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840577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一、总论x 地处 x 中部偏东,位于北纬 27 25 18-27 56 20 ,东经 115 49 -116 17 30 ,x 西部,东北接 x,东西毗 x,西南邻 x,西北连 x。县境总面积 1520 平方公里,总人口 38 万;下辖 7 镇 8 乡, 161 个村居(委)会。共有耕地 45.45 万亩,林地 150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60.75% 。近年来,全县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 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但由于畜禽养殖业在建设初期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甚至一些养殖场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中心村庄周边;同时,畜禽养

2、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滞后,环保治理设施不全,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和农村脏乱差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农村人居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也造成干部、群众和养殖户三者之间关系紧张,尤以肉鸡、生猪养殖污染为重。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保护水体和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现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x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 x 畜牧业发展现状,编制本 x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二、目的与意义1. 目的按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业结构、布局和规模,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和规划定点要求规范

3、畜禽养殖场建设,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促进全县畜禽养殖业稳定、 健康、持续发展。2. 意义编制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符合中央及省、市工作要求,符合现代畜禽养殖业健康生态养殖需要, 也有利于加强对全县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和工作指导。 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体系, 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纳入本地区环境保护规划中, 便于对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有利于在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时, 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有利于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及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实行综合利用优先,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

4、化的原则, 推行清洁生产, 不断提高畜禽养殖管理和污染防治水平;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新农村建设,保障我县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指导思想坚持以 “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x 会议精神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结合全县生态建设规划要求,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 限养区和可养区, 调整优化畜禽养殖业生态布局,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全县畜禽养殖业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四、基本原则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2. 坚持谁污染

5、、谁治理原则。3. 坚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原则。4. 坚持畜禽养殖总量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原则。5. 坚持对无治理条件、 不治理或治理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养殖场依法拆除的原则。6. 坚持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原则。7. 坚持对未批新(扩)建养殖场坚决拆除原则。8. 坚持养殖量超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坚持养殖减量化原则。9. 坚持乡(镇)属地管理原则。10. 坚持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原则五、规划目标1. 总体目标到 x 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以上、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以上,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到遏止、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根本性好转,其中年出栏生猪500 头以上

6、、存栏奶牛 100 头以上、年出栏肉牛 50 头以上、年出栏羊 100 只以上、存栏蛋鸡 (种鸡 )2000 羽以上、年出栏肉鸡 1 万羽以上、存栏蛋鸭 1000 羽以上、年出栏肉鸭 2000 羽以上、存栏鹅 500 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须建有配套的粪污处理与利用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 禁养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搬迁或依法关闭或转产。2. 具体目标2.1 禁养区治理目标禁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于x 年 11 月底前完成关停搬迁,并严禁在禁养区内新建各类畜禽养殖场。2.2 限养区治理目标 x 年 12 月底前全面拆除限养区内未经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 x 年 12 月底前关闭、拆除无治理条

7、件或未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养殖场。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 x 年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90% 以上、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 以上限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2.3 可养区治理目标 x 年 12 月底前全面拆除可养区内未经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 x 年 12 月底前关闭、拆除无治理条件或未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养殖场。合理规划布局、从严审批新、改、扩建养殖场,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规模、 饲养密度、环境承载能力和卫生防护距离等控制标准。到 x 年,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 以上、废弃

8、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以上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性畜禽养殖场,实现区域养殖密度、规模和结构的合理配置,促进畜牧业有序、健康发展。六、畜禽养殖现状1. 基本情况截止至 x 年 3 月底,x 一季度出栏生猪 5.7 万头,出栏肉牛 0.205 万头,出栏肉鸡 1298.7 万羽,出栏肉羊 0.087 万头,规模化畜禽养殖已经成为 x 畜禽养殖行业的重中之重。2. 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布局截止至 x 年 3 月底,经市监部门注册并备案的 x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有 65 家,其中生猪养殖场 31 家、肉鸡养殖场 25 家、肉羊养殖场 2 家、肉牛养殖场 7 家;在禁养区的养殖场有 6 家,限养区的

9、养殖场有 10 家,可养区的养殖场有 49 家。3. 企业治理现状针对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多次的摸底调查、监察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 x 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现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规模较小,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二是规模较小,污染治理设施只有简单的处理工艺。三是企业有污染治理设施但未正常使用或停止使用。四是企业有污染治理设施正常投入使用。七、问题分析1. 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县规模化养殖发展由来已久,很多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没有配套完善的污染治理设施, 有的仅仅只有一些简易的沉淀池和氧化塘,远远满足不了养殖废水处理要求。2. 污染源点多面广。我县规模化养殖企业星罗棋布于全县各地,这

10、不仅不利于集中治理,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3. 监管力度不到位。我县规模化养殖企业数量多,分布广,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 因此某些企业虽然配套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 但却没有正常使用或停止使用。八、治理措施1. 在畜禽产业规模扩张上, 遵循“控制县域总量、 坚持区域限制、合理优化结构”原则。控制县域总量, 即全县范围内, 规模化畜禽养殖总量上限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切忌盲目的扩大规模, 必须坚持在环境控制总量许可的前提下有序发展;坚持区域限制, 即畜禽养殖在生产布局上, 必须自觉规避我县主要水源地和具有特殊用途规划用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在风景名胜区、河流上游源头地区、 城镇建设区域及农村居民区等地,

11、 必须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对已建设的项目要逐步采取关停、 取缔或者异地搬迁等处置措施;合理优化结构, 即通过企业横向联合、 兼并等优胜劣汰市场机制和畜禽产业集团的内部优化, 实现养殖企业的结构重组, 改变目前“点多面广、乱铺摊子”的不良局面。2 、在畜禽产业污染治理上,遵循“合理进行场区布局、选择适宜处理工艺、倡导废弃物无害化”原则。合理进行场区布局,即新、改、扩建养殖企业应实现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隔离, 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应设在养殖场的生产区、 生活管理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养殖场应当建立完备的排水设施并保持畅通; 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制, 防止雨季污水满溢污染周围环境; 加强

12、污水输送管网的管理, 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等。选择适宜处理工艺, 即选用粪污处理工艺时, 应根据养殖场的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粪污收集方式、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排水去向等因素确定工艺路线及处理目标, 并应充分考虑养殖废水的特殊性,在实现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的情况下, 优先选择低成本运行的处理工艺。倡导废弃物无害化,即对于周边有农田可消纳粪肥的畜禽养殖场,可采用“自然堆积发酵工艺”生产粪肥,或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生产有机肥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于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肥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可采用相对集中的处理处置方式,如“高温好氧堆肥工艺” (目前较成熟的工

13、艺有条垛和槽式堆肥工艺、机械滚筒式堆肥工艺等)或“厌氧发酵 - 好氧堆肥工艺”(目前较成熟的工艺有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工艺 CSTR 等)制备商品有机肥, 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最终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3. 在畜禽产业配套发展上, 遵循“复合共生模式、 现代农业技术、突出地方特色”原则。从生产、资源、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来分析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产业化发展,不难发现, 养殖废水排放作为生产的能量流出,如果不能实现转化而进入外部环境, 就产生生态负效应; 如果通过利用而实现转化,则形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和资源转化。 因此应该在养殖业配套发展上寻求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具体实践上, 就是借鉴生态系统能

14、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原理,通过构建畜禽配套产业, 实现畜禽养殖业、经济林果业(如油茶、毛竹),水产养殖业(如珍珠鱼类、水生经济植物)、高效经济作物(如瓜、果、蔬菜、粮食)等农业产业的相互配套。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建设一批生态农业基地,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谷壳、木屑和生物菌的有机处理与畜禽废水厌氧发酵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 并向各配套产业转化, 为各配套产业提供能源资源, 达到畜禽养殖业与农林、水果、蔬产业的互利共生目的,达到畜禽养殖业向外界环境最小的污染排放目标。在构建畜禽产业配套的农业产业过程中,要注重解决好二个问题: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来建设生态农业基地, 对基地的土壤成份气候条件、物种选择、耕作管理以及基础建设等进行系统合成,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协调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从实际出发,挖掘地方特色产品;引进优秀适宜品种,来不断优化农林渔等产品结构, 重点发展中高档淡水鱼类、 地方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