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电点亮小灯泡》优质课课件范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141308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电点亮小灯泡》优质课课件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电点亮小灯泡》优质课课件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电点亮小灯泡》优质课课件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电点亮小灯泡》优质课课件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电点亮小灯泡》优质课课件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电点亮小灯泡》优质课课件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四年级科学下《一电点亮小灯泡》优质课课件范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信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点亮小灯泡 ,第 5-6 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连接的方法有多种。3、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实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准确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亮教学难点1、理解小灯泡的结构。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3、探究点

2、亮小灯泡的规律以及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灯泡 、电池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 : 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生活中的静电, 今天我们继续理解电。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美景( 课件出示九龙公园夜景图片) ,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生交流对美景的感受。师:多么美的九龙夜景啊!它的美,美在华灯璀璨,美在色彩斑斓!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夜景,站在科学的角度上,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指名学生回答。生 1: 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师 : 你的问题很有科学价值。生 2: 为什么灯发出的光会五颜六色?师 : 你很会思考。生 3: 怎样才能让灯泡亮起来?师 : 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小牛顿!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

3、边的夜景灯光引入来探究相关点亮灯泡的问题, 既创设了探究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对学生渗透了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思想教育。师:嗯,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老师和大家重点探究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点亮小灯泡。 (师板书课题)二、新课(一) 、确定材料师:想要点亮小灯泡,你认为需要哪些必备的的材料?指名生回答。师:要想点亮小灯泡,需要三种最基本的材料,那就是:(小灯泡 电池 导线) 课件出示灯泡、 电池和导线的图片同时教师板书(小灯泡 电池 导线)(二)理解材料( 1)理解灯泡A理解灯泡师:首先,我们来理解灯泡。大家拿出盒子里的灯泡,

4、仔细观察,看看都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跟随他的回答,也找相对应的各部件 )师:下来,我们统一下理解。 (课件出示灯泡示意图,带各部分名称)师边指图边说名称。 (玻璃泡用来保护灯丝,灯丝是发光的,金属架是将灯丝和两个连接点相连的,两个连接点一个是在在螺纹部分的,一个是在螺纹下面用锡做成的,叫:锡点部分。 )R考考你师:刚才,我们理解了小灯泡。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灯泡课件, 不带名称) 老师用红外线笔指一个部分, 学生回答一个名称,同时老师点击课件,出示各部分名称。(指着课件)师:同学们,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的。( 2)理解电池师 : 下

5、来,我们再来理解电池。师:同学们拿起盒子里的电池,结合老师的课件提示 (老师出示) 来理解电池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理解交流。师:下来,哪位同学愿意手拿电池,来为大家讲讲电池的各部件。指名回答。师:大家说的都很好!电池有两极,上面的铜帽是电池的正极,下面的锌壳是电池的负极。 (老师边小结边指课件)( 3)理解导线师:最后,我们来理解导线。同学们拿出盒子里的导线, (老师边说边拿出导线) 这就是导线, 它一般是由一层绝缘的橡胶外皮和金属丝组成的,橡胶外皮起保护作用,金属丝是用来传电的。设计意图: 只有充分理解灯泡、 电池和导线, 教师后面的教学点亮小灯泡才会得心应手,也更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6、。(三)实验探究( 1)尝试点亮师: 了解了实验材料, 接下来, 我们要进入有趣的实验探究环节。我们比比看,看看哪一组同学能用我们提供的材料点亮小灯泡。学生开始实验。 师: 别急, 实验探究之前, 老师有温馨提示。 (老师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实验要求:1 、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合作探究, 确定一种连接方法, 记录员在 “实验记录单”上画出连接示意图;2 、按照确定的方法,连接材料,尝试点亮小电灯泡;3 、仔细观察小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员如实记录实验结果。4 、汇报员负责汇报每组的实验结果。设计意图: 学生首次实验, 首次填写实验单, 简单明了的实验要求, 就如同大海里的风向标, 给了孩子一个准确的方

7、向和目标, 能使实验有序实行。老师自读实验要求,学生倾听。开始实验,老师巡视指导,观察线路图画的准确的小组。师:哪些小组的实验都成功了,谁能与大家分享你们组是如何点亮小灯泡的?指名上讲台先用实物演示, 然后用完成线路图。 (灯泡、电池贴图片,导线用粉笔画。 )注:在实验时,如果发现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就都指名上讲台演示,画电路图。如果都一样,就只叫一组学生演示。师:看来你们都动脑了,真棒!老师为你们点赞! (竖起大拇指)师:灯泡点亮了,不过,老师还有个疑惑,有谁知道这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呢?指名回答。生:电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的。生: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后先经过小灯泡,然后电顺着导线流到电池

8、的负极。生:师: 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的孩子! (老师课件出示电流图)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 再经过灯丝从 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而在电池内部, 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的。 流动过程中是持续开的,这样就形 成一条“回路”。(板书回路)也就是一条完整的线路,电路通了,灯 泡就会亮了。师:那大家认为还有其他连接方法,使小灯泡 亮起来吗?如果没有学生回答。老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也尝试了一下。除 了我们刚才的连接方法,还有其他的。老师在黑板上用图片画出电路图。师:大家能够按照老师的电路图,试着连一下。学生实验。师:总来说之,用相同的材料,能够

9、有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 泡。师:那么,猜想一下,(出“断路”课件)如果光把电池的正极 和负极与灯泡的两点连接起来,但是电路的中间若有断开,小灯泡会 亮吗?生:不会。师:为什么?生:因为线路断了。生:师:说的非常好!师在黑板上出示“断路”电路图。在科学上,这种线路断了就叫“断路”。(出示课件“断路”)同时板书“断路”如果有小组没有亮。师:刚才有哪个小组没有点亮小灯泡呢?也请交流一下你们的连接方法。指名上台用模型展示线路图。师:知道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吗?指名。如果讲不出来,请其他同学讲原因。如果都点亮小灯泡。师: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了。不过,老师小时候可没你们这么聪明

10、,第一次竟然没有点亮小灯泡。(老师课件出示“短路”线路图) 这是什么原因呢?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生:老师,我看你把电池的正负极直接连起来了。生:我发现电流好像没有经过灯泡。生:师:是的。你们说的很准确。 师在黑板上出示“短路”电路图。这种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和导线连接,而电流没有经过灯丝,叫“短路”。(板书短路)这是错误的而且比较危险的连接方法。我们实验所用的电池电压和电流都比较小,如果是电压较大的电源,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师:所以,使灯泡发亮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电路, 那就是回路。(师 在“回路”下用红色粉笔打对钩) 而短路和断路是错误的连接方法,(师在“短路” “断路”下用红色粉笔打错号)三

11、、温馨提示师:学了这么多,那老师想问: “我们能不能用教室或者家里插座里的电来做实验呢?”生:能。生:不能。师:请看大屏幕。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我们在课堂上实验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会伤及到生命。因为, 对人体来说, 安全电压是36V 以下, 如果环境潮湿, 则是 12V以下。 而发电厂发出的电, 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 送到我们的教室的是220v 的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 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要防止短路现象的发生。师:其实还有更危险的电压,大家跟随老师了解一下。师课件出示“高压安全教育”高压线 500V

12、以上 高压标志高压变压器10KV设计意图:此环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四、课堂总结1、师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 (多媒体出示课件“我的收获” ) 学生发言。指名生回答生:我知道了要想让灯泡亮起来,光有导线和电池还不行的,还必须用准确的连接方法。生:我知道了电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两个连接点组成。五、课后作业师:看来同学们在本节课上都是收获满满的。 那老师要给同学们留一个课后调查作业了。课件出示电器“调查表”设计意图:第一个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深入了解。板书: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回路断路短路VX X注:小灯泡 电池用图片表示。三种电路图出示在名称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