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8587490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些许体会,现诉述如下。一、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面临的困惑 新课标的教学,我们需要明白教学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当前的教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差异与问题?1、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 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程序设计语言-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素养的过程。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以着重培养

2、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而不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1)第一个问题就是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和实践操作上,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如我们在教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时,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如何获取素材及其获取素材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合法使用网上素材,而不是看重学生制作技术的高低而是其信息素养的提高。(2)第二个问

3、题就是需要界定学生的现有知识与技能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而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能。新课标下的教学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而在纲要中,高中的信息技术课被列为必修课,因此,我们面对学生现有基本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所以,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需要界定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归纳哪些技术上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分析,对学生知根知底,教学有的放矢。(3)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 信息技术教学应未纳

4、入高考也没有高考特长,只是对学生一种信息素养的培养,只在高一时进行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作为一个“休闲课”。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个难点。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二 教学方式的选择 纵观以上问题,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本人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5、,分层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是最适应解决个性差异。1、分层教学(1)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 (2)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

6、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2、分组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A类(水平高)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因此我把A类学生分散到B类学生中,以每组56人进行分组。这样虽然有差异,但是优劣互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互助学习对子”,小组内23人组成“互助学习对子”;小组间两两结成“互助学习联盟”;引入适度竞争措施(如评选“优秀小组”或“专家组”),形成“小组联盟组内(间)竞争”的学习机制。同时可以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课堂上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给水平低的学生安排“学生老师”,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