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甲襞微循环实验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8243513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甲襞微循环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作报告之甲襞微循环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作报告之甲襞微循环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作报告之甲襞微循环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作报告之甲襞微循环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甲襞微循环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甲襞微循环实验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微循环讲解及实操】微循环讲解及实操血液循环一、定义:血液由心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又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 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二、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两部分组成。心脏位于胸腔内,在隔以上居二肺之间,约有 2/3在中线左侧,1/3 在中线右侧,其大小相当于本人拳头。心脏是人体内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肌性泵)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大动脉、中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 静脉、中静脉、上下腔静脉,心脏和血管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 血液在其中流动。三、循环路线: 血液循环又分为相互连接的两部分即: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

2、式同时进行的,是血液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连接 心房的血管称静脉,故连接左心房的肺静脉装的是动脉血,连接心 室的血管称动脉,故连接右心室的肺动脉装的静脉血)。详见附录:人体血液微循环图微循环微循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由微循环的基础研究、临床应 用及血液流变学三大部分组成。它是利用微循环的理论与技术直接 观测人体微循环的变化。、 微循环定义 微循环是循环系统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组成部分,是指血液 由微动脉流经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微静脉的循环。由于 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 此称为微循环。二、微循环生理特点 1、管径很细,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

3、之一;2、血管很长,一个成人的微血管连结起来约为 9.6 万公里,可以绕 赤道周径二周半;3、血流很慢,由于压力低所以血流0.41 毫米/秒;4、管壁很薄,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外面的基膜,约为一白纸的 1% 厚度; 5、数量众多,全身约有 100多亿根。三、微循环的功能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向组织送氧气和养料,同时也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是直接进行物质 交换的重要场所;微循环还具有信息传递和能量传递的功能。 人体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因此 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远远不够得,还必须依靠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性 活动才能将血液灌注进细胞,同时因为

4、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 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规律,驱动着微血管内的血流,起到第二次调 节供血的作用,因此微循环又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四、微循环与疾病.=J微循环是生命最基本的保证。人体额任何器官,任何部位都必须有 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微循环。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若微 循环不通畅就好像灌溉秧田的水渠堵塞,秧苗得不到水分就会枯死 一样,人体微循环功能障碍时机体产生疾病和早衰、早逝的直接原 因。前苏联一位著名医学家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识到没意 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况直接影响 疾病的治疗。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就极易发生故障,

5、而一旦微循环发生 了障碍,微血流中的水份或有形物质渗出即出现水肿,微循环周围 的感觉末梢受其影响而感觉局部的酸痛、麻木、发冷;局部组织得 不到新鲜的血液供应,会缺氧,缺乏营养物质而处于病理状态;局部也会因为代谢产物不能清除而刺激末梢感觉疼痛。微循环障碍的核心理论是:血气不足不同的器官、组织缺血功 如血气能量一天比一天高,健康状况就一天天好转,终至痊愈。 微 循环障碍所引发的常见疾病: 改善微循环仅仅是针对发病中的一个环节起作用,对某些疾病可能 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可能医治百病。能受障加重血气不足产生不同的常见病、性病。如血气能量一天比一天低,健康状况就一天天恶化,最终走向死亡;相反的,甲襞微循环

6、=.=J一、观察人体微循环 目前虽然观察人体微循环的部位有十余个,但最常用并且能代表全 身微循环状态的主要是甲襞和眼球结膜两个部位。其中甲襞是观测 人体微循环状态的最好窗口。因为甲襞是覆盖在手指甲根部的皮肤 皱褶。其表皮薄,透光性好,微血管表浅。上皮下为真皮乳头,每 个乳头内一般有一支毛细胞血管走向表皮,逐渐与表皮平行,在显 微镜下容易看见。此外,观察手指甲襞十分方便。因此,甲襞便成 为临床微循环观察最常用部位。二、甲襞微循环的基本知识 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位的皮肤皱折。甲襞表面为鳞状上皮覆盖, 其中有皮肤真皮突起形成的乳头,每一乳头区一般有 1-3 支毛细血管 此毛细管呈袢状,因此称其为毛细

7、血管袢。毛细血管袢由较细的输入支,袢顶和较粗的输出支组成,正常大多 呈“发夹”状。血流从输入支基底部流入,经袢顶从输出支基底部流 出。流入毛细血管输入支的血流来自细动脉,回收输出支血液的是 细动脉。三、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方法1、仪器、设备 进行人体甲襞微循环检查需要以下主要仪器:1)、显微镜:微循环专用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或普通显微镜均可选 用,常用倍数为 40100;3)、4)、 测器5)、2)、光源:要求照度好,聚光好,温度低的光源,光源产生的温度 不宜超过体温为宜;目镜测微尺:选用刻度细的,使用前必须经过标准核对; 照相、录像设备:显微镜可连接照相机、摄像机、录像机及检 固定托架:宜保持手臂

8、姿势自然,并与心脏同高,减少手指颤 动。有条件还可配置光点扫描仪血流测速仪或微循环多参数仪。2、检测条件1)检查室温度和温度应保持相对恒定,检查室温度应保持在 22 24C,相对湿度70%左右;2)、受检查者一般取坐位,手的高度应与心脏同高;3)、备石蜡油或香柏油,在甲襞皮肤处滴 1-2滴。、检查一般应在 上午或下午,复查最好在同一时间。3、检查对象1)、检查前一小时避免激烈活动或重体力劳动2)、检查前休息 1530分钟。3)、检查前禁服对心血管有影响的药物。4)、检查前一小时不吸烟、不洗手、不吃东西。5)、注意女同志经期时的影响。四、甲襞微循环的观测指标 有三态:毛细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流态,

9、毛细血管周围状态。1、毛细血管形态: 1)、管袢清晰度:管袢清晰度是镜下观察甲襞毛细血管不可缺少的指标。甲襞是手指远端的皮肤,由于职业或工作的原因(如搬运工 人、清洗工人等),经常接受不同刺激,引起表皮增生,角化层增 厚,皮肤粗糙,致使表皮透光性减退,造成管袢模糊不清,约 4.1- 10%正常人的管袢模糊。 正常人甲襞毛细血管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管袢清晰可见。 异常状态:排列紊乱,管袢模糊。2)、管袢数:微循环检测中,管袢数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远心端第一排血管袢中部 1/2 以上为管袢计数区,低于此线者不计, 模糊不清者不计,计数时不应改变焦距,以免将不同深度的另一排 管袢计入。计数每

10、毫米内的管袢数,取三个视野的平均值;凡 1mm 内的所有管袢数均应计入。正常值:8-10(7-9)根/视野(第一排)异常:a、袢增多:缺氧、慢性肺心病。b、袢减少:血压下降,循环血量不足。末梢血管收缩(细动脉收缩) 感染性休克等。3)、管径:测量部位为血管袢的中部,要避开节段性扩张或收缩处。正常人输入枝与输出枝之比为: 1.5-2。异常:a、管径增宽:高血压及冠心病(早期)袢细长,部分病例输 出枝扩张。高血压、冠心病伴有高脂血症,血流粘度增加,输出枝,l=ib、管径变窄: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由于动脉压升高,毛细血管 阻力增加,管袢特别是输入枝管径明显变窄。血压低,房间隔缺血,严重贫血。(因血

11、液灌流量减少,管袢变细)4)、管袢形态正常的管袢形态为发夹型(n)、交叉型和畸形,三者比例为6: 3: 1。 异常:交叉型及畸形增多,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高血压、糖尿 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95%异性管袢)5)管袢长度:测量受观察角度,手指的位置、照明等影响较大。 正常: 25cm。异常: a 超长:小动脉硬化,家族高血压史,部分高血压病人(由 于局部血液灌流量大,血流受阻所致)b、缩短、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水肿、休克。 2、毛细血管流态1)、流速:线流、线粒流、粒线流、粒流、粒缓流、粒摆流、停滞。 线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无颗粒感(如塑料带) 线粒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稍有颗

12、粒感(绸带状) 粒线流:血流较快,连续呈线,有明显颗粒感(布带状) 粒流:血流较快,如泥沙流(麻袋状) 粒缓流:血流呈泥沙状,连续缓慢流动。 粒摆流:血流呈泥沙状,前后摆动,仍能向前流动。 停滞:血流停止不动。a、流速增快:生理上:活动、兴奋时。b、 流速减慢:由于毛细血管阻力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减慢。高 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低血压,失学、休克。此外,脱水过 度、疲劳也见。2)、血管运动性:血管自发地出现周期性的管径变化或流速变化的荷,胶体性质改变及血流速度缓慢造成)分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血流不呈线条状,失去光滑,数个红细胞聚集在一起,混 杂流动,有明显颗粒感。 中度:红细胞聚

13、集团块较大,互相间聚集较密切,血流除有明显 颗粒外,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细胞聚集颗粒。 重度:十余个或数十个红细胞聚集成团块,密度较大,外形不规 则,大小不等和血浆分离现象。提示:有感染形病症,糖尿病、肿瘤、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 冠心病、脑血栓、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等。4)、微粒体:包括白色微栓,血小板聚集栓子,红细胞纤维蛋白, 内皮细胞。 白细胞数:在管袢流动的血液中可见小的白色球状物闪烁而过称 为白细胞。检测意义不大,只有极少或极度增多时,可反映机体大 致情况。减少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染。 增多可能正患感染性疾病。白微栓:由血小板聚集或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粘附聚集而成。 白

14、微栓的诊断:a、出现在乳头下静脉丛或明显舒张的输入枝输出枝。【篇二:微循环】微 循 环 知识手册 第一章微循环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活动。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传递活动, 肢节动物是通过组织间隙中的血淋巴进行传递,但进化至哺乳动物 阶段(如人),只有肺和胃肠分别通过气管和食管和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组织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 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 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

15、血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可以直接观测到细动脉、 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淋巴液 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此,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 内的血液微循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为微循环(田牛教授于 1993)。二、微循环的组成血管系统是连续管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 15微米左右的细 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 5-8微米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 入细静脉(8-30 微米),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微血管包括细动脉、 毛细血管、细静脉等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管部分。 从血管壁的结构看,小动脉管壁厚,有内弹力板、一至数层平滑肌 细胞;小静脉管腔大、管壁较厚、内压低。现有材料都证明,不能 通过小动脉、小静脉壁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壁的基本结构是内 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组成。细静脉管腔增大,外周细胞向平 滑肌转化。细动脉管壁稍厚有一层平滑肌细胞。毛细血管、细静脉 以及细动脉的管壁结构适合于物质通过。大量医学实验工作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及毛细淋巴管 是血液、淋巴液和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血管是血管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与循环血液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