,节奏也较为紧凑,其歌词也更 近于口语化。(二)号子号子就是劳动号子,它是人们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 统一号令、协同动作和振奋精神而唱的歌。这种劳动号子虽 然也有曲调,但主要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同一规则的节奏 中进行劳动。因为号子大都是喊着唱的,所以一般也叫“喊 号子”。山西的号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夯娥号子,其中又分 为“打夯号子”

6、和“打娥号子”两种;二是黄河船工们唱的 船工号子。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曲、河津、芮城等县。 船工号子中又根据不同情况的劳动,分为“拨船号子”、“行 船号子”、“拉篷号子”、“爬山虎号子”、“推船号子”等。号 子虽然大都无固定唱词,唱词都是在劳动进行中领号人见景 生情,随时即兴编出的。但是节奏鲜明有力,音调单纯流畅, 情绪乐观豪放。(三)小调小调是指那些适于在室内或在室外从事不太沉重的劳 作时随时可以哼唱的小曲。小调在山西民歌中数量最多、分 布也最广,遍及全省各地,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均颇为流 行。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丰富多样,有优美秀丽的抒情歌, 如绣荷包、绣花灯、茉莉花、十样景等,也有轻 松

7、愉快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如卢狗亲上寿、永 不能生娘家、姑嫂挑菜等;有咏人述事的叙事歌,如下 柳林、秋香哭婆婆、苦伶仃等;也有热烈欢快适于节 日或喜庆场合演唱的娱乐性歌曲,如拜大年、观灯、闹 元宵、对花、打秋干等;有幽默、风趣的诙谐歌,如 热菜汤、高高山上一骨嘟蒜、大红公鸡毛腿腿等; 也有贬斥谗懒或其他丑恶现象的讽刺歌,如花儿开、抓 跳蚤、不相配等。小调的结构一股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如交城山)、 四句式(如临县绣荷包)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 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 又是多种多样的。(四)秧歌山西各地的秧歌品种繁多、分布也很广。民歌体的秧歌 有:祁太秧歌、

8、沁源秧歌、祁县过街秧歌、原平凤秧歌、临 县伞头秧歌、柳林伞头秧歌等,其中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 的是祁太袂歌(因流传于晋中平川各县,也叫晋中秧歌)。除上述各种秧歌外,山西还有许多“地秧歌”。如“汾 阳地秧歌”、“曲沃地秧歌”以及其它民间歌舞形式,如晋东 南的“花篮灯”、“九莲灯”、晋南的“花鼓”、“打花棍”等 等。这些民间歌舞形式,所唱的大半是“四季”“十二月” 等歌咏花卉、风物或表述古人古事或表达美好祝愿的娱乐性 歌曲。此外,还有一些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也编入了秧歌类,主要有河曲的“二人抬”、左权的“小花戏” 与和顺的“凤台小戏”以及昔阳一带的“拉花”等形式中仍 在民间单独以民歌形态广为传唱的

9、部分,他们虽不叫秧歌, 但在节日活动中,它们也常常被看作是“闹秧歌”或“闹红 火”的活动内容。(五)套曲在山西民歌中,还有一些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民间 声乐套曲。这些套曲的曲调,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或当地 小调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 而成的,其结构比较严密。其内容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比较突出的 有:左权“大腔”、兴县“昆曲”以及柳林“弹唱”。左权“大腔”流行于左权一带,其有曲调优美、结构严 谨、形式完整的特点。有序曲(蒜均瘩)、正曲(“劈破玉”)、 尾声(“打岔”)。兴县“昆曲”是流传在兴县一带的一种民 歌坐唱形式,内容以唱梁山泊英雄故事为主。柳林“弹唱

10、” 是流传在柳林、离石、中阳、方山一带的大型民间演唱,所 唱曲调大都是明清小曲或当地小调。审录是其代表性曲 目,由近二十首曲调组成,内容是歌唱苏三和王金龙的爱情 故事。根据各地民歌音乐色彩的不同,山西大致可分为晋中、 晋南、晋东南和晋北四个不同的色彩区。山西民歌在音调上 的特点,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其中山西语言的影响,是 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山西各地民歌是与山西各地语言的发 音、语调(抑扬)、语气(重音),特别是声调(四声)有着 密切的关系的。代表作品走西口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民歌,在山西民歌中占 有重要的位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河曲的走西口以及 有关反映“走西口”生活的民歌。河曲位

11、于晋西北高原的黄河弯曲处。这里的农民历来生 活极为贫苦。为生活所迫,农民们不得不于每年春天,纷纷 背井离乡,哭别亲人到口外(内蒙河套一带)去谋生。在那 里或揽长工、打短工,或挖煤、扳船,以求挣得几个工钱养 活全家:“万般出于无其奈,扔下亲人走口外。”他们春去秋 归,年年如此,有的则数年不归,家中留下妻儿老小无依无 靠:“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 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 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故事。正是因为 走西口这类民歌深刻地唱出了农民的苦难和辛酸,才为 人民所喜爱,进而流行于全省,并在全国亦有影响。“山西 民歌”因其开花于人民生活劳动中而广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