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与水土保持综合管理

上传人:I*** 文档编号:457696831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与水土保持综合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与水土保持综合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与水土保持综合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与水土保持综合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与水土保持综合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与水土保持综合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与水土保持综合管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丘陵山区农田灌溉与水土保持综合管理 第一部分 丘陵山区灌溉用水源及供水系统优化2第二部分 山区农田抗旱保灌措施研究5第三部分 水土流失机理及监测技术8第四部分 灌溉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10第五部分 农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13第六部分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与监管17第七部分 丘陵山区灌溉与水土保持信息管理20第八部分 灌溉水土保持政策与制度体系24第一部分 丘陵山区灌溉用水源及供水系统优化关键词关键要点丘陵山区灌溉用水源类型1.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山泉等,特点是丰枯变化大;2. 地下水:包括泉水、井水等,特点是相对稳定,但开发利用成本较高;3. 降水收集:通过蓄水池、蓄水窖等方式收集雨

2、水,特点是季节性强,需要合理储存和利用。丘陵山区灌溉供水系统优化1. 取水方式优化:根据水源情况和地形地貌,采用引水、泵水、提水等方式,提高取水效率;2. 管道网络设计合理化:采用分级供水、分区供水等方式,优化管道布局,减少水头损失;3.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丘陵山区灌溉用水源及供水系统优化引言丘陵山区地势复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灌溉用水来源和供水系统优化至关重要。本文将对丘陵山区灌溉用水源及其优化、以及供水系统的优化措施进行全面阐述。一、丘陵山区灌溉用水源1. 地表水* 河流径流: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可修建水坝或引水工程截流径流,为灌

3、溉提供水源。* 山泉:山中岩层裂隙富集,地下水涌出形成山泉,可通过挖凿、拦蓄等方式收集利用。2. 地下水* 地下河:山区岩溶发育,地下暗河众多,可通过钻井开采利用。* 潜水:山前平原、谷地等处常分布有潜水,可通过浅井或深井开采。3. 降水利用* 雨水集蓄:在丘陵坡地上修建小水库、山塘或蓄水池,收集雨水作为灌溉水源。* 滴灌利用:采用滴灌技术,将雨水或露水直接滴灌到作物根系,提高降水利用率。二、灌溉用水源优化1. 水源梯级开发根据地势条件,将不同类型的用水源串联起来,形成梯级供水系统。例如,先利用山泉水灌溉上游坡地,然后将尾水引入河流或蓄水池,再供给下游坡地。2. 水源互补利用在不同季节或不同降

4、水量的情况下,合理搭配利用不同类型的水源。例如,汛期利用河流径流灌溉,枯水期利用山泉或地下水灌溉。3. 减少水源损失采取措施减少蒸发、渗漏等水源损失。例如,覆盖蓄水池水面、衬砌输水管道、实施节水灌溉技术。三、供水系统优化1. 完善供水网络根据灌溉区的地形地貌和作物需水量,合理规划供水网络,包括输水管道、干支渠、田间渠等。2.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3. 实施智能灌溉利用传感器、自动化控制设备和信息技术,实现灌溉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优化灌溉用水量和时间。4. 加强供水监测建立灌溉用水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量、水压、水质等参数,及时发现和解决供

5、水问题。5. 示范引领和技术推广通过建设示范灌溉区,推广先进的供水系统优化技术,带动灌溉水利用率的全面提升。四、典型案例1. 云南省丘陵山区灌溉用水源及供水系统优化案例云南省丘陵山区面积广阔,开展了一系列灌溉用水源和供水系统优化实践。通过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集蓄的梯级开发,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和智能灌溉的推广,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20%以上。2. 四川省川西丘陵灌溉用水源及供水系统优化案例四川省川西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通过修建水库、引水工程和地下水开采,完善供水网络,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丘陵山区灌溉用水的稳定供应。3. 贵州省黔东南丘陵山区灌溉用水源及供水系统优化案例贵州省黔东南丘

6、陵山区降水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通过雨水集蓄、滴灌利用和水源互补,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智能灌溉系统,优化了供水管理,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结论丘陵山区灌溉用水源和供水系统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基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灌溉需求,统筹考虑各种用水源,优化供水网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供水监测,通过示范引领和技术推广,全面提升灌溉水利用率,保障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 山区农田抗旱保灌措施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山区农田连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研究】1. 建设小型水库或蓄水池,并配套完善的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 采用滴灌、喷灌等先

7、进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降低蒸发和渗透损失。3. 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如垄作、间作、秸秆覆盖等,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作物耐旱性。【山区农田节水型农业模式创新研究】山区农田抗旱保灌措施研究1. 水源工程建设* 蓄水工程:修建水库、塘坝、蓄水池等蓄水工程,截流雨洪水,为旱季灌溉提供水源。* 引水工程:通过修建渠道、管道等引水工程,将外流域水源引至干旱山区。* 地下水开发利用:挖掘深井、浅井等地下水源,进行有计划、适度开采,补充灌溉用水。2. 灌溉技术改进* 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精准控制灌溉用水量,减少蒸发和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农田水利化改造:修建田间灌溉渠系,改善田块布

8、局,便于进行田间灌溉。* 蓄水保墒技术:如铺设地膜、秸秆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3. 农作物优化配置* 选择耐旱农作物:如高粱、谷子、大豆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调整播种期:在雨季较早或晚期播种,避开高温干旱期。* 间作套种:种植耐旱作物与高耗水作物间作或套种,有效利用降水,减少用水竞争。4. 农业水价政策* 实行差别水价:根据用水量、用水时间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水价政策,引导节约用水。* 推广用水户计量和管理:安装水表,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和管理,提高用水户节水积极性。* 建立水权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5. 监测预警与应急保障* 建立山区农

9、田旱情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水分、降水量等指标,及时预警旱情。* 制定抗旱保灌应急预案:明确抗旱保灌措施、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保障旱情发生时的有序应对。* 储备抗旱保灌应急资金和物资:预备资金和抗旱保灌物资,如抗旱泵、水管、雨水收集器等,为旱情应急救灾提供保障。6. 综合水土保持措施* 梯田建设:修建梯田,控制水土流失,蓄积雨水,改善灌溉条件。* 坡地绿化:种植耐旱绿化植物,涵养水源,固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监测与治理: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理水土流失隐患,保护水土资源。7. 其他措施* 推广农业保险:开展农业保险,分散旱灾风险,保障农户利益。* 科技攻关:开展抗旱保灌新技

10、术、新材料研发,提高抗旱保灌效率。* 政策扶持:政府给予山区农田抗旱保灌措施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减轻农民负担。* 宣传教育:开展节水灌溉、抗旱防灾等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抗旱保灌能力。第三部分 水土流失机理及监测技术关键词关键要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机理1. 雨水对丘陵山区植被的冲刷作用,导致地表径流产生侵蚀力,冲刷土壤表层,引起水土流失。2. 地质构造、土壤质地和地貌特征对水土流失过程产生影响。地质构造断层裂隙发育,土壤质地疏松,地貌坡度陡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 人类活动加剧水土流失,如不合理开垦、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覆盖,降低土壤抗蚀性。丘陵山区水土保持综合管理1

1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采取梯田、水平沟、拦沙坝等工程措施,减缓地表径流速度,降低土壤侵蚀。2. 加强植被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抗冲刷能力。3.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流失,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抗蚀性。水土流失机理水土流失是指在降水或其他流水侵蚀作用下,土壤和有机质从山区向外流失的过程。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机理有:雨滴溅蚀:* 雨滴撞击地表时,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冲刷土壤表面,使土壤颗粒散落。* 溅蚀率与雨滴大小、下落速度、土壤结构和地表坡度等因素有关。地表径流侵蚀:* 降雨产生地表径流,当径流速度超过土壤颗粒的抗冲力时,就会冲刷土壤。* 径

12、流侵蚀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流域面积、地表坡度、土壤性质和植被覆盖度等因素有关。冲沟侵蚀:* 地表径流沿一定方向反复冲刷,形成细小的沟槽,逐渐发展成冲沟。* 冲沟侵蚀破坏植被,扩大侵蚀面积,加剧水土流失。崩塌侵蚀:* 在陡坡和不稳定的土质条件下,地表土体因重力作用发生滑坡或崩塌,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崩塌侵蚀往往与地质构造、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有关。水土流失的监测技术监测水土流失情况对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现场观测:* 直接到野外进行实地观测,记录水土流失的类型、面积、深度等信息。* 适用于监测大范围的侵蚀热点区域。沉积物监测:* 在水土流失的末端或汇流处

13、设置沉积物收集装置,定期测量沉积物的重量或体积。* 可用于量化流域内水土流失总量。侵蚀桩法:* 在侵蚀区设置金属桩或标记物,定期测量其相对位置的变化。* 可用于监测地表侵蚀速度和深度。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图像提取地表土壤侵蚀信息,如植被覆盖度、水体浑浊度和地表形态变化等。* 适用于大范围的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水文气象数据:* 收集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流量等水文气象数据。* 有助于分析水土流失与降雨条件的关系,预测侵蚀风险。土壤侵蚀模型:* 采用数学模型模拟水土流失过程,预测侵蚀量。* 适用于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综合使用这些监测技术,可以及时获取水土流失的准确

14、信息,为制定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 灌溉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工程结构措施1. 构建水田拦洪、蓄洪、排洪体系,设置溢洪流、涵管等工程结构,控制和调节灌溉水量,防止洪涝灾害。2. 修建蓄水池、水库等工程,对灌溉用水进行拦截、蓄存和调配,保证旱季灌溉用水需求。3. 采用梯田、坡面坝等结构措施,削减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生物措施1. 引种耐旱、耐瘠的作物和牧草,以适应当地水土条件,减少对灌溉水的依赖,同时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结构。2. 加强草地和林地的建设,在灌溉区域营造植被覆盖,减少地表冲刷,涵养水分,净化水质。3. 采用生物固土技术,利用植物根系

15、锚固坡面,防止土壤侵蚀,保持水土。农艺措施1. 实施科学轮作制度和间作套种,合理安排作物种植顺序和搭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2.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降低灌溉用水量,减少水土流失。3. 推广无耕或少耕技术,保持地表覆盖,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分渗透和蓄存能力。水源涵养措施1. 修建植树造林带、水土保持林和生态护坡,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2. 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修复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水源涵养能力。3. 建设湿地、水塘等水源涵养设施,利用自然降水补给地下水,提高水源自给率。监测与评价措施1. 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灌溉区水土流失情况,为灌溉水土保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 定期开展水土保持效果评价,评估灌溉工程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和影响,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措施。3. 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