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738733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专版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专版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专版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专版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讲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2018江苏单科,7,3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历史解释2016江苏单科,10,3分新潮女性的发型变革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015江苏单科,11,3分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014江苏单科,6,3分剪辫子历史解释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影视事业的发展(3)互联网的兴起

2、2017江苏单科,7,3分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围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展开,时间跨度较大,知识点较为散碎,识记性内容多。从近几年江苏高考命题的情况来看,本专题表现平淡,近五年以每年一道选择题的频率出现,预计这一态势将会继续保持。命题角度重在以某一具体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解读出此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观念(的变化)或是其体现出的特点。试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在核心素养立意下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在本单元复习过程中,要重视文本阅读和图片的分析解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中与这一阶段相关联的

3、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分析某一社会现象的背景;分析变迁过程及其中某一现象所体现的实质和特点。【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跨度大,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两个世纪,涉及领域多,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生活、习俗观念、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变迁。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与重大的政治、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同时,还有显著的差异性和共融性:在沿海地区、城市,与内地和乡村比较,几乎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往往也是新旧杂陈,中西混合。社会生活的

4、变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受到西方文化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对政治变革、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既有对西方文化的适应融入,也有对西方文化的抵制与抗争。【考点集训】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8海南单科,8,2分)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答案D2.(2017浙江4月选考,9,2

5、分)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D3.(2017江苏扬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9)1907年10月13日,天津塘沽的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

6、”这一社会现象说明()A.传统婚俗已遭废除B.年轻人崇尚西式婚礼C.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D.政府倡导婚姻自主答案B4.(2017江苏南通一模,7)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D.废止缠足已被社会各阶层接受答案B考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2018江苏盐城三模,6)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

7、。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D.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答案B2.(2017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三,8)1873年8月18日,申报报道上海洋泾浜一带已有人力车往来,乘坐者喜其便捷。这种人力车,双轮上装座厢,以一人拉行,一般一人乘坐,轻巧便捷。由于人力车轻便价低,经济适用,大受人们的欢迎,上海输入后迅即得到推广,不久就有人依式仿造,不再依赖进口,数量也大增,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成为

8、上海“客运主要工具之一”。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人力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人力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答案A3.(2017江苏盐城三模,10)“吾国向来闭关自守,深绝固拒。故当铁路萌芽之始,人民则惊疑,政府则顾虑及后知铁路之不能不筑矣,而犹有拒外资,争路权之事,然以国力不胜,资本缺乏,争之不得,则路权与主权并落于强邻之手。”造成近代中国此种状况的原因有()传统观念的束缚列强对路权的激烈争夺国家资金的匮乏政府对铁路的一贯轻视A.B.C.D.答案B4.(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模,9)1931年,上海市区仅有公用电话6处,在

9、市公用局的推广下,到1936年,上海华侨界地区公用电话有124部,租界有213部。1933年至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共接到火警警报3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的警报有1962次。这反映出()A.电话通讯利于城市消防发展B.国民政府大力普及电话事业C.火警报警基本使用公用电话D.电话通讯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答案A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发展1.(2018浙江4月选考,15,2分)“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

10、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答案D2.(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9)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草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由此可知()A.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B.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C.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答案C3.(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7)19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

11、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D.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答案D4.(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7)1895年至1898年,全国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政论性报刊。对此

12、理解正确的是()A.“报纸”与“刊物”不分,贴近民众生活B.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C.“维新”与“革命”论战,争取舆论支持D.提倡民主科学,促进政治进步答案A5.(2017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8)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发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弛。”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答案C探史料探究一公园与院墙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变迁史料呈现史料1民国时期,公园已成为城镇比较普及的娱乐

13、场所。民国政府通过公园向民众灌输现代观念,使公园兼具了社会政治教育空间的功能。民国公园一般都有古典式的亭台、楼阁、荷池、花坞等,有的还辅以假山,保持了传统园林的格局。国民政府将南京原来的玄武湖公园改为“五洲公园”,湖上五个小洲分别被改名为亚、欧、美、澳、非五大洲。1925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园建有世界园,中有中国地图,题有“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横批为“勿忘国耻”的对联;公园内还建有共和亭,书有“共和国之主权在民,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摘编自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史料2新中国成立后,城市中“单位大院”兴起。机关、工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都可以分得一块城市土地和一笔建设

14、资金。各单位将土地用高墙一围,在内部自行规划办公、居住资源,工作、生活高度一体化,就成了一个个单位大院。1952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批评“每个单位都用围墙把自己围起来,自成一个小天地”,是一种“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1964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向中央提交关于北京城市建设工作的报告指出:“由于建设计划是按条条下达,各单位分别进行建设,北京市很难有计划地、成街成片地进行建设,至今没有建设一条完整的好的街道。不少单位圈了很大的院子,近期又不建设,造成很大的浪费。”摘编自谌旭彬中国城市居民小区“千年建墙/拆墙史”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民国时期城市中公园建设的象征寓意史料2:新中国城市中“单位大院”的兴起史料解读时空定位据史料1中“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国民政府”“1925年”,可知史料论述了民国时期城市中公园建设规划的情况。据史料2中“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964年”,可知史料论述了新中国城市中“单位大院”兴起的概况和相关评论重点阐释史料1:说明了民国时期公园具体的政治教育功能。具体论述了教育功能的体现方式,如名称、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