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52432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 (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 (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 (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 (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 (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借助“导学案”,自读原文;依托翻译,释疑文字疑难;概括事件理解小说基本内容。教学目标:对话题目概要事件剖析死因;对话关键揣摩人物性格及其表现手段;对话生活看文学与历史不能混为一谈。教学过程:课前热身: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尾曲。一、故事引入汉中处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是中国西部的战略要地。南凭大巴山屏障,北据秦岭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赤壁大战后两年,吃了大亏的曹操经过休整后又恢复了元气。此时刘备占领汉中地区,令曹操寝食难安,打算发兵争夺。曹操亲自修战书一封,发往成都。看过战书,刘备甚是忧虑,诸葛亮却哈哈一笑,在战书上面题下四句诗:黄花逐水漂,二人过木桥。好景

2、无心爱,须防歹徒刀。曹操看了这四句诗,不解其意,问左右谁人能解,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但有一人却在旁边冷笑,曹操便询问其意,他说:“这四句诗是一个隐语,隐有汝来送死之意。”黄花逐水漂黄花者,女人也;女人水上漂,“汝”也。二人过木桥“來”。好景无心爱“愛”无心,“受”也。须防歹徒刀“歹”字一弯刀,“死”也。此人确乎聪明,但最终却命丧小聪明,三国演义中有诗为证:“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聪明的杨修是汉代的名门世家之子,文章写得好,语言也是语出惊人,对答速度也是在众人之上,所以他的死是曹操嫉恨杨修的才华高于自已,并不是因为他

3、惑乱军心之罪)这人是谁?他死于何事?他亡于何因?节选自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72回的杨修之死就能为我们揭开这些谜底。交代课题:杨修之死二、对话题目1对话策略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首先是同学们和课本的对话交流。引发深入对话的最好策略是问题。2对话题目提问不妨从题目开始。如17课智取生辰纲,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问:谁智取生辰纲?是怎样智取的?智取之前做了哪些准备?智取中有哪些作为?结果怎样?看到杨修之死这样的题目,大家就要开动脑筋给自己提几个问题。比如,杨修是谁?杨修为什么死了?是怎样死的?杨

4、修之死的背后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下面老师就扮演狗仔队角色,采访同学们一个问题:问题:杨修死于何事?(直接采访)情节:进退维谷鸡肋为令,主簿揣度不日退兵。收拾行装准备归程,魏王巡视见此大惊。招惇杨修问个究竟,造言丧命误于聪明。三、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读一读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二)想一想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曹操态度怎样?事件心理私解“鸡肋”怒杀杨修四、课堂小结杨修之死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如;选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插叙的成功运用;历史的无情、政权相争的残酷、人性的丑陋;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国演义如甘露琼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请大家课外选读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