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07239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 关键词 平汉铁路 ; 陇海铁路 ; 棉花运销 ; 郑州 摘要 郑州地处平汉、陇海铁路的结点, 交通区位优势得以彰显 , 铁路遂成为其近代棉业发展的容媒和助力器。近代铁路的筑成, 促进了沿线地区棉花生产的区域化与商品化。交通络和贸易络的互动, 使得近代郑州的棉花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 棉花转运、堆栈、打包诸业迅速兴起 , 郑州亦发展成为近代中国三大原棉转运市场之一。在影响近代郑州棉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铁路的作用最为显着,这也是铁路交通功能型城市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普遍特征。Abstract: Zhengzhou lies upon the railway joint of

2、the Ping-Hanand the Long-Hai lines,which has fullyembodied itsregionalpredominanceon transportation.Thus railwayhas been the medium and propellantofthemodern cottonindustryof Zhengzhou. The buildingofmodern railwaysystemhas promoted the regionalization and mercial trend of cotton productionalong the

3、 line. Moreover, the interpenetration between the traffic andthe merce networks has made it possible that the mercial system of thecotton merce of modern Zhengzhou e into being, the industries of cottontransporting,stackingand packing rapidlygave torise,andZhengzhou hasalso bee one of thethreebigges

4、tmarketsof cottontransportinginmodernChina. Amonga good manyfactorswhich have been working on the developmentof the modern cotton industry of Zhengzhou, the function of railway wasthe most remarkable, and it is also the prevalent characteristic ofbusiness developmentof modern citywhich putsdemands o

5、n the boomingofrailway networks.Keywords:railwaylinesofBeijing-Hankou;railwaylinesofLonghai; transporting and marketing of cotton; Zhengzhou近代以来 , 中国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 , 工业化的增长及贸易需求 , 推动了以铁路为中心的近代交通体系的建立 , 与之相伴 , 近代铁路络的构建 , 亦深深影响到工业化的进程 , 成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铁路沿线区域成为继沿海、 沿江地区之外的重

6、要的经济成长区 , 铁路交会处一批交通枢纽型商业贸易城市迅速崛起 , 郑州即为其典型代表。 1905 和 1909 年 , 京汉铁路、汴洛铁路 ( 陇海铁路的前身 ) 相继筑成并交会于郑州。铁路的修建推动了沿线植棉业的发展 , 棉花贸易的需求使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得以彰显。 郑州棉业从无到有 , 由弱到强 , 成为近代工商业的重心 , 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原棉转运市场。在以往的研究中 , 对此专题的论述尚不多见 , 一些学者在探讨近代铁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或是在近代河南棉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中有所涉及( 参见张瑞德: 平汉 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 ,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

7、究所 ,1987 年, 第 6788 页 ; 袁中金 : 河南近代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 , 史学月刊 ,1993 年第 4 期; 江沛 : 华北近代交通初步的形成都市化进展 , 青柳伸子译 , 日现代中国研究 ,20XX 年第 18 期; 等) 。由于研究视角不同 , 前人的成果多侧重于宏观层面 , 微观的透视极少 , 对于郑州作为交通络的结点 , 是如何凭借近代铁路的助力推动城市工商业发展的 , 以及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之间互动关系的剖析涉及不多,本文则以此为重点展开探讨。本文所论述的棉业 , 不是专指狭义的棉花种植业, 而是泛指棉花贸易、转运、仓储、打包等广义层面上的棉业概念。一铁路 : 近代

8、河南植棉业和郑州棉业发展的助力器未有铁路之前 , 中国内地的植棉事业极不发达, 基本上是种植传统中棉,显示出小农社会自给自足的特征。虽然有些产棉地区市场良好 , 中间人以低价自粮食过剩地区运来粮食 , 使得这些地区逐渐变为依赖售棉现金购买粮食 , 但大部分内地农民仍仅以自给为耕种目的 , 如能敷一家之用 , 即不愿多种 ,(p79) 以规避饥荒的侵袭。灵宝、陕州 ( 即陕县 ) 、新乡等地盛产棉花 , 是全国有名的产棉区 ,但由于交通不便 , 这里的棉花很难运出。 (p43) 安阳县境西北及西南为产棉区 , 在平汉路未通时 , 棉多半由小车、马车运销卫辉、怀庆一带 , 远及黄河以南 , 直达开

9、封、许昌等处 ,(p4)(p80), 其流通范围是相当有限的。 河南棉业的发展 , 主要限于水运便利之地。“河南水道 , 北部以河 ( 黄河 ) 为大” , “以北诸水不入黄河者 , 率由卫河至天津出海 , 南部以淮 ( 淮河 ) 为最大 , 中部及东南、东北部水多入之 , 其西南诸水则入于汉” (p127), 这三个水域便成为河南原棉的主要产地 , 亦是商品贸易的中心地区 , 诞生了周家口、朱仙镇、道口等着名的沿河商业城镇。尽管河南水运络不太发达 , 并受季节性制约 , 但在传统运输时代 , 水运在河南商品运输体系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20 世纪初起 , 铁路的敷设为河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要

10、素 , 有力地推动了植棉区的形成。 从水运到铁路运输的转变产生了足以使河南省经济面貌完全改观的经济力量 , 而且由于河南省“河运相对的不发达 , 铁路在棉花生产区域之推广与运销之促进上所占地位益形重要” (p83) 。如表 1 所示 ( 笔者据资料编制 , 有所改动 ), 河南的主要产棉县多邻近铁路 , 尽管我们无法估算棉产增加部分有多少是铁路通车带来的, 但依照日本学者小岛精一所着北支经济本( 千仓书房1937 年版 ) 一书中 , 收有一张华北农作物分布图和地理分布图可以发现 , 许多无水路交通之便的产棉县份 , 由于铁路的便利而广泛种植棉花 , 其对棉作区域分布与推广的贡献不言而喻。河南

11、近代铁路交通络初步形成后 , 西北、东部、西南的水域运输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而趋于衰落 , 蜕变为不发展的地带。沿着陇海、平汉路形成的“带状”经济走廊却呈现出发展迅速的景象 , 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铁路的兴建把农村引向市场 , 市场经济通过铁路又给农业生产以影响 , 它影响到农民种植作物品种的选择 ,(p640) 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商品化与区域化趋向 , 在铁路沿线形成了诸多棉花集中种植区。 市场需求及利润的驱动 , 使得农民面向市场生产 ,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成为可能。 20 世纪初 , 长纤维的美棉传入河南 , 豫西陇海线两侧的农民开始由中棉改种美棉。陕县、阌乡、偃师 3 县植棉面积分别占

12、耕地面积的18%、29%、35%,成为植棉集中区 , 逐渐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全省植棉区 , 年产量 50 万担以上。据华商纱厂联合会的统计 ,1922 年至 1926 年, 河南植棉面积年均为2856822 亩 , 占全国 (10 个产棉省 ) 植棉总面积的 %,年均产棉 579350 担 , 约占总产量的 %。 (p13)11(p221)1930年前后 , 河南植棉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全省108 县, 植棉者已占 90 县之多” 12(p8), 商品率亦高达 70%左右。13 从全省范围来看 , 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豫北、 豫东和豫西的铁路沿线地区 , 产棉量的大部分要通过陇海、平汉铁路

13、运抵郑州 , 再转运至通商口岸城市或国外。河南植棉业的发展为近代郑州棉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 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近代交通体系的形成迅速联结了河南的地方市场 , 棉花的广泛种植与交易的频繁 , 刺激了区域商业的发展 , 逐渐形成了一些商业活跃区。 它们一般具备两个条件 , 要么集中种植棉花 , 要么邻近便利交通线。 14 河南棉花的“主要产地市场 , 有灵宝、陕州、洛阳、新乡、许昌、商丘、确山、信阳等处 ; 中级市场 , 则有郑州、安阳、汲县、武陟四处” 15(p95), 较大的产棉市场和中级市场几乎全部居于铁路沿线或站点 , 中级市场以郑州最为重要。 郑州居于十字交通枢纽 , 其区位优势带

14、动了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郑州原本是一个街道狭窄、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县城 , 并没有棉花这个行业 , 植棉亦很少。据统计 ,1923 年“植棉仅 6145 亩, 产棉 1598 担” , 相对于河南省“ 2693068 亩棉田、 667512 担的总产额” 16(p36,1,2) 而言 , 所占份额实属很低。但是郑州植棉的不足并未妨碍其交通优势所带来的棉花贸易的繁荣。 铁路通车初期 , 西路棉商和少数棉农 , 只是随时携带絮棉和籽棉 , 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出售。后棉商渐多 , 棉花的交易场所花行诞生 , 形成了郑州最初的棉花市场。1913 年 , 陇海 ( 汴洛 ) 铁路开始向东西展筑。 191

15、5 年向东延伸到徐州 , 与津浦铁路相接 , 继又延伸到海州大埔 , 与海路相连 , 打通了郑州棉运的出海口。随着棉花业的初兴 ,1916 年郑州花行同业公会成立 , 棉业得以快速发展。 1920 年, 棉花外运量由每年 7 万包增长为 17 万包 ( 此时为虚包 , 每包重 100 公斤 ) 。从 1923 年起 , 郑州棉市的交易量大幅增加 , 贸易日盛 , 可谓是“棉商云集 , 举凡省境各棉产市场 , 多有产品运往集中 , 而陕晋两省棉产亦多经此销售转运 , 每年棉花交易 , 常达百余万担 , 实为我国中部主要棉市” 15(p95) 。陇海铁路在 1931 年向西展筑到潼关 , 扩大了郑州棉业市场圈的影响范围 , 其市场结构、设施亦随着棉花贸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