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986493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结题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问题研究”课题负责人:梁宝平 课题组成员:梁宝平 白宝成 王安斌 王慧 石应岗 刘雪梅 韩锦田 李瑛 聂长有 惠龙龙 孟艳 周成英 周登建执笔: 梁宝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因此,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怀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提出严峻的挑战,席卷全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各国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当代

2、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的课程整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例如,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应用学习”;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和“多样化途径”;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中学、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实施“综合学习时间”,要求设计与实施“基于课题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更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

3、要体现。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强调了“终身学习”的宗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立足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新课程标准中也这样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教学目标。通过地理课

4、程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学会与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我们期望通过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来引导他们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和问题,有效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地理知识让学生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科学地认识世界,从家庭的狭小空间中“走”出来,认识社区、村镇、城市、国家、世界、地球及其宇宙,认识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社会经济、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不断充实自己,去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他人交往,

5、学会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缺乏地理环境科学知识,充满迷信思想和孤陋寡闻的人,一个对家乡、祖国、世界缺乏了解、缺乏情感的人,是很难适应科技高度发展、信息瞬息万变、联系遍及全球的社会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版教科书中的特色每章课文教学后面设计的 “问题研究”专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试图将某些内容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题研究的立项依据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地理科学体系作为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注重地理技能、

6、能力和地理思想的培养,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创造条件。因此,在新课程地理中通过“问题研究”来充分体现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设计思路。“问题研究”是紧密配合各章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点在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具有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对“问题研究”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二、课题的界定本课题中涉及到的“问题研究”专题是指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3中每章课文教学后安排的专题研究课,它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有效载体,更是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研究

7、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在13的教科书中,共安排有16个“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从其篇目看,有探索宇宙科学的,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有关注资源利用的,如“是否可以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有发挥主人意识的,如“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一个个问题研究课题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此,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问题研究专题课”,界定的基本标准就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中涉及到的“问题研

8、究”子栏目。(与此相关的其它版本亦有参考价值)。它要求课程在阐述核心的基础知识之后,设计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在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个人能力、形成主动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课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实际,进行专题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本课题立足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以开展“问题研究”专题课的研究为突破口,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有利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反思,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用于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

9、,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本课题旨在通过专题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改变传统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功能,改变学生过多依赖教师、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锻炼、培养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具备以下几项具体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问题研究”专题课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研究

10、”专题课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和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问题研究”专题课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

11、精神。5、培养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问题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四、课题的研究内容与以知识叙述为主的正文相比,“问题研究”不仅承担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承担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因此,它应该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的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直接体验。所以,“问题研究”在设计上需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即以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地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过程或结果开放

12、,具有实践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倡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涵义、特点、教学思路、教学设计过程的理解,分析和归纳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异同,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2、“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模式和操作方法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现有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有机整合。形成 “问题研究”专题课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丰富和发展。3、收集和积累典型的“问题研究”专题课教学活动案例(尤其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活动体会和建议),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探索

13、“问题研究”专题课教学设计的具体的方式方法,形成可供教师参考的系列化的案例,以及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地理学科课题选择和研究的指导意见。4、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初步建设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电子教案库、电子课件库,形成具有学科特色、学校特色的“问题研究”专题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主题网页,构建网络资源库。5、“问题研究”专题课中教师的主要功能和地位分析,强化地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教师“问题研究”专题课教学设计能力,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6、“问题研究”专题课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

14、上的发展和进步,采取互评和自评等方式,分阶段对学生的研究态度、合作精神、研究方法、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不足,自觉规划自己的发展计划。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成果第一阶段:立项申报阶段(2010年8月底-2010年9月中旬):课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响应教研室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成员通过开会(8月30日),成立课题组。会议决定,由梁宝平老师担任课题组组长,地理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会上要求,每位成员在一星期之内认真查阅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9月9日,课题组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上确定了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地理课堂中如何落实问题研究,并

15、确定了研究阶段及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如下。研究阶段:1、立项申报阶段(2010年8月底-2010年9月中旬):课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2、理论学习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0年10月中旬):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问题研究”的设计意图,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形成共识。3、研究实验阶段(2010年10月中旬-2010年11月中旬):展开课堂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汇报课。4、效果评估阶段(2010年11月中旬-2010年12月初):交流实践经验,成果展示汇报,学生学习效果评估。5、结题升华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总结成果,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及分工:1、梁宝平、白宝成、周登健负责课题组织实施,撰写结题报告。2、王慧、王安斌、韩锦田负责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3、 全体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汇报课。4、 周成英、聂长有进行成果展示课。5、 孟艳、李瑛负责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及评估。6、 石应岗、刘雪梅、惠龙龙负责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找出问题与不足,提出今后改进方案。经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并把申报表交教研室审查。9月18日,教研室给与答复,审查结果为同意立项。第二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0年10月中旬):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问题研究”的设计意图,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