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局工作思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9039213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国土局工作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市国土局工作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市国土局工作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市国土局工作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市国土局工作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国土局工作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国土局工作思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国土局2013年工作思路2013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到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加快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为实现抚州赶超发展目标提供国土资源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一)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始终坚持齐抓共管,努力促进保护方式的转变1.切实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部门联动,落实责任体系,推动社会共管,真正形成“纵向一条线,横向一个面”的保护格局,加快实现国土资源从“一家独管”到“家家有责”的转变。按照政府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对各镇耕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对认真

2、履行责任目标且成效突出的进行表彰,并给予相关政策倾斜;对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责令整改,并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报批。2.大力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落地到户”的要求,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区位稳定程度、集中连片程度、落地到户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升到全新水平。要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要求,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并做好日常维护与实时更新等工作,努力推进基本农田管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对农

3、民和农村集体管护、利用基本农田给予补贴,并对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的积极性。(二)以保障用地为重点,始终坚持节约集约,努力促进利用方式的转变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缓解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压力的有效途径,着力在“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按照“计划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基本思路,全力保障全市发展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存量土地的充分利用,进一步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切实加强与招商、发改等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及时掌握招商信息,主动参与项目包装,力争在争取省

4、重点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努力扩张拆旧建新总量,满足各镇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切实加强对已供土地的跟踪管理力度,确保每个项目均能按照出让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开工建设。已竣工的项目,要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对未通过竣工验收的,及时下发整改通知,限期组织竣工验收。2.积极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在用地指标日渐趋紧的情况下,贯彻落实最严格的集约用地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土地闲置现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2013年深入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效果。对经认定的闲置土地,及时核发限期动工通知书并向社会公告;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经使用权人申请和相关部门审核后可以

5、批准延期;对因资金或市场因素原单位无法继续建设的,采取“腾笼换鸟”方式调整给急需用地的项目单位使用;对因项目变化无法开工建设、且未超过合同约定开工日期两年的,通过协商有偿收回并重新组织出让;对因企业自身因素超过合同约定的开工日期满两年未动工开发建设,且未申请延期或申请未获批准的,由市政府无偿收回后重新出让;对收回后因规划等原因暂时不能重新出让或划拨的,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在此项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镇(区)的主体作用,建议政府由市项目推进办牵头,会同市行政中心、建设、财政等部门,共同做好专项调查、分类处置等工作,确保我市闲置土地处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以政府主导为原则

6、,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努力促进经营模式的转变1.稳妥推进土地储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充分发挥土地储备在增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供应中的调控能力。加强前期工作调研,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土地收储计划,合理确定储备土地规模,优先储备现有未利用建设用地,对因规划成片调整为经营性用地的,一律统一收购储备。健全完善土地储备资金运转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保证收储资金。加强与城建、规划部门的协调沟通和工作的衔接,降低储备土地的风险,提高储备土地的利用效率。严格依法征地,全面推行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逐步实现征地补偿由重单纯货币补偿向重多渠道综合补偿安置转变。充分发挥储备土地的资产效益

7、,主动服务国有企业改制。加强储备土地的管理,对已收储的土地进行必要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减少土地出让后的土地纠纷,做优收储土地的上市环境。2.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提高土地市场分析研究能力,准确把握市场走势。继续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科学编制供地计划,加大滚动推介宣传,及时发布土地供求及价格信息。在抓大宗土地出让的同时兼顾小块土地出让和满足特种行业用地,滚动推出,灵活操作,提高土地资产效益。处理好土地产权、补偿安置等经济法律关系,逐步实行建设用地“净地”出让。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出让的宗地规模,严格控制开发周期,防止土地闲置浪费。严格挑选拍卖公司等中介机构,发挥

8、中介机构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国有土地使用权上市交易率。(四)以卫片检查为契机,始终坚持防查并举,努力促进执法方式的转变1.加强动态巡查,坚决发现和制止新发生的违法用地。进一步明确巡查重点,规范巡查程序,创新巡查方式,强化巡查效果。对巡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用地行为,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制止,确保有效制止率达到90%以上;对制止无效的要将违法信息及时函告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大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体系。2.硬化执法手段,坚决消除违法用地状态。加大力度继续推进违法用地整改工作,通过补办手续和复耕复绿全面消除违法状态,确保不被问责。要加大违法用地特别是

9、占用基本农田、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通过没收或拆除建(构)筑物并恢复耕种、从重罚款、从严查处责任人等方式,增加违法主体的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监察、法院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不断提高土地执法查处的震慑力。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曝光,通过重大典型案件的公开查处问责、公开宣传曝光,进一步扩大执法的社会效果。3.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维护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一是不断加大对巡查、信访、案件查处等工作的考核力度,对因巡查不到位、信访处置不及时、案件查处不力等原因引发严重后果的,将依据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并作为全年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不断

10、加大对各类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问责力度,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对应当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要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并配合做好相关后续工作,确保责任追究到位。三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向各级政府通报土地违法违规情况,对违法用地现象严重、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地方,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建议政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并将采取暂缓下达用地计划指标、暂停办理用地手续等措施。(五)以强基固本为目标,始终坚持创新创优,努力促进服务职能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控制性作用,切实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按时保质完成第二

11、次土地调查工作。切实加强测绘工作,为经济建设等提供快速有力的测绘保障与服务。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宽安置途径,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力度,完善群防群策、预警预报和应急调处处置机制,全面推进“十有县”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力争完成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任务。继续加强地籍测绘管理。按时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超前做好核查准备,确保“二调”成果顺利通过验收。扎实开展每年一次的土地变更调查,对全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调查更新,切实保持“二调”成果的现势性。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金土工程为依托,立足

12、于网站、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主要领域的信息化工作,不断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六)以素质提升为抓手,始终坚持人本理念,努力促进作风效能的转变1.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坚定不移抓好干部队伍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服务优良的国土资源队伍。进一步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效能意识,不断提高谋全局、促发展、解难题、抓落实的能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工作制度,形成使人不能、不敢、不想、不愿腐败的良好环境。2.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牢牢抓住土地管理中的廉政风险点,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守做人底线、远离法纪高压线,有效杜绝各类职务犯罪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