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体系工作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8219336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中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体系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春中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体系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春中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体系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春中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体系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春中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体系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中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体系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中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体系工作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中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德育体系工作方案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和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 ,同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投入机制的实施,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观念、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发生了深刻

2、的变化。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二十一世纪初,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8号文件),把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纳入重要议程。弘扬了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为内容的主旋律, 这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德育工作构建以 “家庭、社会、学校 ”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德育体系的现实意义。构建德育体系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 也是促进社会稳定、 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由于部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父母文化素质不高, 望1

3、/ 7子成龙心切,找不到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 因此,整体构建农村学校、社会、家庭和谐德育体系对使家长正确掌握子女教育方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现行的教育资源不均衡, 使农村和城市的孩子接受德育资源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特别是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及留守儿童的隔代抚养和教育中亲情缺失的种种弊端, 更加剧了城市与农村德育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构建 “家庭、社会、学校 ”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立体的三维德育环境。德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德育环境包括社会(区)德育环境、家庭德育环境和学校德育环境。 三者之间只有相互依存互相渗透,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的良性发展。(

4、一)、社会(区)德育环境。社区德育环境是指乡、 镇、村(居)及办事处所在地的人居环境。社区是学校德育实施的大课堂,各种因素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良好的社区德育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着力营造家庭协助, 学校主抓,社区联动的学校德育教育新格局。要深刻认识学校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意义,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讨论并共同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和有效的德育活动为载体, 积极配合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努力构建家庭德育,扎实推进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风尚,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二)、学校德育环境。2 / 7学校

5、德育环境: 一是学校硬件设施环境;二是学校教师群体。学校硬件设施环境要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作用。教师群体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环境的核心所在是育人。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变,各种功能已基本完善。 可以说目前农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当前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德育课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探索德育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德育课教师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指导教师去钻研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德育读本和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避免空洞刻板的说教,做到德育课教材与学生及学校、社区、家庭德育环境相结合。同时,还要鼓励

6、德育课教师大力进行德育科研,认真开展课题研究, 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品德课教师、 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在德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最终归宿。(三)、家庭德育环境。家庭德育环境是指家庭中经济基础、 文化素质,良好的生活习性及民风民俗等。家庭德育环境是家庭成员对子女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一个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恶习,会影响到子女道德观的形成, 反之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子女, 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其子女也会 “人穷志不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

7、一任教师。因此,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3 / 7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启蒙的导向作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是, 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比例在不断攀升。独生子女的溺爱过头和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亲情缺失造成了生活上相互攀比,意志消沉,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 正如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进行的中日学生自我生存训练结束时,日本的教育专家忠恳地说:“中国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生存能力再过十年也赶不上我们日本的孩子”。家庭德育环境是学校和社会德育环境的一个重要拓展和延升。三者在学校和谐德育体系整体构建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互渗透和谐共生,是一个有机

8、的整体。它们整体构建成学校、 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体系。三、学校、社会、家庭三维德育体系的内容。我国素有 “四大文明古国 ”之美称,有着朴素的远古文明和众多的现代文明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耻 ”等传统的道德文化被保留下来,而且在广大劳动人民中深深地打上了传统道文化的烙印。 因此,传统的道德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并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者奠定基础。同时,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还指出: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遵

9、纪守法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 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实施劳动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4 / 7德育教育的内容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日常规范的养成教育及环保教育, 对学生进行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 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这六个课目以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核心,以遵纪守法、养成教育、社会公德、环保教育、 劳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和革

10、命传统教育及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廉政文化教育为具体的表现形式,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四、学校、社会、家庭三维德育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指出:要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改进德育教材和德育方法,注重实效,使德育落到实处。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要认真做到精选德育内容,灵活使用方法和途径。1.在家庭德育环境中,要大力宣传“孝、礼、勤、俭、诚、廉、耻”的教育,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感恩教育 ”为表现形成,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规范子女的道德行为,做到自律、自省、自警。2.在学校德育环境中,要以“贴

11、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切入点。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照德育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的内容、目标和方法设计,并开展一些切合实际的主题实践活动。5 / 712 年级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入手,开展一些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讲究卫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意识为内容的浅显易懂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4 年级以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科学为切入点,开展学生操行评定、整脏治乱活动,培养学生小公民意识的形成。56 年级,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及法律法规

12、教育,重点搞好文明礼仪普及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文明在我心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 ”为内容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激励教育的作用和效益,发掘的闪光点。搞好 “每周之星 ”的评比工作;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渗透廉政文化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3.社区德育环境中,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革命传统教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 “孝、礼、义、廉、耻”的教育和公德良俗教育。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 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等社会现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和

13、道德文化氛围。结合 “治安模范户 ”“星级文明户 ”等评选,紧紧抓住以 “四在农家 ”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使所在社区形成尊老爱幼、 邻里和睦,文明和谐的良好道德风气。6 / 7总之,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必须以“新、小、细、实 ”为切入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载体。切实抓好德育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认真研究和探讨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逐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长春中心校2009年 09 月 1 日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