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访视心得体会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813964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工访视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社工访视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社工访视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社工访视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社工访视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工访视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工访视心得体会(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工访视心得体会简介第一篇:社工访视心得体会与你同行,温暖相伴 -社工访视心得体会 宋健 当我无助的时候,如果有人愿意伸手帮助我;当我生病的时候,如果有人愿意前去探望我;当我难过的时候,如果有人肯给予我一个温暖的怀抱;当我孤独的时候,如果有人肯愿意留下来陪伴我,我想我是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来自一个“失独”老年家庭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我是一名社工专业大三学生,同时也是“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志愿者。不论是从2014年4月份开始执行的“怡养家园-失独老年家庭社工关怀服务”项目,还是它的项目延续“田家庵区2015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社工服务”项目,我都积极并主动的参与其中服务。正因为如此,

2、我还专门对接了一户“失独”老年家庭,开展二周一次的入户访视服务,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慰藉。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失独”老年家庭,所以,我想我要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安稳祥和的晚年生活。 我们可能没有想过,在我们的身边会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失独家庭”。说到这个群体大多数人可能还很陌生,它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或者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一般来说,失独家庭年龄大都在50岁开外,疾病或意外让他们遭遇了“独子夭折”的厄运,老来孤苦无依,最后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这个失独现象它对家庭的打击,对人们的生活、身心健康、社会

3、交往、以及社会的稳定都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我作为一名关爱“失独家庭”相关项目的志愿者,入户访视自然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二年的志愿服务经历中,我近距离的接触这一特殊群体,说实话我收获了不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所以我想把这些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要充分的考虑到“失独家庭”的特殊性。由于这类群体情感比较脆弱,极易受到伤害更怕遭受别人的歧视,所以我们要严格恪守保密原则,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的隐私,确保他们现有的正常生活状态不被打扰。那么我们在每次入户访视之前应先电话联系,等服务对象同意我们入户访视并且约定好时间后,我们方可再上门访视。在访视的时候我们还

4、需注意几个问题,避免给服务对象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第一、最好不要穿工作服上门;第二、入户访视时志愿者人数不宜过多,以免引人耳目,要尽可能的低调;第三、访视时间不宜太长,频率不宜过高;第四、要避免触及敏感话题,不侵犯案主隐私; 其次,作为社工专业学生同时也是项目志愿者,我们要认真学习社工专业、心理学专业等相关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比如说在进行“个案访谈”时,我们要适当的运用一些个案访谈技巧,包括“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还可以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运用,以此来表达对案主的尊重、理解、接纳,从而帮助其建立自信心。除此之外,必须做到二周一次的

5、上门访视,不管有什么困难,不管有多忙,都必须按照要求做到,否则我们辛辛苦苦与案主建立的信任关系会时间的流逝逐步的淡化,这样我们与案主也会失去情感链接,对我们后续开展工作是极其不利的。 然后,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发现,其实“失独家庭”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封闭,那么的令人无法亲近、不可接触,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认识误区。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可能因为悲痛而封闭难过了一段时间,但一段时间过后这一群体也想着早日走出这个阴影过正常的生活,毕竟人死不能复生,生活依旧继续,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的活着。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或者是自身能力限制一直没有成功的走出来,而这时我们社工的介入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6、,提供了帮助,应该说顺利的帮助他们完成过渡,放下了过去。这个时候我看到了我们社工专业真正的价值所在,它的确是一个“助人自助”的专业,他能使一个人达成自我实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重塑信心,展望未来。还是拿“怡养家园”失独家庭来说,在我们社工介入之前这些家庭几乎丧失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足不出户,几乎与外界隔离。但当我们社工介入之后,帮助他们重塑了对生活的信心,每次开展活动我们的叔叔阿姨们也很积极主动的参加。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成功的帮助“失独家庭”建立了一个“互助成长营”,它拓展了叔叔阿姨的交际圈,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境地,这些家庭之间也相互帮助,相互依靠,日子过的比以前更加精彩,更加开心了,生活面貌

7、也焕然一新。当我看到这一切显著的变化时真的替他们开心,我相信有我们的帮助后叔叔阿姨们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的精彩。 最后,还是那句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为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等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在入户访视过程中也多多少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我知道自己还是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各方能改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后我一定加强学习虚心求教,学到真正的本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一直在努力的路上前进! 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系 2015年12月4日 第二篇:社工学习心得体会永善县同携社工欧阳灿 10月17日至19日,在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向荣博士和昭通市社

8、工孵化基地石主任带领下,来自14家社会组织、27名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学习团队,到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学习。永善县同携社会服务中心紧抓机遇,派出3民社工参加学习、取经。 一是四川行学习情况 2015年10月17日上午,在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民政部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主任郭虹教授为昭通社工开展了关于“灾后救援中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课程。郭教授从芦山救援的经验讲解到:灾害面前,救援工作是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行动,平等合作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宝贵的经验。在昭通这样的农业大市,如何开展好农村的社会工作服务带来新的思考,作为一名乌蒙社工,我们要发挥不屈不

9、挠的精神有品质的为弱势群体服务。中午,郭虹教授的精心安排下,昭通社工与四川授漁公益和全国各地公益界的朋友进行交流学习,受益匪浅。 10月17日下午3:30时,参加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在该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的防灾减灾与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聆听了联合国减灾署泰国曼谷亚太区秘书处项目官员槟城坑女士,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柏年教授,郭虹教授,向荣博士;香港赛马会内地事务经理王红博士,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先生等专家的精彩演讲。会后,昭通社工与专家们合影留念,如此高规格的会议,让永善同携社工

10、开了眼界。10月18日,昭永善同携社工及昭通其他社会组织的社工来到雅安市群团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参观学习,听了雅安市群团社会组织两位主任的对组织的介绍,我们深刻体会到社会组织的发展源于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在公益路上要及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对应需求提供有序、有效服务。倾听了长期坚守芦山地震灾区坚持服务,发展乡工的故事,徐大爷等两位乡工的分享,让昭通的社工第一次认识了乡工,让昭通社会组织对发展乡工有了一定的思考。同时,76岁乡工徐大爷的分享触动了我的每一根心弦,年纪那么大的爷爷能坚持做到服务为民,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为乌蒙社工出谋划策,共同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乌蒙社工队伍。 10月19日上

11、午,在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爱有戏的谢书雨、尚善的负责人等给昭通社工分享机构经验,让昭通社工明白社会组织的发展不仅要靠政府的支持,而且机构自身也要持续不断的寻求自我生存之道。下午,昭通社工来到爱有戏(社会公益组织)、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等参观学习,让我们看到四川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前线,是我们奋斗学习的榜样。 二是主要体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实现这种均衡就必然要求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组织发展既是人们利益表达的需要,又是社会规范化的需要,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均衡的需要。应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呢,这让我自己反思了起来

12、,站在社会工作者这一岗位上一年了,从陌生到熟悉,从手忙脚乱到逐步走入正轨,一切都像昨天刚刚发生的,走进了社区,才真正让我感受到人的重要性,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社区作为基层组织,一头连着政府各部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这次培训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要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主动与他们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社区工作者,不光要管理社区内的一些日常小事,更重要的是要系统的、全面的、多层次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总的来说,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社区工作做的就是群众工作,群众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就无从谈社区工作,就无法融入社区

13、,更没有归属感。做任何工作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你真心的付出才能换来居民群众的认同,只有他们认同你才能更好的来开展以后的工作。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我们社工工作,面对的更多是老年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关爱,需要照顾,所以社区工作者要立足于”便民、安民、乐民、亲民、助民”实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追求,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居民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始终不渝地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当好居民的贴心人。社区是政府面向群众的窗口,我们社区工作者在岗位上代表的是政府,我们的言行举止不再是个人行为,我们的微笑代表着社区,真心的服

14、务代表着政府。 第三,要有责任意识。社区工作是基层工作,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群众工作无小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只有自己做好了,群众才会信任你,才能真正聚民心,更好的做好社区工作。 第四,要有团结意识。在社区团结意识很重要,要团结同事,在社区里很多居民工作都是同事们共同协作的,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搞小动作。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同志之间讲信任、讲理解、讲谅解,有问题当面说,不要在背后乱议论,在研究问题时,要本着对工作、对事业、对群众负责的精神,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 第五,要不断加强自身休养。在工作中,要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认

15、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指导自己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与工作相关的各种知识,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掉队、不落伍,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第六,要与时俱进,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就拿我们永善来说,现在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为了百姓着想,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惠民政策,我们做为一名基层社会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调整工作方法,使居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让阳光照亮祖国的每一寸

16、土地。 三是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此次学习,我也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自身的组织策划能力,进入社区以后,亲自参与了社区组织的多项活动,深深感到与前辈们相比,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有所欠缺,在今后的工作活动中要更多的锻炼自己,加强自己的能力。 第二、要加强学习意识,进入了社区真正感受到了浓浓的学习气氛,前辈们自觉地学习着各项政策制度,深入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后,更觉得自己的所学是远远不够的,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在工作中可以应用自如。在社区中,许多居民都会来咨询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当今更是法制社会,所以我一定要更多的学习一些法律知识,生活常识以便可以更好地服务居民。 第三、要当居民的贴心人,永善县老人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大,是典型的进入老龄的县区之一,有孤寡老人还有许多空巢老人,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工作,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自己就是他们的亲人。 第三篇:社工培训心得体会社工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7月2日至4日,我参加了2013年社区工作者培训班,虽只有短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