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5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88138465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6.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5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5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5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5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5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5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第5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本资料来源当前文档修改密码: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5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控制5.1 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5.2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5.3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5.1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甚至整机的工作性能都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甚至整机的工作性能都有很大影响。有很大影响。深入研究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其规律,探

2、究提高和保证深入研究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其规律,探究提高和保证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5.1.1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两个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两个方面。加工方式不同,影响的工艺因素也各不相同。方面。加工方式不同,影响的工艺因素也各不相同。1. 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1)几何因素)几何因素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几何因素

3、是指刀具相对工件作进给运动时,由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几何因素是指刀具相对工件作进给运动时,由于刀具的几何形状、几何参数、进给运动及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等影响,于刀具的几何形状、几何参数、进给运动及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等影响,未能完全将加工余量切除,在加工表面留下残留面积,形成表面粗糙度。未能完全将加工余量切除,在加工表面留下残留面积,形成表面粗糙度。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车削或刨削加工零件表面为例。以车削或刨削加工零件表面为例。 切削残留面积的高度与下列因素有关切削残留面积的高度与下列因素有关刀尖圆弧半径刀尖圆弧半径 re 主偏角主偏角 Kr 副偏角副偏角

4、 Kr 进给量进给量 f 刀刃本身的粗糙度等因素有关。刀刃本身的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切削深度较大且刀尖圆弧半径很小时,或者采用尖刀刃具切削时,切削深度较大且刀尖圆弧半径很小时,或者采用尖刀刃具切削时,如图如图5.1(a)所示,残留面积的高度为所示,残留面积的高度为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圆弧刀刃切削加工时,残留面积圆弧刀刃切削加工时,残留面积的高度与刀尖圆弧半径的高度与刀尖圆弧半径re和进给量和进给量f有有关,图关,图5.1(b)所示的几何关系可近似为所示的几何关系可近似为 减小进给量、增大刀尖圆弧半径、减小主偏角或副偏角都会使表面减小进给量、增大刀尖圆

5、弧半径、减小主偏角或副偏角都会使表面粗糙度得到改善,但以进给量和刀尖圆弧半径的影响最为明显。粗糙度得到改善,但以进给量和刀尖圆弧半径的影响最为明显。实际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总是大于上面两个残留面积高度公式的理论实际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总是大于上面两个残留面积高度公式的理论计算值,只有切削脆性材料或高度切削塑性材料时,计算结果才比较接计算值,只有切削脆性材料或高度切削塑性材料时,计算结果才比较接近实际。近实际。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对工件的挤压和摩擦等物理因素使金属材料发生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对工件的挤压和摩擦等物理因素使金属材

6、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影响理论残留部分的轮廓以及表面粗糙度。加工获得的塑性变形,从而影响理论残留部分的轮廓以及表面粗糙度。加工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轮廓形状是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面粗糙度轮廓形状是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的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刀具几何参数及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及刀具材料刀具的几何参数对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很大。刀具的主偏角、刀具的几何参数对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很大。刀具的主偏角、副偏角和刀尖圆弧半径影响较为显著。副偏角和刀尖圆弧半径影响较为显著。适当增大适当增大刀具前角刀具前角可

7、以有效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而可以有效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而刀具后角刀具后角的大的大小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有关,后角大的刀具有利于改善表面粗糙度。但小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有关,后角大的刀具有利于改善表面粗糙度。但后角过大,对刀刃强度不利,易产生切削振动,表面粗糙度反而增大。后角过大,对刀刃强度不利,易产生切削振动,表面粗糙度反而增大。选用强度好,特别是热硬性高的材料制造的刀具,易于保持刃口锋选用强度好,特别是热硬性高的材料制造的刀具,易于保持刃口锋利,而且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在切削加工时则能获得较小的表面粗利,而且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在切削加工时则能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糙度。 第5章加工表面质

8、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工件的材料及热处理工件的材料及热处理工件材料的品种、成分和性质,以及热处理方法的不同,加工表工件材料的品种、成分和性质,以及热处理方法的不同,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也存在一定差别。面的粗糙度也存在一定差别。塑性材料切削加工过程中,如低碳钢、耐热钢、铝合金和高温合塑性材料切削加工过程中,如低碳钢、耐热钢、铝合金和高温合金等,在一定切速下会在刀面形成硬度很高的积屑瘤,从而改变刀具的金等,在一定切速下会在刀面形成硬度很高的积屑瘤,从而改变刀具的几何形状和加工进给量,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严重恶化。而脆性材料加几何形状和加工进给量,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严重恶化。

9、而脆性材料加工后,一般其表面粗糙度易于达到要求。工后,一般其表面粗糙度易于达到要求。对于同样的工件材料,若金相组织的晶粒粗大,则切削加工获得对于同样的工件材料,若金相组织的晶粒粗大,则切削加工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越差。因此,为减小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值,常在加工的表面粗糙度越差。因此,为减小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值,常在加工前对工件材料进行调质处理,以获得较均匀的、细密的晶粒组织和较高前对工件材料进行调质处理,以获得较均匀的、细密的晶粒组织和较高的硬度。的硬度。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切削用量切削用量一般来说,切削深度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不明显,但过小的

10、切削一般来说,切削深度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影响不明显,但过小的切削深度无法维持正常切削,常会引起刀刃与工件相互挤压、摩擦,使加工深度无法维持正常切削,常会引起刀刃与工件相互挤压、摩擦,使加工表面质量恶化。表面质量恶化。切削速度、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较小的切削进给量可减切削速度、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较小的切削进给量可减少残留面积的高度,减轻切削力和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从而获得少残留面积的高度,减轻切削力和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从而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值。但进给量过小,刀刃不能进行切削而仅形成挤压,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值。但进给量过小,刀刃不能进行切削而仅形成挤压,致使工件的塑性变形

11、程度增大,使表面粗糙度变大。切削过程中,切削致使工件的塑性变形程度增大,使表面粗糙度变大。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越高,则被加工表面的塑性变形程度越小,表面粗糙度越好。速度越高,则被加工表面的塑性变形程度越小,表面粗糙度越好。(4)刀具的刃磨刀具的刃磨考虑到刀具刃口表面粗糙度在工件表面的复映效果,提高刀具的刃考虑到刀具刃口表面粗糙度在工件表面的复映效果,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也能改善表面粗糙度。磨质量也能改善表面粗糙度。(5)润滑冷却液润滑冷却液切削过程中,润滑冷却液可吸收、传递切削区内的热量,减小摩擦、切削过程中,润滑冷却液可吸收、传递切削区内的热量,减小摩擦、促进切屑分离,减轻力、热的综合作用,抑

12、制刀瘤和鳞刺的产生,减少促进切屑分离,减轻力、热的综合作用,抑制刀瘤和鳞刺的产生,减少切削的塑性变形,利于改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切削的塑性变形,利于改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磨削磨削是较为常见的精加工方法,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也是由几何是较为常见的精加工方法,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也是由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决定的,但磨削过程较切削过程复杂。因素和物理因素决定的,但磨削过程较切削过程复杂。1)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磨削加工是通过砂轮和工件的相对运动,使得分布在砂轮表面上磨削加

13、工是通过砂轮和工件的相对运动,使得分布在砂轮表面上的磨粒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磨粒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砂轮的磨粒分布存在很大的不均匀性和不规则性,尖锐且突出的砂轮的磨粒分布存在很大的不均匀性和不规则性,尖锐且突出的磨粒可产生切削作用,而不足以形成切削的磨粒可产生刻划作用,形成磨粒可产生切削作用,而不足以形成切削的磨粒可产生刻划作用,形成划痕并引起塑性变形,更低而钝的磨粒则在工件表面引起弹性变形,产划痕并引起塑性变形,更低而钝的磨粒则在工件表面引起弹性变形,产生滑擦作用。因此磨削加工的表面是砂轮上大量的磨粒刻划出的无数极生滑擦作用。因此磨削加工的表面是砂轮上大量的磨粒刻划出的无数极细的刻

14、痕形成的。细的刻痕形成的。另外,磨削加工时的速度较高,砂轮磨粒大多具有较大的负前角,另外,磨削加工时的速度较高,砂轮磨粒大多具有较大的负前角,磨粒与表面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将造成磨削比压大、磨削区的温度较高。磨粒与表面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将造成磨削比压大、磨削区的温度较高。如果工件表层温度过高,则表层金属易软化、微熔或产生相变。而且,如果工件表层温度过高,则表层金属易软化、微熔或产生相变。而且,每个磨粒所切削的厚度仅为每个磨粒所切削的厚度仅为0.2m左右,大多数磨粒在磨削加工过程中左右,大多数磨粒在磨削加工过程中仅起到挤压作用,磨削余量是在磨粒的多次挤压作用下经过充分塑性变仅起到挤压作用,磨削余量

15、是在磨粒的多次挤压作用下经过充分塑性变形出现疲劳剥落产生的,因而磨削加工的塑性变形一般要比切削加工大。形出现疲劳剥落产生的,因而磨削加工的塑性变形一般要比切削加工大。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工艺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工艺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1) 砂轮的选择砂轮的选择砂轮的砂轮的粒度粒度、硬度硬度、组织组织、材料材料及及旋转质量平衡旋转质量平衡等因素都会影响等因素都会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磨削表面粗糙度,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

16、。单纯从几何因素考虑,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砂轮的粒度细,则单纯从几何因素考虑,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砂轮的粒度细,则单位面积上的磨粒多,加工表面上的刻痕细密均匀,磨削获得的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磨粒多,加工表面上的刻痕细密均匀,磨削获得的表面粗糙度值小。但磨粒太细时,砂轮容易被磨屑堵塞。粗糙度值小。但磨粒太细时,砂轮容易被磨屑堵塞。通常磨粒的大小和磨粒之间的距离用通常磨粒的大小和磨粒之间的距离用粒度粒度表示,一般常取表示,一般常取46号号60号。号。砂轮的硬度是指磨粒从砂轮上脱落的难以程度砂轮的硬度是指磨粒从砂轮上脱落的难以程度。砂轮砂轮选择选择过硬过硬,则磨粒钝化后不易脱落,使得工件表面受到强烈,则

17、磨粒钝化后不易脱落,使得工件表面受到强烈的摩擦和挤压作用,的摩擦和挤压作用,致使塑性变形的程度增加致使塑性变形的程度增加,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反。反之,之,砂轮砂轮选择选择太软太软,则磨粒易于脱落,产生磨损不均匀,从而磨削作,则磨粒易于脱落,产生磨损不均匀,从而磨削作用减弱,用减弱,难以保证工件表面的粗糙度难以保证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因此,砂轮硬度选择要适当,。因此,砂轮硬度选择要适当,通常选用中软砂轮。通常选用中软砂轮。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砂轮的组织砂轮的组织是指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的比例关系。是指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的比例关系。紧密组织紧密组织

18、能获得高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而能获得高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而疏松组织疏松组织的砂的砂轮不易阻塞,适合加工软金属、非金属软材料和热敏性材料。轮不易阻塞,适合加工软金属、非金属软材料和热敏性材料。砂轮的材料砂轮的材料,即磨料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加工质量和成本。,即磨料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加工质量和成本。高硬磨料的砂轮可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但加工成本很高。高硬磨料的砂轮可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但加工成本很高。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磨削用量磨削用量磨削用量磨削用量主要指砂轮速度、工件速度、进给量和磨削深度等,即磨削加主要指砂轮速度、工件速度、进给量和

19、磨削深度等,即磨削加工的条件。工的条件。提高提高砂轮速度砂轮速度,则通过被磨削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磨粒数和划痕增加。与,则通过被磨削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磨粒数和划痕增加。与此同时,每个磨粒的负荷小,热影响区浅,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的传播速度此同时,每个磨粒的负荷小,热影响区浅,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的传播速度可能大于磨削速度,工件来不及产生塑性变形,使得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可能大于磨削速度,工件来不及产生塑性变形,使得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现象减轻,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将明显减小。现象减轻,磨削表面的粗糙度值将明显减小。工件速度工件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与砂轮速度的影响相反,增大工件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与

20、砂轮速度的影响相反,增大工件速度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减少,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加。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减少,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加。砂轮砂轮纵向进给量纵向进给量减少,工件表面被砂轮重复磨削的次数将增加,表面粗减少,工件表面被砂轮重复磨削的次数将增加,表面粗糙度值会减小;而轴向进给量减小时,单位时间内加工的长度短,表面粗糙糙度值会减小;而轴向进给量减小时,单位时间内加工的长度短,表面粗糙度值也会减小。度值也会减小。磨削深度磨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很大。减小磨削深度,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很大。减小磨削深度,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减弱,被磨表面的粗糙度值会减小

21、,但也会降低生产率。形减弱,被磨表面的粗糙度值会减小,但也会降低生产率。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 砂轮的修整砂轮的修整修整砂轮修整砂轮是改善磨削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措施,因为砂轮表面的不是改善磨削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措施,因为砂轮表面的不平整在磨削时将被复映到被加工表面。平整在磨削时将被复映到被加工表面。修整砂轮的目的修整砂轮的目的是使砂轮具有正确的几何形状和获得具有磨削性是使砂轮具有正确的几何形状和获得具有磨削性能的锐利微刃。能的锐利微刃。砂轮的修整与修整工具、修整砂轮纵向进给量等有密切关系。以砂轮的修整与修整工具、修整砂轮纵向进给量等有密切关系。以单颗金

22、刚石笔修整砂轮时,金刚石笔纵向进给量越小,金刚石越锋利,单颗金刚石笔修整砂轮时,金刚石笔纵向进给量越小,金刚石越锋利,修出的砂轮表面越光滑,磨粒微刃的等高性越好,磨出的工件表面粗修出的砂轮表面越光滑,磨粒微刃的等高性越好,磨出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小。糙度越小。此外,工件材料的性质、磨削液等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也很此外,工件材料的性质、磨削液等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也很明显。明显。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粒度粒度RaRa 金刚石笔锋利金刚石笔锋利,修正导程、修正导程、径向进给量径向进给量 RaRa磨粒等高性磨粒等高性RaRa硬度

23、硬度钝化磨粒脱落钝化磨粒脱落 RaRa硬度硬度磨粒脱落磨粒脱落RaRa硬度合适、自励性好硬度合适、自励性好RaRa太硬、太软、韧性、导热性差太硬、太软、韧性、导热性差 RaRa砂轮粒度工件材料性质工件材料性质砂轮修正磨削用量磨削用量砂轮硬度砂轮砂轮V RaV Raa ap p、工件工件V V 塑变塑变 RaRa粗磨粗磨apap生产率生产率精磨精磨apap Ra(apRa(ap=0=0光磨光磨) ) 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5.1.2影响零件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影响零件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机械加工过

24、程中,工件表层在力、热的综合作用下,表面层的物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表层在力、热的综合作用下,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会发生变化,使其与金属基体材料性能有所不同。理力学性能会发生变化,使其与金属基体材料性能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变化是表层金属显微硬度的改变,金相组织的变化和在最主要的变化是表层金属显微硬度的改变,金相组织的变化和在表层金属中产生残余应力和表面强化现象表层金属中产生残余应力和表面强化现象。不同的工件材料,不同的加工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表面层特性。不同的工件材料,不同的加工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表面层特性。在磨削加工时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和切削热比切削加工时更严重,因而磨在磨削加工时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和

25、切削热比切削加工时更严重,因而磨削加工表面层的上述三项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会很大。削加工表面层的上述三项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会很大。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表面物理力学表面物理力学性能性能影响金相组织变化影响金相组织变化因素因素影响显微硬度因素影响显微硬度因素影响残余应力因素影响残余应力因素塑变引起的冷硬塑变引起的冷硬金相组织变化引起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硬度变化的硬度变化冷塑性变形冷塑性变形热塑性变形热塑性变形金相组织变化金相组织变化切削热切削热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

26、大学出版社1. 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磨削和切削加工中,若加工工件表面层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表面层磨削和切削加工中,若加工工件表面层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表面层材料沿晶面产生剪切滑移,使晶格扭曲、畸变,产生晶粒拉长、破碎和材料沿晶面产生剪切滑移,使晶格扭曲、畸变,产生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这将引起材料的强化,使工件表面层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这种纤维化,这将引起材料的强化,使工件表面层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现象称为冷作硬化冷作硬化。评定表面层冷作硬化的指标主要以硬化层深度、表面层金属的显评定表面层冷作硬化的指标主要以硬化层深度、表面层金属的显微硬度和硬化程度表示。一般硬化程度越大,硬

27、化深度也越大。微硬度和硬化程度表示。一般硬化程度越大,硬化深度也越大。硬化程度的表达式如下,硬化程度的表达式如下,式中式中 HV 加工后表面层显微硬度,单位加工后表面层显微硬度,单位GPa; HV0 基体材料的显微硬度,单位基体材料的显微硬度,单位GPa。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表面层冷作硬化的程度取决于产生塑性变形的力、变形速度和变表面层冷作硬化的程度取决于产生塑性变形的力、变形速度和变形时的温度。形时的温度。产生塑性变形的产生塑性变形的力越大力越大,塑性变形越大,硬化程度越大。,塑性变形越大,硬化程度越大。变形变形速度越大速度越大,则塑性变形越不充分

28、,硬化程度反而减少。,则塑性变形越不充分,硬化程度反而减少。变形时的温度会影响塑性变形的程度和变形后金相组织恢复的能变形时的温度会影响塑性变形的程度和变形后金相组织恢复的能力。力。冷作硬化的表面层金属处于高能位不稳定状态冷作硬化的表面层金属处于高能位不稳定状态,在某些条件下,在某些条件下(如温度变化在某范围内如温度变化在某范围内),金属结构会向稳定的结构转化,从而部分,金属结构会向稳定的结构转化,从而部分地消除冷作硬化,即弱化。因此,工件加工后表面层的最终性质是强地消除冷作硬化,即弱化。因此,工件加工后表面层的最终性质是强化和弱化作用的综合结果。化和弱化作用的综合结果。实际上,冷作硬化的程度和

29、深度还与金属基体的性质、机械加工实际上,冷作硬化的程度和深度还与金属基体的性质、机械加工的方法和条件有关。的方法和条件有关。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1)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切削加工过程中,被加工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均在不同切削加工过程中,被加工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表面层的冷作硬化程度。程度上影响表面层的冷作硬化程度。(1)被加工材料的影响被加工材料的影响工件材料的硬度越小、塑性越大,切削后的冷硬程度越严重。工件材料的硬度越小、塑性越大,切削后的冷硬程度越严重。就碳素结构钢而言,含

30、碳量越低,强度越低,塑性越大,因表面层就碳素结构钢而言,含碳量越低,强度越低,塑性越大,因表面层的而冷硬程度严重。的而冷硬程度严重。(2)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刀具的前角、刃钝圆半径和后面的磨损对冷硬程度有很大影响,而刀具的前角、刃钝圆半径和后面的磨损对冷硬程度有很大影响,而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圆弧半径等的影响不大。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圆弧半径等的影响不大。刀具刃钝圆半径增大时,加工后表面的冷硬层深度和硬度也随之增刀具刃钝圆半径增大时,加工后表面的冷硬层深度和硬度也随之增大。原因在于切削刃钝圆半径增大会加大径向切削力,从而加剧塑性变大。原因在于切削刃钝圆半径增大会加大

31、径向切削力,从而加剧塑性变形,导致硬化现象严重。形,导致硬化现象严重。刀具后面的磨损量增加时,使得刀具后面与被加工表面的摩擦加剧,刀具后面的磨损量增加时,使得刀具后面与被加工表面的摩擦加剧,塑性变形增大,从而表层冷硬程度增大。塑性变形增大,从而表层冷硬程度增大。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切削用量的影响切削用量的影响在切削用量中,以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影响较大。在切削用量中,以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影响较大。在不致引起表层金相组织发生相变的范围内,在不致引起表层金相组织发生相变的范围内,增加切削速度增加切削速度时,刀时,刀具与工件的接触时间缩短,使得塑性变形程度减

32、小,硬化层深度和硬度具与工件的接触时间缩短,使得塑性变形程度减小,硬化层深度和硬度都有所减小。都有所减小。进给量增大进给量增大时,切削力增大,表层的塑性变形程度也增大,从而加时,切削力增大,表层的塑性变形程度也增大,从而加剧表面层的冷作硬化程度。剧表面层的冷作硬化程度。进给量过小时进给量过小时,由于刀具刃口圆角在加工表面单位长度上的挤压次,由于刀具刃口圆角在加工表面单位长度上的挤压次数增多,反而会增大硬化程度。数增多,反而会增大硬化程度。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响表面层加工硬化的因素影响表面层加工硬化的因素刀具几何形状刀具几何形状的影响的影响切削刃切削刃

33、 rr、前角前角、后面磨损量、后面磨损量VBVB 表层金属的塑变加剧表层金属的塑变加剧冷硬冷硬切削用量的影响切削用量的影响 切削速度切削速度vv塑变塑变冷硬冷硬 ff切削力切削力塑变塑变冷硬冷硬工件材料性能工件材料性能的影响的影响 材料塑性材料塑性冷硬冷硬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影响磨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影响磨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相比较而言,磨削加工的温度比切削加工温度高很多,磨削过程中相比较而言,磨削加工的温度比切削加工温度高很多,磨削过程中的弱化作用或金相组织的变化起主导作用,使得磨削加工表面的硬化规的弱化作用或金相组织的变化起主导作用,使

34、得磨削加工表面的硬化规律较为复杂。律较为复杂。(1) 被加工材料的影响被加工材料的影响工件材料的塑性好,则磨削加工时塑性变形大,冷硬倾向大。导热工件材料的塑性好,则磨削加工时塑性变形大,冷硬倾向大。导热性能佳的材料,磨削加工产生的热量不易集中于表面层,弱化倾向小。性能佳的材料,磨削加工产生的热量不易集中于表面层,弱化倾向小。例如例如磨削高碳工具钢磨削高碳工具钢T8时,加工表面冷硬程度平均达时,加工表面冷硬程度平均达60%65%;磨削纯铁磨削纯铁时,加工表面冷硬程度可达时,加工表面冷硬程度可达75%80%,甚至有时可达,甚至有时可达140%150%。原因在于纯铁的塑性好,磨削时的塑性变形大,强化

35、倾向大,而且原因在于纯铁的塑性好,磨削时的塑性变形大,强化倾向大,而且纯铁的导热性比高碳钢高,热不易集中于表面层,弱化倾向小。纯铁的导热性比高碳钢高,热不易集中于表面层,弱化倾向小。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磨削用量的影响磨削用量的影响磨削速度磨削速度的提高会减弱塑性变形的程度,而且磨削区温度的增高的提高会减弱塑性变形的程度,而且磨削区温度的增高会加强弱化作用。所以,高速磨削加工表面的冷硬程度一般比普通磨削会加强弱化作用。所以,高速磨削加工表面的冷硬程度一般比普通磨削低。低。相对而言,相对而言,工件速度工件速度对冷硬程度的影响与磨削速度的影响基本相

36、对冷硬程度的影响与磨削速度的影响基本相反。反。磨削加工的磨削加工的磨削力磨削力会随磨削深度的加大而增大,从而加工件表面会随磨削深度的加大而增大,从而加工件表面的塑性变形程度,表面冷硬倾向增大。的塑性变形程度,表面冷硬倾向增大。加大纵向进给速度加大纵向进给速度时,磨削加工的磨削力加大,冷硬倾向增大。时,磨削加工的磨削力加大,冷硬倾向增大。但纵向进给速度的提高也可能使磨削区产生较大的热量而使冷硬减弱。但纵向进给速度的提高也可能使磨削区产生较大的热量而使冷硬减弱。因而加工表面的冷硬状况要考虑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而加工表面的冷硬状况要考虑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37、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加工表面的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加工表面的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1)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及磨削烧伤的发生)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及磨削烧伤的发生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时所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为热能,而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时所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为热能,而使工件表面的加工区域及其附近区域的温度升高。当温升超过工件材料使工件表面的加工区域及其附近区域的温度升高。当温升超过工件材料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点时,就会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点时,就会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一般的切削加工不一定产生加工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原因是一般的切削加工不一定产生加工表面层金相

38、组织的变化,原因是单位内切削截面所消耗的功率不是很大,温度升高一般不会达到相变温单位内切削截面所消耗的功率不是很大,温度升高一般不会达到相变温度。度。磨削加工时,磨削比压和磨削速度较高,切除单位截面金属所消磨削加工时,磨削比压和磨削速度较高,切除单位截面金属所消耗的功率大于其它加工方法。这些热量部分由切屑带走,很小一部分传耗的功率大于其它加工方法。这些热量部分由切屑带走,很小一部分传给砂轮。假若冷却效果不好,则这些热量中的大部分给砂轮。假若冷却效果不好,则这些热量中的大部分(80%左右左右)将传给将传给被加工工件表面,使工件表层金属强度和硬度降低,并伴有残余应力的被加工工件表面,使工件表层金属

39、强度和硬度降低,并伴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这种现象称为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磨削烧伤。磨削加工是一种典型的、易使加工表面层产生金相组织变化的加磨削加工是一种典型的、易使加工表面层产生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工方法。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响磨削加工时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工件材料、磨影响磨削加工时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工件材料、磨削温度、温度梯度及冷却速度等。然而,各种材料的金相组织及其转削温度、温度梯度及冷却速度等。然而,各种材料的金相组织及其转变特性是不同的。如轴承钢、高速钢及镍铬钢等高合金钢材料,

40、磨削变特性是不同的。如轴承钢、高速钢及镍铬钢等高合金钢材料,磨削时若冷却不充分则容易使工件表面层上形成的瞬时高温,产生磨削烧时若冷却不充分则容易使工件表面层上形成的瞬时高温,产生磨削烧伤。磨削淬火钢时,根据温度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烧伤:伤。磨削淬火钢时,根据温度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烧伤:(1) 回火烧伤回火烧伤 如果磨削区的温度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如果磨削区的温度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中碳钢为中碳钢为350),但末,但末超过淬火钢的相变临界温度超过淬火钢的相变临界温度(碳钢的相变温度约为碳钢的相变温度约为720)时,则工件表时,则工件表面层金属的马氏体组织会产生回火现象,转变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面

41、层金属的马氏体组织会产生回火现象,转变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索氏体或托氏体) 。这种烧伤称为回火烧伤。这种烧伤称为回火烧伤。(2) 淬火烧伤淬火烧伤 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且在冷却液的急冷作用下,表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且在冷却液的急冷作用下,表面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但其厚面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但其厚度很薄。在它的下层,因冷却较慢会出现硬度比原来回火马氏体低的度很薄。在它的下层,因冷却较慢会出现硬度比原来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淬火烧伤。回火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称为淬火烧伤。(3) 退火

42、烧伤退火烧伤 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但磨削过程没有冷却液,这时工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但磨削过程没有冷却液,这时工件表层金属将被退火,表面硬度急剧下降。这称为退火烧伤。一般干件表层金属将被退火,表面硬度急剧下降。这称为退火烧伤。一般干磨时很容易产生这种情况。磨时很容易产生这种情况。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淬火烧伤淬火烧伤回火烧伤回火烧伤退火烧伤退火烧伤 磨削时工件表面温度超过相变临界磨削时工件表面温度超过相变临界温度温度Ac3Ac3时,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在时,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在冷却液作用下,工件最外层金属会出现二冷却液作用下,工件

43、最外层金属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其硬度比原来的回火次淬火马氏体组织。其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但很薄,其下为硬度较低的回马氏体高,但很薄,其下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和屈氏体。由于二次淬火层极薄,火索氏体和屈氏体。由于二次淬火层极薄,表面层总的硬度是降低的,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层总的硬度是降低的,这种现象称为淬火烧伤。淬火烧伤。 磨削时,如果工件表面层温度只磨削时,如果工件表面层温度只是超过原来的回火温度,则表层原来是超过原来的回火温度,则表层原来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将产生回火现象而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将产生回火现象而转变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转变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屈氏体),这种现象

44、称为回火烧伤。或屈氏体),这种现象称为回火烧伤。 磨削时,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磨削时,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临界温度相变临界温度Ac3Ac3时,则马氏体转变时,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若此时无冷却液,表层金为奥氏体。若此时无冷却液,表层金属空冷冷却比较缓慢而形成退火组织。属空冷冷却比较缓慢而形成退火组织。硬度和强度均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硬度和强度均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退火烧伤。称为退火烧伤。磨削烧伤的磨削烧伤的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防止磨削烧伤的工艺措施)防止磨削烧伤的工艺措施如果在磨削加工中出现磨削烧伤现象,零件的使用性能将会受

45、到如果在磨削加工中出现磨削烧伤现象,零件的使用性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影响。磨削热是磨削烧伤的根源磨削热是磨削烧伤的根源改善磨削烧伤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善磨削烧伤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少磨削热的产生减少磨削热的产生;二是;二是改善冷却条件改善冷却条件。通常采用以下工艺途径改善磨削烧伤的程度。通常采用以下工艺途径改善磨削烧伤的程度。合理选择砂轮合理选择砂轮砂轮的硬度、粒度、结合剂和组织等对磨削烧伤有很大影响。磨砂轮的硬度、粒度、结合剂和组织等对磨削烧伤有很大影响。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削导热性差的材料(如耐热钢、轴承钢及不锈钢等如耐热钢、轴承钢及不锈钢等),或干磨、磨削空心,或干磨、磨削空心

46、薄壁零件以及工件与砂轮接触弧较长时,更易产生烧伤现象。为避免产薄壁零件以及工件与砂轮接触弧较长时,更易产生烧伤现象。为避免产生烧伤,应选择较软的砂轮。具有一定弹性的结合剂生烧伤,应选择较软的砂轮。具有一定弹性的结合剂(如橡胶结合剂,如橡胶结合剂,树脂结合剂树脂结合剂),或组织疏松的砂轮,利于减轻烧伤。,或组织疏松的砂轮,利于减轻烧伤。在砂轮的孔隙内浸入石蜡之类的润滑物质,对降低磨削区的温度、在砂轮的孔隙内浸入石蜡之类的润滑物质,对降低磨削区的温度、防止工件烧伤也有一定效果。防止工件烧伤也有一定效果。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控制磨削用量控制磨削用量 一般情况

47、下,提高工件回转速度具有减小烧伤层深度的作用,同一般情况下,提高工件回转速度具有减小烧伤层深度的作用,同时相应提高砂轮速度可避免烧伤,并能兼顾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时相应提高砂轮速度可避免烧伤,并能兼顾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减小磨削深度和加大纵向进给量,也能够降低表面层温度改善烧减小磨削深度和加大纵向进给量,也能够降低表面层温度改善烧伤,但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值增大。一般采用提高砂轮转速或较宽砂轮伤,但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值增大。一般采用提高砂轮转速或较宽砂轮来弥补。来弥补。 改善冷却条件改善冷却条件 改善冷却条件可将磨削产生的热量迅速带走,从而降低磨削区的改善冷却条件可将磨削产生的热量迅速带走,从而降低磨削

48、区的温度,有效地防止烧伤现象的产生。温度,有效地防止烧伤现象的产生。磨削冷却液能降低温度、减少烧伤、冲去脱落的砂粒和切屑,既磨削冷却液能降低温度、减少烧伤、冲去脱落的砂粒和切屑,既能改善烧伤又能减小表面粗糙度。选取比热大的磨削冷却液,加大磨能改善烧伤又能减小表面粗糙度。选取比热大的磨削冷却液,加大磨削液的压力和流量,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利于避免烧伤。削液的压力和流量,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利于避免烧伤。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目前通用的冷却方法较差,由于砂轮的高速旋转,圆周方向产生强目前通用的冷却方法较差,由于砂轮的高速旋转,圆周方向产生强大气流,使得磨削

49、液很难直接送入磨削区,冷却效果很差。而大气流,使得磨削液很难直接送入磨削区,冷却效果很差。而内冷却内冷却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如图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如图5.2所示。所示。内冷却内冷却工作原理是将严格过滤后工作原理是将严格过滤后的冷却液通过中空主轴法兰套引入砂的冷却液通过中空主轴法兰套引入砂轮的中心腔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冷轮的中心腔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冷却液会通过砂轮内部的孔隙向砂轮四却液会通过砂轮内部的孔隙向砂轮四周的边缘洒出,冷却液就有可能直接周的边缘洒出,冷却液就有可能直接注入磨削区。注入磨削区。内冷却装置内冷却装置会产生会产生大量水雾大量水雾,影,影响加工条件,而且响加工条件,而且磨

50、削冷却液必须严磨削冷却液必须严格过滤格过滤,要求杂质不超过,要求杂质不超过0.02%,以,以防止堵塞砂轮内部孔隙。所以,其应防止堵塞砂轮内部孔隙。所以,其应用不广。用不广。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实际中多采用实际中多采用开槽砂轮开槽砂轮,即在砂轮的圆周上开一些横槽,开槽砂,即在砂轮的圆周上开一些横槽,开槽砂轮的形状如图所示,这就能使砂轮将冷却液带入磨削区;同时,开槽可轮的形状如图所示,这就能使砂轮将冷却液带入磨削区;同时,开槽可使砂轮间断磨削,工件受热时间缩短,金相组织来不及转变,开槽砂轮使砂轮间断磨削,工件受热时间缩短,金相组织来不及转变,开槽砂轮还能起

51、到风冷作用,改善散热条件。还能起到风冷作用,改善散热条件。因此,开槽砂轮可有效地防止烧伤现象产生。开槽的形状主要有因此,开槽砂轮可有效地防止烧伤现象产生。开槽的形状主要有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均匀等距开槽均匀等距开槽和和变距开槽变距开槽。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4) 回火工序处理回火工序处理 对某些塑性低、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如淬火高碳钢、渗碳钢、耐对某些塑性低、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如淬火高碳钢、渗碳钢、耐热合金、球墨铸铁等,磨削前在适当的温度下安排回火工序处理,可减热合金、球墨铸铁等,磨削前在适当的温度下安排回火工序处理,可减少裂纹的产生。少裂纹的产生。

52、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磨削用量磨削用量砂轮与工件材料砂轮与工件材料改善冷却条件改善冷却条件1 1)砂轮转速)砂轮转速 磨削烧伤磨削烧伤2 2)径向进给量)径向进给量f fp p 磨削烧伤磨削烧伤3 3)轴向进给量轴向进给量f fa a磨削烧伤磨削烧伤4 4)工件速度)工件速度v vw w磨削烧伤磨削烧伤1)1)磨削时,砂轮表面上磨粒的切削刃磨削时,砂轮表面上磨粒的切削刃口锋利口锋利磨削力磨削力磨削区的温度磨削区的温度2)2)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磨削导热性差的材料( (耐热钢、轴承耐热钢、轴承钢、不锈钢钢、不锈钢)磨削烧伤磨削烧伤3)3)应合理选择砂轮的硬度

53、、结合剂和应合理选择砂轮的硬度、结合剂和组织组织磨削烧伤磨削烧伤采用内冷却法采用内冷却法 磨削烧伤磨削烧伤 图图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及改善途径采用开槽砂轮采用开槽砂轮间断磨削间断磨削受热受热磨削烧伤磨削烧伤 图图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1) 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冷塑性变形的影响冷塑性变形的影响 机械加工过程中,被加工工件表面在切削里的作用下会产生强烈机械加工过程中,被加工工件表面在切削里的作用下会产生强烈的塑性交形,使表面层金属的比容增大、体积膨胀

54、。而基体金属受应力的塑性交形,使表面层金属的比容增大、体积膨胀。而基体金属受应力较小,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因此,表面层金属的变形受到与它相连的里较小,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因此,表面层金属的变形受到与它相连的里层基体金属的阻碍,从而在表面层内产生了残余压应力,里层产生残余层基体金属的阻碍,从而在表面层内产生了残余压应力,里层产生残余拉应力。拉应力。当刀具切离后,里层基体金属的弹性变形将逐渐恢复,而表面层当刀具切离后,里层基体金属的弹性变形将逐渐恢复,而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不能恢复。趋向复原的内层基体金属将受到表面层已塑金属的塑性变形不能恢复。趋向复原的内层基体金属将受到表面层已塑性变形金属的限制,故

55、而表面层有残余压应力,里层有残余拉应力与之性变形金属的限制,故而表面层有残余压应力,里层有残余拉应力与之平衡。平衡。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热塑性变形的影响热塑性变形的影响 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层受切削热的作用而产生热膨胀。由于表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层受切削热的作用而产生热膨胀。由于表面层金属的温度比里层基体金属的温度高,表面层的热膨胀会被里层面层金属的温度比里层基体金属的温度高,表面层的热膨胀会被里层基体金属的膨胀所阻碍,因而表面层产生压缩应力,而在里层产生热基体金属的膨胀所阻碍,因而表面层产生压缩应力,而在里层产生热态拉应力。态拉应力。若表面层产生的

56、压缩应力没有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不会产生塑若表面层产生的压缩应力没有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不会产生塑性变形;性变形;若表面层在加工时温度很高,产生的压缩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若表面层在加工时温度很高,产生的压缩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就会产生热塑性变形。限时,就会产生热塑性变形。加工时温度越高,发生热塑性变形的倾向越大,产生的残余应力加工时温度越高,发生热塑性变形的倾向越大,产生的残余应力也越大。残余应力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也与材料的特性有关,也越大。残余应力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也与材料的特性有关,即与屈服极限的曲线及温度升降的斜率有关。即与屈服极限的曲线及温度升降的斜率有关。 第5章加

57、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 金相组织的变化金相组织的变化 不同的金相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和比容。机械加工过程中,如不同的金相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和比容。机械加工过程中,如果工件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则工件表面层金属的比容也会发果工件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则工件表面层金属的比容也会发生变化。这种比容的变化必然受到里层基体金属的阻碍,从而产生残生变化。这种比容的变化必然受到里层基体金属的阻碍,从而产生残余应力。如果金相组织的变化引起表面层金属的比容减小,则表面层余应力。如果金相组织的变化引起表面层金属的比容减小,则表面层金属产生拉应力,而里层产生压应力;反

58、之,若金属的比容减小,表金属产生拉应力,而里层产生压应力;反之,若金属的比容减小,表面层金属将产生压应力,而里层产生拉应力。如在磨削淬火钢时,由面层金属将产生压应力,而里层产生拉应力。如在磨削淬火钢时,由于磨削热导致表层可能产生回火,表层金属组织将由马氏体转变为接于磨削热导致表层可能产生回火,表层金属组织将由马氏体转变为接近珠光体的屈氏体或索氏体,密度增大,比热容减小,表层金属要产近珠光体的屈氏体或索氏体,密度增大,比热容减小,表层金属要产生相变收缩但会受到基体金属的阻止,从而在表层金属产生残余拉应生相变收缩但会受到基体金属的阻止,从而在表层金属产生残余拉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如果磨削

59、时表层金属的温度超过相变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如果磨削时表层金属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且冷却已充分,则表层金属将转变为淬火马氏体,密度减小,比温度且冷却已充分,则表层金属将转变为淬火马氏体,密度减小,比热容增大,则表层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拉应力。热容增大,则表层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拉应力。实际上,机械加工后表面层的残余应力是上述三方面原因综合作实际上,机械加工后表面层的残余应力是上述三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用的结果。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影响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影响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影响残余应力的主要工艺因素有工

60、件材料的性质、刀具影响残余应力的主要工艺因素有工件材料的性质、刀具(砂轮砂轮)、切削用量及冷却润滑液等方面。具体情况要根据切削的塑性变形、切削切削用量及冷却润滑液等方面。具体情况要根据切削的塑性变形、切削温度和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程度而定。温度和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程度而定。(1) 切削加工影响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切削加工影响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 刀具的后角、刀尖的圆角半径及刃钝圆半径对表面层残余应力的刀具的后角、刀尖的圆角半径及刃钝圆半径对表面层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后角受到刀刃强度的制约变化不大,而刀尖的圆角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后角受到刀刃强度的制约变化不大,而刀尖的圆角半径和刃钝圆半径在刃磨

61、后很小。刀具几何参数中前角的残余应力影响半径和刃钝圆半径在刃磨后很小。刀具几何参数中前角的残余应力影响较大。实际上当刀具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切削力以及刀具和工件的摩擦较大。实际上当刀具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切削力以及刀具和工件的摩擦会显著增加,使表面层温度会升高,表面层的塑性变形加剧,因而刀具会显著增加,使表面层温度会升高,表面层的塑性变形加剧,因而刀具的磨损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大。的磨损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大。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加工用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比较复杂,它与工件的材料、原来的状加工用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比较复杂,它与工件的材料、原来的状态以及具体的加工条

62、件等有关。态以及具体的加工条件等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数值和方向与切削速度有关。以较低的在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的数值和方向与切削速度有关。以较低的速度切削时,工件表面层会产生残余拉应力。但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速度切削时,工件表面层会产生残余拉应力。但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拉应力值将逐渐减小,并在一定切削速度以上转变为残余压应力。拉应力值将逐渐减小,并在一定切削速度以上转变为残余压应力。低速切削时切削热的作用占主导作用,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而随低速切削时切削热的作用占主导作用,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而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表层温度逐渐提高至淬火温度,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着切削速度的提高,表层温度逐

63、渐提高至淬火温度,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使残余拉应力的数值逐渐减小。织发生变化,使残余拉应力的数值逐渐减小。高速切削时,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起主导作用,因而表层产生高速切削时,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起主导作用,因而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进给量增加时,残余应力的数值及扩展深度均随进给量的残余压应力。进给量增加时,残余应力的数值及扩展深度均随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切削深度,残余应力也会随之稍有增加。增加而增加。增加切削深度,残余应力也会随之稍有增加。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磨削加工影响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磨削加工影响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 一般而言

64、,工件材料的硬度越高、塑性越低、导热性能越差,则表一般而言,工件材料的硬度越高、塑性越低、导热性能越差,则表面金属产生残余拉应力的倾向越大。磨削导热性能差的高强度合金钢时,面金属产生残余拉应力的倾向越大。磨削导热性能差的高强度合金钢时,表面层的残余拉应力很可能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表面甚至会产生裂纹。表面层的残余拉应力很可能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表面甚至会产生裂纹。磨削用量是影响残余应力的首要因素。通过提高工件速度、减小磨磨削用量是影响残余应力的首要因素。通过提高工件速度、减小磨削深度,均可减小残余应力。当磨削深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可获得较低削深度,均可减小残余应力。当磨削深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可获得

65、较低残余应力的表面。而增大工件速度和进给速度,将使表面金属的塑性变残余应力的表面。而增大工件速度和进给速度,将使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程度加剧,从而表层金属中产生残余拉应力的趋势减小,产生残余压形程度加剧,从而表层金属中产生残余拉应力的趋势减小,产生残余压应力的趋势增大。应力的趋势增大。磨削时,轻磨削条件下因没有金相组织变化,温度影响也很小,主磨削时,轻磨削条件下因没有金相组织变化,温度影响也很小,主要是塑性变形的影响在起作用,因而产生浅而小的残余压应力;中等磨要是塑性变形的影响在起作用,因而产生浅而小的残余压应力;中等磨削条件下,产生浅而大的拉应力;重磨条件下,如磨削淬火钢,则产生削条件下,产生

66、浅而大的拉应力;重磨条件下,如磨削淬火钢,则产生深而大的拉应力深而大的拉应力(最外表面可能出现小而浅的压应力最外表面可能出现小而浅的压应力),是热态塑性变形,是热态塑性变形和金相组织变化起主导作用。和金相组织变化起主导作用。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零件加工后表面层的残余应力)零件加工后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在不同的条件下,表面层残余应力的可能所差别。例如:切削加在不同的条件下,表面层残余应力的可能所差别。例如:切削加工中,切削热不多时则以冷态塑性变形为主;若切削热多则以热态塑工中,切削热不多时则以冷态塑性变形为主;若切削热多则以热态塑性变形为主。加工方法的

67、不同,也可能某一种或两种因素占主导地位。性变形为主。加工方法的不同,也可能某一种或两种因素占主导地位。如图如图5.4为三类磨削条件下产生的工件表面层残余应力:为三类磨削条件下产生的工件表面层残余应力:(1) 精细磨削条件下产生浅而精细磨削条件下产生浅而小的残余压应力,因为表层金属小的残余压应力,因为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没有变化,主要是塑的金相组织没有变化,主要是塑性变形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性变形的影响起主导作用;(2) 精磨条件下则产生浅而大精磨条件下则产生浅而大的拉应力;的拉应力;(3) 粗磨条件下产生深而大的粗磨条件下产生深而大的拉应力,原因在于热态塑性变形拉应力,原因在于热态塑性变形和金相组

68、织的变化影响占据主导和金相组织的变化影响占据主导作用。作用。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4)零件加工后表面层的磨削裂纹的产生)零件加工后表面层的磨削裂纹的产生表面层存在表面层存在残余压应力残余压应力时,可使工件的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提高;时,可使工件的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提高;表面层存在表面层存在残余拉应力残余拉应力时,会使工件的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降低。时,会使工件的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降低。当残余应力值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时,工件表面层就会出现磨削裂当残余应力值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时,工件表面层就会出现磨削裂纹。纹。磨削裂纹一般很浅磨削裂纹一般很浅(约约0.250.5

69、0mm),基本垂直于磨削方向或呈网,基本垂直于磨削方向或呈网状。状。磨削裂纹的产生常与磨削烧伤同时出现。磨削裂纹的产生常与磨削烧伤同时出现。当零件加工表面层存在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时,将使零件的疲劳强当零件加工表面层存在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时,将使零件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磨削加工中应严格控制表面层残度和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磨削加工中应严格控制表面层残余拉应力,以免产生磨削裂纹。余拉应力,以免产生磨削裂纹。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5.2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机机械械加加工工过过程程中中常常产产生生振振动动,振振动动对对于于加加工工质质

70、量量和和生生产产效效率率都都有有很大影响。很大影响。 新新型型的的、难难加加工工材材料料的的加加工工过过程程中中工工艺艺系系统统更更易易产产生生振振动动。所所以以研研究究振振动动产产生生的的诱诱因因及及机机理理,进进而而避避免免、抑抑制制或或消消除除振振动动是是非非常常有有意意义的。义的。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5.2.1 机械加工动力学系统机械加工动力学系统1. 振动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影响振动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影响工艺系统的振动影响主要表现在:工艺系统的振动影响主要表现在:(1) 振动使工艺系统的正常切削过程受到干扰和破坏,工件及切削工振动使工艺系统的正常切

71、削过程受到干扰和破坏,工件及切削工具等的正常相对运动会叠加振动,使零件加工表面产生振痕,具等的正常相对运动会叠加振动,使零件加工表面产生振痕,恶化零件的恶化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2) 振动会使刀具极易磨损,振动严重时甚至使刀具出现崩刃、打刀振动会使刀具极易磨损,振动严重时甚至使刀具出现崩刃、打刀现象,现象,影响机械加工的正常进行影响机械加工的正常进行。磨削加工时的振动虽不如切削剧烈,但。磨削加工时的振动虽不如切削剧烈,但可能出现振动烧伤,严重影响表面质量。可能出现振动烧伤,严重影响表面质量。(3) 机床连接特性受到振动可能遭到破坏,进而产生部分松动,影响机床连接特性受到

72、振动可能遭到破坏,进而产生部分松动,影响轴承的工作性能,缩短刀具的耐用度和机床的使用寿命。轴承的工作性能,缩短刀具的耐用度和机床的使用寿命。(4) 振动限制了切削用量的进一步提高,致使机床、刀具的工作性能振动限制了切削用量的进一步提高,致使机床、刀具的工作性能偏离最佳工作区,制约了生产率的提高。偏离最佳工作区,制约了生产率的提高。(5) 振动所发出的刺耳噪声,也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不振动所发出的刺耳噪声,也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不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随着机械加工工艺的发展,振动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分析振动的产生随着机械加工工艺的发展,振动问题愈发突出

73、,因此分析振动的产生机理、消除和抑制振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机理、消除和抑制振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机械振动的基本类型机械振动的基本类型根据工艺系统振动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根据工艺系统振动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三类。自激振动三类。(1) 自由振动自由振动系统在外界干扰力作用下会产生振动,振动频率是系统的固有频率,系统在外界干扰力作用下会产生振动,振动频率是系统的固有频率,而外力消除后由于系统中存在阻尼的能量耗散作用,振动会逐渐衰减。而外力消除后由于系统中存在阻尼的能量耗散作用,振动

74、会逐渐衰减。这种振动称为自由振动。这种振动称为自由振动。(2) 受迫振动受迫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由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而被迫产生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由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而被迫产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3) 自激振动自激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未受到外界周期性干扰力作用下工艺系统产生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未受到外界周期性干扰力作用下工艺系统产生持续振动,维持振动的交变力是振动系统在自身运动中激发产生的。这持续振动,维持振动的交变力是振动系统在自身运动中激发产生的。这种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而引起的持续性周期性振动,称为自激振动,简种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而引起的持续性

75、周期性振动,称为自激振动,简称为颤振。称为颤振。由于实际的工艺系统存在阻尼作用,自由振动会在外界干扰力去除由于实际的工艺系统存在阻尼作用,自由振动会在外界干扰力去除后迅速衰减,因而对加工过程影响较小。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主后迅速衰减,因而对加工过程影响较小。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主要是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据统计,受迫振动约占要是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据统计,受迫振动约占65%,自激振动约占,自激振动约占30%,自由振动所占比例则很小。,自由振动所占比例则很小。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加工中振动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机械加工中振动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机械加

76、工振动机械加工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自由振动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强迫振动当系统受到初始干扰力激励破当系统受到初始干扰力激励破坏了其平衡状态后,系统仅靠坏了其平衡状态后,系统仅靠弹性恢复力来维持的振动称为弹性恢复力来维持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由于总存在阻尼,自由振动。由于总存在阻尼,自由振动将逐渐衰减。自由振动将逐渐衰减。( (占占5%)5%)系统在周期性激振力系统在周期性激振力( (干扰力干扰力) )持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振动,称为强迫续作用下产生的振动,称为强迫振动。强迫振动的稳态过程是谐振动。强迫振动的稳态过程是谐振动,只要有激振力存在振动系振动,只要有激振力存在振动系统就不会被阻尼衰减掉。统就不会被

77、阻尼衰减掉。( (占占35%)35%)在没有周期性干扰力作用的情在没有周期性干扰力作用的情况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况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所激发和维持的振动,交变力所激发和维持的振动,称为自激振动。切削过程中产称为自激振动。切削过程中产生的自激振动也称为颤振。生的自激振动也称为颤振。( (占占65%)65%)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 机械加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机械加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与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与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动力学特性有关。实际工艺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极为复杂

78、,工艺系统动力学特性有关。实际工艺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极为复杂,精确地分析和解算工艺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极为困难的,通常根据系精确地分析和解算工艺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极为困难的,通常根据系统本身的结构特点、所研究振动问题的性质、要求的精度和实际振统本身的结构特点、所研究振动问题的性质、要求的精度和实际振动状况将其简化为有限个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动状况将其简化为有限个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单自由度系统是最简单的振动系统。下单自由度系统是最简单的振动系统。下面以图面以图5.5(a)内圆磨削加工为例,讨论单自内圆磨削加工为例,讨论单自由度受迫振动情况。由

79、度受迫振动情况。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头受周期性变化的干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头受周期性变化的干扰力作用会产生振动。扰力作用会产生振动。当工件的刚度远大于磨头系统的刚度时,当工件的刚度远大于磨头系统的刚度时,可简化为如图可简化为如图5.5(b)所示质量所示质量弹簧弹簧阻尼阻尼的单自由度系统。的单自由度系统。磨头系统的等效质量是磨头系统的等效质量是m,等效弹簧刚度为等效弹簧刚度为K,等效黏性阻尼系数为等效黏性阻尼系数为c。 将作用在磨头与工件之间的激振力取定将作用在磨头与工件之间的激振力取定为简谐激振力,为简谐激振力, Fsint简谐激振力的幅值简谐激振力的幅值 F,角频率角频率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

80、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系统的运动方程式为系统的运动方程式为 两边分别除以两边分别除以m,则有,则有 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式的解为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式的解为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上式的第一项上式的第一项(齐次方程的通解齐次方程的通解)表示为有阻尼的、逐渐衰减的自由表示为有阻尼的、逐渐衰减的自由振动过程,如图振动过程,如图 (a)所示;所示;第二项第二项(非齐次方程的特解非齐次方程的特解)表示由激振力引起的频率等于激振力频表示由激振力引起的频率等于激振力频率的受迫振动,如图率的受迫振动,如图 (b)所示。所示。这两部分振动的叠

81、加为振动的响应,如图这两部分振动的叠加为振动的响应,如图 (c)所示。所示。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经历过渡过程后的稳定振动,即受迫振动的稳态过程。经历过渡过程后的稳定振动,即受迫振动的稳态过程。稳态振动方程为稳态振动方程为 A是是受迫振受迫振动动响响应应的幅的幅值值 是振动响应幅值与激振力的相位差是振动响应幅值与激振力的相位差 在力作用下产生的静位移在力作用下产生的静位移 频率比值频率比值 阻尼比阻尼比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动态放大系数的概念。动态放大系数动态放大系数的概念。动态放大系数V定义为受迫振动的振动幅

82、值与定义为受迫振动的振动幅值与系统静位移的比值,系统静位移的比值, 静位移静位移A0反映了激振力的影响,反映了激振力的影响,说明振动幅值与激振力幅值成正比。说明振动幅值与激振力幅值成正比。频率比频率比 对振动的影响比较复杂,对振动的影响比较复杂,可用动态放大系数与频率特性曲线表可用动态放大系数与频率特性曲线表示,如图示,如图5.7所示。所示。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1 1) 0 0时,激振力频率极低,相时,激振力频率极低,相当于激振力作为静载荷作用系统上,从当于激振力作为静载荷作用系统上,从而使系统产生的位移等于静位移,而使系统产生的位移等于静位移,V

83、1。0 0.7为准静态区。为准静态区。(2 2) 接近或等于接近或等于1时,振幅急剧时,振幅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共振。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0.7 1.3称为共振区。工程上常把系统的固有频称为共振区。工程上常把系统的固有频率作为共振频率,而把固有频率前后率作为共振频率,而把固有频率前后20%30%的区域作为禁区,避免产生的区域作为禁区,避免产生共振。共振。(3) 1 时,时,V 0 ,振幅迅速,振幅迅速下降,甚至消失。这表明振动系统的惯下降,甚至消失。这表明振动系统的惯性跟不上快速变化的激振力。性跟不上快速变化的激振力。 1.3称称为惯性区。为惯性区。 图图5.7也反映了阻尼比也反映了阻

84、尼比对振动的影响。在共振区域增加阻尼比对抑制对振动的影响。在共振区域增加阻尼比对抑制振动的效果较为明显,而其它区域阻尼比对振动的影响作用不大。当时,振动的效果较为明显,而其它区域阻尼比对振动的影响作用不大。当时,阻尼几乎不起作用。阻尼几乎不起作用。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动刚度和动柔度是一对很重要的概念。二者能够表示激振力与系统动刚度和动柔度是一对很重要的概念。二者能够表示激振力与系统响应之间的关系,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响应之间的关系,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动刚度动刚度KD在数值上等于系统产生单位振幅所需的动态力。在数值上等于系统产生单位振幅所需的动态力。

85、动柔度动柔度G是动刚度的倒数,表示单位激振力产生振幅的大小。是动刚度的倒数,表示单位激振力产生振幅的大小。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1)激振频率)激振频率= 0时,系统受到时,系统受到静载荷作用,动刚度等于静刚度,;静载荷作用,动刚度等于静刚度,;(2) 0时,系统将发生共振,时,系统将发生共振,此时系统动刚度值最小;此时系统动刚度值最小;(4)相同频率比的条件下,随着)相同频率比的条件下,随着阻尼比的增大,系统的动刚度增大;阻尼比的增大,系统的动刚度增大;(3)=0,且,且= 0时,系统动时,系统动刚度,失去物理意义。刚度,失去物理意义。显然,系统的动

86、刚度越大或系统显然,系统的动刚度越大或系统阻尼比越大,表明产生一定振幅或动阻尼比越大,表明产生一定振幅或动态位移的激振力越大,即振动激励能态位移的激振力越大,即振动激励能量要求越大,说明系统的抗振能力强。量要求越大,说明系统的抗振能力强。提高工艺系统的动态刚度和阻尼提高工艺系统的动态刚度和阻尼比,能够提高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比,能够提高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5.2.2 机械加工中的受迫振动机械加工中的受迫振动机械加工中的受迫振动与一般机械振动中的受迫振动没有本质机械加工中的受迫振动与一般机械振动中的受迫振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其对机

87、械加工的影响较大。上的区别,但其对机械加工的影响较大。受迫振动产生的原因可从机床、刀具和工件三方面入手分析,受迫振动产生的原因可从机床、刀具和工件三方面入手分析,找出振源后,可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控制。找出振源后,可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控制。1. 受迫振动产生的振源受迫振动产生的振源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受迫振动的振源主要有两种: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受迫振动的振源主要有两种:来自机床内部的机内振源;来自机床内部的机内振源;来自机床外部的机外振源。来自机床外部的机外振源。机外振源较多,但它们都是通过地基传递给机床的,通过一定机外振源较多,但它们都是通过地基传递给机床的,通过一定的隔振措施可以消除,如加设隔振地

88、基或采用隔振设备等。的隔振措施可以消除,如加设隔振地基或采用隔振设备等。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机内振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内振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速旋转零件的不平衡高速旋转零件的不平衡 各种旋转零件,如砂轮、齿轮、带轮、电动机转子、轴、联轴器或离各种旋转零件,如砂轮、齿轮、带轮、电动机转子、轴、联轴器或离合器等,因其形状不对称、材质不均匀、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等原因,合器等,因其形状不对称、材质不均匀、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等原因,旋转件质量分布不均,旋转运动的不平衡会产生离心力,从而引起受迫旋转件质量分布不均,旋转运动的不平衡会产生离心力,从而引起受迫

89、振动。振动。(2)传动机构的缺陷传动机构的缺陷 齿轮啮合的冲击、带传动中的带厚不均或带接头不良、轴承滚动体尺齿轮啮合的冲击、带传动中的带厚不均或带接头不良、轴承滚动体尺寸及形状误差等,都会引起受迫振动。寸及形状误差等,都会引起受迫振动。(3)过程的间歇性过程的间歇性 有些加工方法,如铣削、拉削、车削带有沟槽的工件表面及滚齿等,有些加工方法,如铣削、拉削、车削带有沟槽的工件表面及滚齿等,由于切削的不连续,导致切削力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受迫振动。由于切削的不连续,导致切削力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受迫振动。(4)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5)液压及气压动力系统的动态扰动液压及气压

90、动力系统的动态扰动液压及气压的传动及控制中,存在压力脉动、冲击现象以及管路动态液压及气压的传动及控制中,存在压力脉动、冲击现象以及管路动态特性,这些因素容易引起振动。特性,这些因素容易引起振动。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受迫振动的特性受迫振动的特性受迫振动主要具有如下特点:受迫振动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受迫振动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作用下产生,其振动本身并受迫振动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作用下产生,其振动本身并不能引起干扰力的变化不能引起干扰力的变化;(2)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干扰力的频率相同,与工艺系统的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干扰力的频率相同,与工艺系统的固

91、有频率无关固有频率无关;(3)受迫振动的幅值与干扰力的幅值有关,还与工艺系统的动受迫振动的幅值与干扰力的幅值有关,还与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态特性有关。一般来说,在干扰力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干扰力的幅值越大,受一般来说,在干扰力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干扰力的幅值越大,受迫振动的幅值越大。如果干扰力的频率与工艺系统各阶模态的固有频迫振动的幅值越大。如果干扰力的频率与工艺系统各阶模态的固有频率相差甚远,则受迫振动响应将处于动态响应的衰减区,振动幅值很率相差甚远,则受迫振动响应将处于动态响应的衰减区,振动幅值很小。若干扰力频率接近工艺系统某一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幅值将小。若干扰力频率接近工艺系统某一固有

92、频率时,受迫振动的幅值将明显增大,一旦干扰力频率和工艺系统某一固有频率相同,系统将产明显增大,一旦干扰力频率和工艺系统某一固有频率相同,系统将产生共振。如果工艺系统阻尼较小,则共振幅值将很大。生共振。如果工艺系统阻尼较小,则共振幅值将很大。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由于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受迫振动频率与干扰力频率存在对应关系,由于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受迫振动频率与干扰力频率存在对应关系,因而可作为诊断机械加工中所产生的振动是否为受迫振动的主要依据,因而可作为诊断机械加工中所产生的振动是否为受迫振动的主要依据,并可利用此频率特征去分析、查找受迫振动的振源。并可利用此

93、频率特征去分析、查找受迫振动的振源。根据受迫振动的响应特征,可通过改变干扰力的频率或者改变工艺根据受迫振动的响应特征,可通过改变干扰力的频率或者改变工艺系统的结构,使得干扰力的频率远离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可在一定程系统的结构,使得干扰力的频率远离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受迫振动的强度。度上减小受迫振动的强度。上一节论述的振动系统分析方法,完全适用于受迫振动。但需要注上一节论述的振动系统分析方法,完全适用于受迫振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受迫振动的振源来自振动系统外部的、周期性的激振力,要根意的是,受迫振动的振源来自振动系统外部的、周期性的激振力,要根据实际振动状况及分析问题的要求进行合

94、理处理,这里不予赘述。据实际振动状况及分析问题的要求进行合理处理,这里不予赘述。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5.2.3 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还常常出现一种与受迫振动形式完全不同的机械加工过程中,还常常出现一种与受迫振动形式完全不同的强烈振动。强烈振动。这种振动是当工艺系统在外界或系统本身某些偶然的瞬时干扰这种振动是当工艺系统在外界或系统本身某些偶然的瞬时干扰力作用下而触发自由振动后,由振动过程本身的某些原因使得切削力作用下而触发自由振动后,由振动过程本身的某些原因使得切削力产生周期性变化,并由这个周期性变化的动态力反过来加

95、强和维力产生周期性变化,并由这个周期性变化的动态力反过来加强和维持振动,使振动系统补充了由阻尼消耗的能量,这种类型的振动称持振动,使振动系统补充了由阻尼消耗的能量,这种类型的振动称为为自激振动自激振动。强烈的自激振动强烈的自激振动又称为又称为颤振颤振。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1. 自激振动的原因及特征自激振动的原因及特征机械加工系统是一个由振动系统机械加工系统是一个由振动系统(工艺系统工艺系统)和调节系统和调节系统(切削过切削过程程)两个环节组成的闭环系统,如图两个环节组成的闭环系统,如图5.9所示。所示。以切削加工为例,振动系统的运动控制着调节系统的振

96、动,而调以切削加工为例,振动系统的运动控制着调节系统的振动,而调节系统所产生的交变切削力反过来控制着振动系统的运动。二者相互节系统所产生的交变切削力反过来控制着振动系统的运动。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闭环的自激振动系统。维持振动的能量来源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闭环的自激振动系统。维持振动的能量来源于系统工作的能源。于系统工作的能源。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自激振动与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不同,具有以下特征自激振动与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不同,具有以下特征自激振动是没有周期性外力干扰下所产生的振动,这与受迫自激振动是没有周期性外力干扰下所产生的振动,这与受迫

97、振动有本质区别。振动有本质区别。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系统的低阶固有频率,即由系统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系统的低阶固有频率,即由系统本身固有的物理特性所决定。这与受迫振动根本不同,受迫本身固有的物理特性所决定。这与受迫振动根本不同,受迫振动的频率取决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振动的频率取决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自激振动是一种不衰减的运动,振动过程本身能引起周期性自激振动是一种不衰减的运动,振动过程本身能引起周期性变化的力,能量来源于非交变特性的能源,以维持这个振动。变化的力,能量来源于非交变特性的能源,以维持这个振动。而自由振动会因存在阻尼作用而衰减。而自由振动会因存在阻尼作用而衰减。自激振动的振

98、幅大小取决于每个振动周期内振动系统所获得自激振动的振幅大小取决于每个振动周期内振动系统所获得和消耗能量情况。如果吸收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则振幅会不和消耗能量情况。如果吸收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则振幅会不断加强;反之,如果吸收能量小于消耗能量,则振幅将不断断加强;反之,如果吸收能量小于消耗能量,则振幅将不断衰减。衰减。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自激振动的产生机理自激振动的产生机理自激振动的产生机理非常复杂,针对某些特定问题,许多学者提出自激振动的产生机理非常复杂,针对某些特定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解释自激振动的学说,比较公认的理论有了一些解释自激振动的学说

99、,比较公认的理论有再生颤振机理再生颤振机理、负摩擦负摩擦机理机理及及振型耦合机理振型耦合机理等。这些学说都是从振动维持的能量补偿来源及规等。这些学说都是从振动维持的能量补偿来源及规律这一最基本、最必要的物理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律这一最基本、最必要的物理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1) 再生颤振机理再生颤振机理 切削加工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刀具切削加工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刀具总是完全重复或部分重复地切削已加工总是完全重复或部分重复地切削已加工的表面,见图的表面,见图5.10。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再生颤振机理再生颤振机理假定切削过程在某一时刻受到瞬时的偶假定切

100、削过程在某一时刻受到瞬时的偶然性扰动,则刀具和工件会发生相对振动,然性扰动,则刀具和工件会发生相对振动,并在加工表面留下振纹,见图并在加工表面留下振纹,见图5.11(b)。当再次切削残留振纹的表面时,切削厚当再次切削残留振纹的表面时,切削厚度将发生波动,见图度将发生波动,见图5.11(c),从而引起切削,从而引起切削力的周期性变化。力的周期性变化。如果动态变化的切削力在一定条件下是如果动态变化的切削力在一定条件下是促进和维持振动的,这种切削力和振纹相互促进和维持振动的,这种切削力和振纹相互作用引起的自激振动将进一步发展为颤振,作用引起的自激振动将进一步发展为颤振,称为再生颤振,见图称为再生颤振

101、,见图5.11(d)。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振型耦合机理振型耦合机理 实际的机械加工系统是由不同刚度和阻尼组成的多自由度系统。实际的机械加工系统是由不同刚度和阻尼组成的多自由度系统。振型耦合机理认为各个自由度上的振动是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满振型耦合机理认为各个自由度上的振动是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满足一定组合条件就会产生自激振动,这种自激振动称为足一定组合条件就会产生自激振动,这种自激振动称为振型耦合颤振振型耦合颤振。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 负摩擦原理负摩擦原理 径向切削力径向切削力Fy主要决定

102、于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屑和刀具相对运动时产主要决定于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屑和刀具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生的摩擦力。径向切削力径向切削力Fy起初时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自某一速度开始随起初时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自某一速度开始随切削速度增加而下降。切削速度增加而下降。上述现象说明切削过程中存在负摩擦特性。上述现象说明切削过程中存在负摩擦特性。依据控制理论可知负摩擦特性会引起振动。依据控制理论可知负摩擦特性会引起振动。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 自激振动的产生条件自激振动的产生条件实际加工中,重复切削是极为常见、不可避免的,但不一定产生能实际加工中,重复切削

103、是极为常见、不可避免的,但不一定产生能自激振动。如果工艺系统是稳定的,非但不会产生振动,还可以将前次自激振动。如果工艺系统是稳定的,非但不会产生振动,还可以将前次切削残留的振纹消除。切削残留的振纹消除。这说明,任何一个工艺系统受到外界一个瞬时的偶然扰动稳定与否,这说明,任何一个工艺系统受到外界一个瞬时的偶然扰动稳定与否,能否产生自激振动,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能否产生自激振动,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1) 自激振动的产生条件自激振动的产生条件假若工艺系统发生了自激振动,则振出运动和振入运动的过程中,假若工艺系统发生了自激振动,则振出运动和振入运动的过程中,振动系统会振动系统会吸收能量吸收能量和和

104、消耗能量消耗能量。振动系统吸收的能量来源于切削过程对其所作的功,而实际上机械振动系统吸收的能量来源于切削过程对其所作的功,而实际上机械加工系统必然存在阻尼,阻尼则会消耗能量。振动系统在振入过程中,加工系统必然存在阻尼,阻尼则会消耗能量。振动系统在振入过程中,为克服阻尼需要消耗能量。那么振动系统的吸收能量和消耗能量满足何为克服阻尼需要消耗能量。那么振动系统的吸收能量和消耗能量满足何种关系,机械加工过程才能产生持续的自激振动呢?种关系,机械加工过程才能产生持续的自激振动呢?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设振动系统振出过程中吸收的能量表示为设振动系统振出过程中吸收的

105、能量表示为W振出振出,振入过程中消耗的,振入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表示为能量表示为W振入振入,克服阻尼消耗能量表示为,克服阻尼消耗能量表示为W阻尼(振入)阻尼(振入)。在每一个振动周。在每一个振动周期之内,振动系统从外界获得能量为期之内,振动系统从外界获得能量为W= W振出振出-( W振入振入+ W阻尼(振入)阻尼(振入)分析式分析式(5.13)可知,可知, W振出振出 W振入振入或或W振出振出= W振入振入时,时, W W振入振入时,时, W 0,系统将获得维持自激振动的能量,系统处,系统将获得维持自激振动的能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于不稳定状态。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106、清华大学出版社振动系统的振动状态与振动系统的振动状态与W振出振出与与W振入振入的差值大小有关,可分为以下的差值大小有关,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三种情况: W振出振出= W振入振入+ W阻尼(振入)阻尼(振入) ,加工系统将产生稳幅的自激振动;,加工系统将产生稳幅的自激振动; W振出振出 W振入振入+ W阻尼(振入)阻尼(振入) ,自激振动的振幅递逐渐增加,当振幅,自激振动的振幅递逐渐增加,当振幅增至一定程度时将会出现新的能量平衡,即增至一定程度时将会出现新的能量平衡,即=+。此时,加工系统的振。此时,加工系统的振动转变为稳幅的自激振动。动转变为稳幅的自激振动。 W振出振出W振入,振入,即在力与位

107、移的关系曲线中,振出过程曲线的包络范围要大于振入过程即在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中,振出过程曲线的包络范围要大于振入过程曲线的包络范围。曲线的包络范围。如图如图5.12中,对于振动运动轨迹上任一点而言,振动系统在振出中,对于振动运动轨迹上任一点而言,振动系统在振出阶段通过该点的力阶段通过该点的力F振出振出(yi)应大于振入阶段通过同一位置的力应大于振入阶段通过同一位置的力F振入振入(yi) ,因而自激振动的条件也可描述为因而自激振动的条件也可描述为F振出振出(yi)F振入振入(yi)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自激振动机理的分析自激振动机理的分析根据自激振

108、动的产生条件,可以分析工艺系统是否能够产生和维根据自激振动的产生条件,可以分析工艺系统是否能够产生和维持自激振动。持自激振动。以切削加工出现的再生性颤振为例,本次以切削加工出现的再生性颤振为例,本次(转转)切削产生的振纹与切削产生的振纹与前次前次(转转)的振纹基本上是不可能完全同步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的振纹基本上是不可能完全同步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如图位差,如图5.13。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定义前次切削残留的振纹与本次切削的振纹间的相位差为定义前次切削残留的振纹与本次切削的振纹间的相位差为,且两次切削,且两次切削的产生的振动幅值相等,则前

109、次切削和本次切削的振动方程分别为的产生的振动幅值相等,则前次切削和本次切削的振动方程分别为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瞬时切削厚度瞬时切削厚度a(t)和切削力和切削力F(t)的表达式为的表达式为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振动的一个周期内,切削力对振动系统所做的功为在振动的一个周期内,切削力对振动系统所做的功为其中,其中,V(t)为振动速度,而为振动速度,而 为切削力与轴的夹角。为切削力与轴的夹角。分析上式可知,切削力对振动系统作功的性质取决于相位差分析上式可知,切削力对振动系统作功的性质取决于相位差 的数值。的数值。00

110、 时,切削力对振动系统作正功,振动系统因有能量输入使得振时,切削力对振动系统作正功,振动系统因有能量输入使得振动状态得以维持,系统将有再生型颤振产生;动状态得以维持,系统将有再生型颤振产生; = = /2/2时,振动系统外部输入的能量最大,再生型颤振最为强烈;时,振动系统外部输入的能量最大,再生型颤振最为强烈; 22 时,振动系统将消耗能量,振动状态趋向衰减,从而工艺系时,振动系统将消耗能量,振动状态趋向衰减,从而工艺系统趋向稳定。统趋向稳定。(不可能出现不可能出现)时,振动系统没有外部能量输入,切削厚度基时,振动系统没有外部能量输入,切削厚度基本保持不变,切削力基本稳定。本保持不变,切削力基

111、本稳定。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切削厚度变化效应引起的再生型颤振也称为再生切削效应。切削厚度变化效应引起的再生型颤振也称为再生切削效应。为了描述前次切削残留振纹对本次切削厚度变化的影响程度,通常引为了描述前次切削残留振纹对本次切削厚度变化的影响程度,通常引入重叠系数入重叠系数的概念,即的概念,即式中,式中, bdn-1为前次切削残留振纹的宽度,单位为前次切削残留振纹的宽度,单位m;bDn为本次切削层为本次切削层的公称宽度,单位的公称宽度,单位m。重叠系数重叠系数反映了再生切削效应的程度,反映了再生切削效应的程度, 值越小则产生再生型颤振值越小则产生再生型

112、颤振的可能性越小。一般加工情况下,的可能性越小。一般加工情况下,0 1。在自由正交切削条件下,重。在自由正交切削条件下,重叠系数叠系数 =1。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5.3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实际上,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完全实际上,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完全避免或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经过机械加工后不避免或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经过机械加工后不可能获得完全理想的零件表面,但通过合理地制订、控制机械加工可能获得完全理想的零件表面,但通过合理地制订、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以及采取一

113、定的改善措施,保证所要求的加工表面质量工艺过程,以及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保证所要求的加工表面质量是能够实现的。是能够实现的。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改善工件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改善工件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消减工艺系统的振动。消减工艺系统的振动。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1. 减小表面祖糙度的措施减小表面祖糙度的措施1) 减小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措施减小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措施(1)根据工件材料、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刀具材料,选用与工件亲)根据工

114、件材料、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刀具材料,选用与工件亲和力小的刀具材料,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和力小的刀具材料,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2)对工件材料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细化晶粒、均匀晶粒组织,)对工件材料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细化晶粒、均匀晶粒组织,减小表面粗糙度。减小表面粗糙度。(3)在工艺系统刚度足够时,适当地采用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较)在工艺系统刚度足够时,适当地采用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较小的副偏角,或采用较大的前角加工塑性大的材料,提高刀具的刃磨质小的副偏角,或采用较大的前角加工塑性大的材料,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减小刀具前、后刀面的粗糙度数值,均能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量,减小刀具前、后刀面

115、的粗糙度数值,均能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4)选择高效切削液,减小切削过程中的界面摩擦,降低切削区温)选择高效切削液,减小切削过程中的界面摩擦,降低切削区温度,可减小切削变形,抑制鳞刺和积屑瘤的产生,减少表面粗糙度。度,可减小切削变形,抑制鳞刺和积屑瘤的产生,减少表面粗糙度。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5)根据工件材料、磨料等选择适宜的砂轮硬度,选择与工件)根据工件材料、磨料等选择适宜的砂轮硬度,选择与工件材料亲和力小的磨料,或采用适宜的弹性结合剂的砂轮及增大砂轮的宽度材料亲和力小的磨料,或采用适宜的弹性结合剂的砂轮及增大砂轮的宽度等,均可降低表面粗糙度。

116、等,均可降低表面粗糙度。 (6)修整砂轮,去除外层已钝化的磨粒)修整砂轮,去除外层已钝化的磨粒(或被磨屑堵塞的一层胶或被磨屑堵塞的一层胶粒粒),从而保证砂轮具有足够的等高微刃。另外也要注意砂轮的平衡。,从而保证砂轮具有足够的等高微刃。另外也要注意砂轮的平衡。 (7)正确选择磨削用量,避免磨削区温度过高,防止工件表面)正确选择磨削用量,避免磨削区温度过高,防止工件表面烧伤,可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烧伤,可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 2) 减小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减小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对于表面质量要求极高的零件,在经过普通切削、磨削等方法加工后,对于表面质量要求极高的零件,在经过普通切削、磨削等方法加工

117、后,还需要采用适当的特殊加工方法来提高其表面质量。还需要采用适当的特殊加工方法来提高其表面质量。超精密切削和低粗糙度磨削加工。超精密切削和低粗糙度磨削加工。超精密加工、珩磨、研磨等方法作为最终加工工序。超精密加工、珩磨、研磨等方法作为最终加工工序。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改善表面层物理力学的工艺措施改善表面层物理力学的工艺措施表面强化工艺可使材料表面层的硬度、组织和残余应力得到改善,表面强化工艺可使材料表面层的硬度、组织和残余应力得到改善,从而降低表层粗糙度值,提高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常用的方法主从而降低表层粗糙度值,提高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常

118、用的方法主要有表面机械强化、化学热处理及加镀金属等。要有表面机械强化、化学热处理及加镀金属等。机械强化工艺机械强化工艺是一种简便、有明显效果的加工方法,因而应用十是一种简便、有明显效果的加工方法,因而应用十分广泛。分广泛。机械表面强化机械表面强化是通过冷压加工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是通过冷压加工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以提高硬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并在表面层消除残余拉应力并产形,以提高硬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并在表面层消除残余拉应力并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强化工艺。生残余压应力的强化工艺。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1) 喷丸强化喷丸强化 喷丸强化喷丸强

119、化是采用特定设备,将大量的一定当量直径是采用特定设备,将大量的一定当量直径(一般为一般为0.2 mm 4mm)的珠丸进行加速后,向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喷射,从而使工件表的珠丸进行加速后,向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喷射,从而使工件表面层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引起表层冷作硬化并产生残余压应力的一面层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引起表层冷作硬化并产生残余压应力的一种表面强化工艺。种表面强化工艺。喷丸强化喷丸强化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珠丸可以是铸铁的,或者是砂石、玻璃丸、钢丸,甚至是切成小珠丸可以是铸铁的,或者是砂石、玻璃丸、钢丸,甚至是切成小段的钢丝段的钢丝(使用一段之后

120、,自然变成球状使用一段之后,自然变成球状)。对于铝质工件,为避免表面。对于铝质工件,为避免表面残留铁质微粒而引起电解腐蚀,宜采用铝丸或玻璃丸。残留铁质微粒而引起电解腐蚀,宜采用铝丸或玻璃丸。喷丸强化喷丸强化主要用于强化形状复杂或不宜用其它方法强化的工件,主要用于强化形状复杂或不宜用其它方法强化的工件,例如板弹簧、螺旋弹簧、连杆、齿轮、曲轴、焊缝等。在磨削、电镀等例如板弹簧、螺旋弹簧、连杆、齿轮、曲轴、焊缝等。在磨削、电镀等工序后进行喷丸强化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些工序残留的、有害的残余拉应工序后进行喷丸强化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些工序残留的、有害的残余拉应力。当表面粗糙度值要求较小时也可在喷丸强化后再进行

121、小余量磨削,力。当表面粗糙度值要求较小时也可在喷丸强化后再进行小余量磨削,但要注意磨削加工的温度,以免影响喷丸的强化效果。但要注意磨削加工的温度,以免影响喷丸的强化效果。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 滚压加工滚压加工滚压加工滚压加工是利用经过淬硬和精细研磨过的滚轮或滚珠,在常温状是利用经过淬硬和精细研磨过的滚轮或滚珠,在常温状态下对金属表面进行挤压,将工件表层的原有凸起的部分向下压,凹下态下对金属表面进行挤压,将工件表层的原有凸起的部分向下压,凹下部分往上挤,使其产生塑性变形,逐渐将前工序留下的波峰压平,从而部分往上挤,使其产生塑性变形,逐渐将前工序留下

122、的波峰压平,从而修正工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同时使工件表面金属组织细化,形成残修正工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同时使工件表面金属组织细化,形成残余压应力。余压应力。典型滚压加工示意图如图所示。典型滚压加工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滚压加工可降低表面粗糙度等级,提高表面硬度,使零件的承载滚压加工可降低表面粗糙度等级,提高表面硬度,使零件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对于有应力集中的零件能力和疲劳强度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对于有应力集中的零件(如有如有键槽或横向孔的轴键槽或横向孔的轴),效果尤为显著。,效果尤为显著。滚压加工可加工外圆、

123、内孔、平面以及成形表面,通常在普通车滚压加工可加工外圆、内孔、平面以及成形表面,通常在普通车床、转塔车床或自动车床上进行。床、转塔车床或自动车床上进行。滚压加工操作方便,工具结构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生产率高、滚压加工操作方便,工具结构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生产率高、成本低,所以应用广泛。成本低,所以应用广泛。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 消减工艺系统的振动消减工艺系统的振动根据机械加工过程中振动产生的原因、机理和条件,可相应的手根据机械加工过程中振动产生的原因、机理和条件,可相应的手段对工艺系统的振动进行避免、抑制或消除。段对工艺系统的振动进行避免、抑

124、制或消除。通常控制振动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通常控制振动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消除或减弱产生工艺系统振动的条件;消除或减弱产生工艺系统振动的条件;改善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增强工艺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增强工艺系统的稳定性;采取减振装置。采取减振装置。1) 消除或减弱产生工艺系统振动的条件消除或减弱产生工艺系统振动的条件不同类型振动的激振机理和条件不同,因此在消减工艺系统振动不同类型振动的激振机理和条件不同,因此在消减工艺系统振动时必须首先进行诊断,判定振动类型、查找振源后进行振动控制。时必须首先进行诊断,判定振动类型、查找振源后进行振动控制。对于受迫振动而言,振动的频率为干扰力

125、的频率或其整数倍,振对于受迫振动而言,振动的频率为干扰力的频率或其整数倍,振源诊断相对容易。源诊断相对容易。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通常采用以下途径抑制和控制振动。通常采用以下途径抑制和控制振动。(1)减少或消除振源的激振力减少或消除振源的激振力 振动的振幅和激振力的大小成正比,故而减小振源的激振力可直振动的振幅和激振力的大小成正比,故而减小振源的激振力可直接减小振动,即在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振源的影响。对于高速旋转的零件接减小振动,即在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振源的影响。对于高速旋转的零件必须进行静、动平衡,尽量消除旋转不平衡产生的干扰力。设法提高传必须进行静、动

126、平衡,尽量消除旋转不平衡产生的干扰力。设法提高传动机构的稳定性,改善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轴承等传动装置的动机构的稳定性,改善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轴承等传动装置的传动缺陷。对于高精度机床,尽量少用或不用可能产生振源的传动元件,传动缺陷。对于高精度机床,尽量少用或不用可能产生振源的传动元件,并使动力系统并使动力系统(如液压或气压动力系统如液压或气压动力系统)与机床本体分离,地基分开布置。与机床本体分离,地基分开布置。为消除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可采用较平稳的、质量较小的换向结构,为消除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可采用较平稳的、质量较小的换向结构,并注意动力学特性。并注意动力学特性。(2)调

127、节振源频率调节振源频率 工艺系统发生共振时危害最大,因而应尽可能使旋转件的频率或工艺系统发生共振时危害最大,因而应尽可能使旋转件的频率或受迫振动的频率远离机床加工系统中较弱模态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开共受迫振动的频率远离机床加工系统中较弱模态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开共振区,使工艺系统各部件在准静态区或惯性区工作。振区,使工艺系统各部件在准静态区或惯性区工作。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隔振)隔振 在振动的传递路线中,安放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以吸收振在振动的传递路线中,安放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以吸收振源能量,达到减小振源危害的目的。源能量,达到减小振源危害的目

128、的。隔振有两种方式,隔振有两种方式,阻止机床振源通过地基外传的主动隔振,阻止机床振源通过地基外传的主动隔振,阻止外干扰力通过地基传给机床的被动隔振。阻止外干扰力通过地基传给机床的被动隔振。常用的隔振材料有橡皮垫片、金属弹簧、空气弹簧、泡沫、乳胶、常用的隔振材料有橡皮垫片、金属弹簧、空气弹簧、泡沫、乳胶、软木、矿渣棉、木屑等。软木、矿渣棉、木屑等。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消除和减弱自激振动产生的条件措施如下。消除和减弱自激振动产生的条件措施如下。(1)调整振动系统小刚度主轴的位置)调整振动系统小刚度主轴的位置 合理配置小刚度主轴的位置,使小刚度主轴位于切削

129、力和加工表面法线合理配置小刚度主轴的位置,使小刚度主轴位于切削力和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范围之外,可抑制振型耦合型自激振动的发生。如图方向的夹角范围之外,可抑制振型耦合型自激振动的发生。如图5.15所示,所示,不同的尾座结构其小刚度主轴位置不同。不同的尾座结构其小刚度主轴位置不同。配置小刚度主轴的位置可通过调整主轴系统、进给系统的间隙,改进机配置小刚度主轴的位置可通过调整主轴系统、进给系统的间隙,改进机床的结构或合理安排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等。床的结构或合理安排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等。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合理安排主切削力方向)合理安排主切削力方

130、向 考虑振型耦合对振动的影响时,配置刚度主轴的位置是为了避免切考虑振型耦合对振动的影响时,配置刚度主轴的位置是为了避免切削力激起小刚度模态,同理可使切削力的方向与系统最大刚度方趋于一削力激起小刚度模态,同理可使切削力的方向与系统最大刚度方趋于一致,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如车削时采用反向切削。致,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如车削时采用反向切削。2) 改善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增强工艺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增强工艺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工艺系统刚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可有效地改善工艺系统的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可有效地改善工艺系统的抗振能力和稳定性。抗振能力和稳定性。(1)增加机

131、床刚度对提高抗振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增加机床主轴)增加机床刚度对提高抗振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增加机床主轴部件、刀架部件、尾座部件和床身的刚度。需要注意的是,增强刚度的部件、刀架部件、尾座部件和床身的刚度。需要注意的是,增强刚度的同时应尽量减小部件的质量,这是结构设计一个重要的优化原则。同时应尽量减小部件的质量,这是结构设计一个重要的优化原则。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增加工艺系统阻尼增加工艺系统阻尼 在共振区及其附件区域,阻尼对振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工艺系统的阻尼在共振区及其附件区域,阻尼对振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工艺系统的阻尼主要来自零部件材料的内阻尼、

132、结合面上的摩擦阻尼以及其它附加阻尼。增主要来自零部件材料的内阻尼、结合面上的摩擦阻尼以及其它附加阻尼。增大工艺系统的阻尼,可选用内阻尼比较大的材料制造加工设备或零件,如铸大工艺系统的阻尼,可选用内阻尼比较大的材料制造加工设备或零件,如铸铁内阻尼比钢大,所以多用于机床的床身、立柱等大型支承件。此外,还可铁内阻尼比钢大,所以多用于机床的床身、立柱等大型支承件。此外,还可把高阻尼的材料附加到零件上,提高抗振性,如图把高阻尼的材料附加到零件上,提高抗振性,如图5.16所示。所示。机床阻尼大多来自零部件结合面间的摩擦阻尼,有时可占到总阻尼的机床阻尼大多来自零部件结合面间的摩擦阻尼,有时可占到总阻尼的80

133、%。所以对于机床的活动结合面,要注意间隙调整,必要时施加预紧力以。所以对于机床的活动结合面,要注意间隙调整,必要时施加预紧力以增大摩擦;而对于固定结合面,可选用合理的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等级、增大摩擦;而对于固定结合面,可选用合理的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等级、结合面上的比压以及固定方式等来增加摩擦阻尼。结合面上的比压以及固定方式等来增加摩擦阻尼。 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 采取减振和隔振装置采取减振和隔振装置减振和隔振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振动带来的影响。减振和隔振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振动带来的影响。减振装置减振装置是提高工艺系统抗振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34、。减振装置的是提高工艺系统抗振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减振装置的类型很多,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类型很多,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被动式被动式和和主动式主动式两大类。两大类。被动式减振器被动式减振器,也称作,也称作阻尼器阻尼器,它是用阻尼来吸收、耗散振动的,它是用阻尼来吸收、耗散振动的能量。能量。主动式减振器主动式减振器,也简称为,也简称为减振器减振器。它是向振动系统输入能量进行。它是向振动系统输入能量进行强制性补偿。实际中,有些减振装置是主被动的复合形式。强制性补偿。实际中,有些减振装置是主被动的复合形式。常用的减振装置分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常用的减振装置分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摩擦式减振器)摩擦

135、式减振器 摩擦式减振器利用固体或液体的摩擦阻尼来消耗振动的能量。摩擦式减振器利用固体或液体的摩擦阻尼来消耗振动的能量。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动力式减振器)动力式减振器 动力式减震器动力式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附加质量的动力作用,使其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附加质量的动力作用,使其作用在主振系统上的力或力矩与激振力的力矩相抵消。用在主振系统上的力或力矩与激振力的力矩相抵消。一般镗床上采用一般镗床上采用动力式阻尼器动力式阻尼器消除镗杆的振动,如图所示。消除镗杆的振动,如图所示。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3)冲击式减振器)

136、冲击式减振器 冲击式减振器由一个与振动系统刚性连接的壳体和一个在壳体内冲击式减振器由一个与振动系统刚性连接的壳体和一个在壳体内自由冲击的质量块所组成,当系统振动时,自由质量块反复冲击壳体,自由冲击的质量块所组成,当系统振动时,自由质量块反复冲击壳体,以消耗振动能量,达到减振的目的。如图以消耗振动能量,达到减振的目的。如图5.18所示。所示。冲击式减振器虽然具有因碰撞产生噪声的缺点,但其结构简单、冲击式减振器虽然具有因碰撞产生噪声的缺点,但其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在较大的频率范围内部都适用,所以应用较广。质量轻、体积小,在较大的频率范围内部都适用,所以应用较广。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综上所述的各种工艺措施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工件的加工表面综上所述的各种工艺措施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工件的加工表面质量,但零件的使用性能与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两者密切相关,质量,但零件的使用性能与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两者密切相关,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工艺和工序。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工艺和工序。第5章加工表面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常同立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习题及思考题习题及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