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_心理健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59216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_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巧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_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巧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_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巧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_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巧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_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_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_心理健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心理规律建设班级文化 _心理健康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 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 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巧借心理规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培养认同心理。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不可分的整体的感觉嘌园嗉兜娜贤嘀魅我朴诎寻嗉度 玫囊导 斓级园嗉兜牧己闷兰邸页某浞挚隙约翱迫卫鲜 牧己糜蠹笆备嫠叽蠹遥嘌蠹叶园嗉兜娜贤龋盟遣院栏校猛歉械皆谖艺飧霭嗬镅埃欠浅傩液徒景恋摹?BR班级文化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绚丽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 能实现更好地引导人、陶冶人的。 我根据学生

2、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文化心理要求,开展了 “班级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征文比赛、演讲赛、手抄报比赛、教室布置设计大赛,互相揭长等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我班学生美好的精神风貌,培育和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氛围。二、利用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受到团体的压力,而在知觉、 判断、 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行为。一般来说, 各方面处在中间状态的同学居多,这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在日常学习中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班主任如何引导。我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巧用从众心理,充分发挥班刊与宣传栏的作用,大力宣传优秀的、向上的文化和精神,促成大家在行动、信仰、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

3、在每周一期的班报视线中,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周围世界,通过学生的语言去鞭挞、批评发生在班级内部的不文明的言行,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有损班级荣誉与文化建设的人和事及时曝光。同学们在看、评、比、想中, 把榜样的业绩与自己的行为相联系,使平凡中的伟大, 点滴中的真情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我还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媒体,让好人好事上墙、上报,久而久之,少部分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就逐渐被主流价值观念所取代。举个例子,以前,如果有同学在课堂上放个屁,就有人借题发挥,大声笑谈,后来,再有类似的事情,没有同学会觉得好笑,偶尔出现,大家都是用鄙视的眼光瞪着他。他们在班上就逐渐失去了市

4、场,感到了一股压力, 压力是无形的, 但力量却是强大的,进而实现了班级文化建设所必需的良性循环。三、激发模仿心理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与他人相仿。中学生最具有模仿心理,激发模仿心理,效果更为直接。一般来讲, 要模仿就要有对象, 如果不加以倡导, 中学生模仿的对象就只能是那些影视明星。我利用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积极拓展班级文化空间。我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校广播电视、体育比赛、元旦晚会等组织参与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记者、编辑、播音员的竞争,这样做,既让他们学到了采、编、播的能力,又让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青春的魅力,让他们有成就感。 这些同学进入了学校

5、广播电视台、校报、学生会等公众服务组织后,成了大众明星,成为同学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他们又利用特殊的身份,为班级开后门, 选播本班同学感兴趣的班级金曲、小故事、格言、诗歌等文艺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班级文化生活,又为校园文化建设作了一份贡献,也让全班同学感到骄傲与自豪。四、重视心理强化强化理论认为, 如果个人某项行为得到上级的肯定或奖酬,他就会再努力工作, 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嘉奖,他就可能会放弃努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于直接、 间接做出贡献和成绩的学生, 对积极优秀的班级文化产生正作用的人和事,都给予肯定和奖励, 如果不这样,就等于宣布这样的行为没有价值,其积极性就会消失,因此,作为班主

6、任,及时表扬或激励与班级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批评或惩罚与班级文化相背离的行为,使奖励与处罚成为班级文化的载体。 有一次班上组织到街上学雷锋活动,这件事本来做得很好, 得到社区同志的好评,但回来后,有同学反映,个别同学在做好事后,在街上吃了雪糕,并乱丢垃圾。 这事得到确认后,我及时表扬了学雷锋这件事, 但对乱丢垃圾的同学给予了严肃的批评,责令他们重返社区,把垃圾全部捡干净,我这个班主任也参加。这件事给全班同学震动很大,教育效果很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我体会到, 不管运用哪种心理规律, 关键都在于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看你倡导什么,是否疾恶如仇,是否以身作则,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航标

7、,班主任必须是班级文化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这样,才会在全班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班级文化。一旦形成了特有的班级文化, 它就会反过来对班主任的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使得全班同学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的影响下,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共同奋斗。压力是我们对任何一种刺激(身体上、精神上或内在情绪及外部情绪上)的反应,它使人感到烦恼。当压力很大时,就会产生疾病, 这些疾病大多与压力的环境有关,比较常见的疾病是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此外,医生们发现由压力而引起的疾病正在增加,比如哮喘、过敏症、偏头痛、溃疡、肠炎及皮肤病,都与压力有关。实际上,75

8、 90的患者都与压力有关。要有效地减轻压力,首先要知道压力的来源,是来自你自己还是来自你所处的环境,然后要有计划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轻压力。以下是帮助你减轻压力的10种方法。1早起。在你的家人醒来前一小时起床,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2同你的家人和同事共同分享工作的快乐。3一天中要多休息- 甚至每 10 分钟休息一次,从而使头脑清醒,呼吸通畅。4利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5不要急切地、过多地表现自己。6提醒自己任何事不可能都是尽善尽美的。7学会说 “不 ”。8生活中的顾虑不要太多。9偶尔可听音乐放松自己。10培养豁达的心胸。杭州的月老祠做了一场这样的游戏,让人们在月老的面前喊出自己心中的告白!这本是一

9、项很有创意的活动, 人生也许就是因为有了爱才变得分外的美丽起来, 只要这种爱坦白而纯洁,喊出来未尝不是一种享受,一种崇高的享受!但事实却大大出乎组织者的意料, 现场的人一个比一个腼腆, 大姑娘不说, 一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硬是喊了三次,才勉强过关,还羞得满脸通红。谁知,小伙子刚走,就来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起喇叭就喊:“水晶之恋,真爱永恒!”这一喊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妈妈说: “小家伙平时喜欢吃水晶之恋的果冻,电视上放这个广告是就跟着说,没想到今天居然在这里喊了,真的没想到。”还不止这些,据工作人员说,“五一 ”这一天还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也把心中的“爱 ”在这里喊了出来,那个才叫牛气呢!我

10、对心理学没有过多的研究,也就无从知道这样的现象的出现是否是因为年龄增大的原因,但我可以肯定的说,我们的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曾见过过一些小学课堂的情景,那种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场面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那一双双举起来的稚嫩的小手举起的不是一个个的希望么?笔者曾经任教初中十年,高中八年。 一个最深的感触是越到高年级那双手就月沉重,到高三就几乎是上肢的“残疾 ”了!何以至此?我想,我们的教育“功不可没 ”!看看我们的教科书吧!小学二年级课本有一个语文试题: “天空是的? ”。供选的答案是 A. 蓝蓝的; B.灰灰的; C.青青的; D. 白白的。标准答案是 “A蓝.蓝的 ”,否则就扣2 分。但只要

11、我们抬头看看天,又有多少时候是蓝色的呢!教科书的说谎暂且不说,仅看这答案分明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天性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啊! 长此以往,孩子们哪里还敢说真话!哪里还敢发表自己其实是正确的见解呢!再看看我们的课堂!小学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学生腰板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 这恐怕是世界一大奇观,也正是我们的教育扼杀学生个性的有力证据了!中学里我们的老师呢?恰恰是在孩子们最有勇气发表见解的时候压制了他们的表达欲,也正是在最有可能培养他们自我表达能力的时候限制了他们的表达机会!于是孩子们在慢慢的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便失去了自己!我想起一个名师的课堂。一位学生将“不胫而走 ”写做 “不径而走 ”,这位老师不是一味

12、的指责,而是问学生这个词的含义,学生振振有辞的说:“我是故意写成这样的,因为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所以叫不径而走! ”让人欣慰的是,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指出了我们语言的规范性。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的应变能力, 也为这位学生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我们的课堂上又有多少学生有着这样的幸运呢!当我看国外影视局里有情人在公众场合大声的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恋而赢得路人的喝彩的时候我感悟到了他们的情趣和个性; 当我在我们的国度看到有人说 “小姐你真漂亮 ”而被这位美女痛骂的时候我感到了我们的悲哀!让我们又回到文章开头杭州的月老祠的游戏吧。 也许有人要问: 那个七八十岁的

13、老太太何以就能大胆的喊出自己心中的 “爱 ”呢! 我只能这么说: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圆,当一切都已经看透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回归那份童真!但这是不是太晚了呢?!前段时间去幼儿园听一位老师谈起:有一位研究者曾去她们园进行过一项有关幼儿同情心、爱心的调查,结果发现,当看到同伴摔倒时,全班 40 多名幼儿中仅有几名幼儿过去扶起同伴,而绝大多数的幼儿则熟视无睹或漠然走开。 而当看到班里的老师摔倒时, 过去搀扶的也只有少数几人。 当问起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过去帮助时, 不少幼儿找借口我没看见、 他没摔疼、老师是大人 ;等。这一研究结果令这位热心于教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老师大吃一惊,她不禁感叹:我们平时的教育何处去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连一点最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呢?的确,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和道德传统的国家,尊老爱幼, 团结互助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 而且在我们的教育中也非常注重从小就要求孩子学会同情、关心、帮助他人,可是现实却不由得我们对教育产生质疑。不仅仅是在年幼的孩子中,在小学、中学生乃至成人的世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