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计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8229442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发布单位:宣传部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中国教育报 点击率: 发表日期:2011-03-08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 迫切需要提升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 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将推动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就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 问:

2、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有句名言:“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居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很多国家都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把培养未 来工程师作为重要战略目标。请问中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答: 党的十七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工程技术人才, 国家未来发展急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这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动服务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第一, 走中国特色新型

3、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 培养一大批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是工程教育主动服务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 第二,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 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科学发现未知, 工程创造未来, 创新引领世界。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是引领科技、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必须加大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推进工程

4、教育改革,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为下一步在岗位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国家间的竞争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美国布什政府把维持美国在科技和工程领域的领袖地位写入美国竞争力计划,并投入大量经费支持工程教育的发展。奥巴马总统也提出让“有数学才能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工程领域,另一些人进入计算机设计领域”。欧盟委员会在世纪之初提出了建设世界最具创新活力地区的目标,先后推出3项大型工程教育改革计划,即“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加强欧洲工程教育”、“欧洲工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

5、国际规则、适应对外开放、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增强综合国力的现实要求。 第四, 率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使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目前, 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3所, 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 研究生47万人, 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我国工程学科本科以上毕业生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 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面向未来工程的需求和未来工程人员的素质要求, 我们要着力解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性” 和“创新性” 不足的问题

6、, 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与实践创新性并重,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问:率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请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提出了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 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标准等5项任务。提出了建立多部门联合实施的组织领导体系, 设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改革工程教育

7、教师职务聘任、考核与培训制度, 制定鼓励高校和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若干政策等保障措施。 在这里, 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 第一是卓越, 一般情况下卓越是非常杰出的意思, 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卓越是相对概念, 意思是各种类型的工程师都可以追求卓越, 都可以很优秀, 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 第二是工程师, 严格意义上的工程师是指那些具有工程师执业资质的或者具有工程师职称的人才, 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工程师是泛指高等学校培养的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 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技术人才。 第三是教育和培养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说

8、, 教育和培养的内涵基本一致, 都是要按照一定的目的, 对人施加影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的教育主要指的是高校阶段的教育过程, 培养主要指学生在企业社会阶段的培养过程。教育和培养并列, 强调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也可以叫做“卓越计划”, 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一批工程师后备人才。具体表述为: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向工业界, 就是要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为

9、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 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面向世界,就是要为“走出去” 战略服务, 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面向未来,就是要为未来发展服务, 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 “卓越计划” 提出的目标之二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具体表述为:以实施“卓越计划” 为突破口, 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 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计划” 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 一是创立高校与

10、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其目的是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 建立高校和行业企业间的制度化联系。 二是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要改革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灌输式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扭转实践环节逐渐弱化的趋势。在教学方法上, 强调要推进研究性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要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实践环节上,强调要到企业学习一年左右的时间,面向工程实践完成毕业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改变高校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薄弱的状况,通过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经验,建设由企业高级工程技

11、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其目的是要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为适应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五是制定“卓越计划” 人才培养标准。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业界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要求, 建立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依据和准则。 对照“卓越计划” 的总体目标, 5项任务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前提; 制定培养标准则是基础; 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 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关键; 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是支撑。 “卓越计划” 预期使参与学校达到

12、开设有工科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的20%左右, 使进入计划的本科生占到工科专业本科生的10%左右、研究生占到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的50%左右。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个层次, 培养现场生产服务型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实施的领域既包括传统产业, 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参与“卓越计划” 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学) 会、高校、企业和学生。基本原则是自愿参与。 问:“卓越计划”的核心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突出表现在行业参与管理、企业参与培养两个方面。请问

13、“卓越计划”将在哪些方面有重大突破? 答: 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对学生实习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 使得学生实习问题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已经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由于在安全生产、学生人身安全、保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都存在较大顾虑,企业往往把接纳学生实习视为一种负担, 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实习的困难。从而形成目前这种一方面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打破原有教育体制的情况下, 在学生实习方面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的、适应

14、市场经济条件的学生实习制度,尚未从制度上对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方面的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 实施“卓越计划”, 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教育体制, 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这是“卓越计划” 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 也是“卓越计划” 的突破之处。具体表现在行业参与管理、企业参与培养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行业参与管理, 使我国的工程教育从目前中央、地方两级管理, 转变为中央、地方、行业三方协同管理。在我国, 行业部门对本行业技术前沿最了解, 对行业发展趋势最了解, 对行业用人需求最了解。“卓越计划” 就是要逐步建立行业和教育之间的制

15、度化联系, 使行业发挥指导作用, 提出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门根据行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结构、层次、类型等, 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 使教育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加速器。 二是通过企业参与培养, 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高校培养转变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培养工程师,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 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 而且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又为企业发展提前储备了人才, 这一点是很多企业家还没有认识到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 具有真实的工程实践条件和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 就难以满足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工程教育必须面向企业, 依托企业, 使企业由用人单位变成联合培养单位。“卓越计划”通过高校依托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来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校企联合的综合平台。 问: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指导、形式多样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原则。请问教育部将怎样组织实施“卓越计划”? 答:教育部将在5个方面推动组织实施。一是广泛深入调研、拓展国际视野; 二是联合有关部门进行顶层设计; 三是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 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