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7467977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招生物理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i/At/s0.50.10.2-0.1-0.202(2013海南卷)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它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 Aa和v都始终增大Ba和v都先增大后减小C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Da和v都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am14(2013安徽高考)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2、A B C D 【答案】A14(2013全国新课标I)、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撤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物体具有惯性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答案:C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物体运动的距离之比近似等于时间平方之比,所以C选项正确14【2013江苏高考】. (16 分)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 砝码的移动很小

3、,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 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重力加速度为g.(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需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1 =0. 5 kg,m2 =0. 1 kg,=0. 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 1 m,取g =10 m/ s2.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 002 m,人眼就能感知. 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答案: / 19【2013广东高考】如图7,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

4、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D甲比乙先到达B处答案:BD20【2013广东高考】如图8,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AP向下滑动BP静止不动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答案:BD25【2013上海高考】如图,倾角为37,质量不计的支架ABCD的D端有一大小与质量均可忽略的光滑定滑轮,A点处有一固定转轴,CAAB,DCCA0.3m。质量mlkg的物体置于支架的B端,并与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绳另一端作用一竖直向下的拉力F,物体在拉力作

5、用下沿BD做匀速直线运动,己知物体与BD间的动摩擦因数0.3。为保证支架不绕A点转动,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若增大F后,支架仍不绕A点转动,物体能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s(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取sin370.6,cos370.8)250.248等于31【2013上海高考】(12分)如图,质量为M、长为L、高为h的矩形滑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滑块上表面光滑,其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外力击打滑块左端,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向右的速度v0,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地。求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端的水平距离。31答案小球下落前滑块的加速度滑块做匀减速运动,到

6、小球开始下落时的速度小球落地时间小球落下后,滑块的加速度按此加速度,滑块停止运动时间若小球落地时间大于或等于滑块停止时间,即:则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侧=或小球落地时间小球滑块停止时间,即:则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侧=22(2013全国新课标I)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 A和t B,求出加速度a: 多次重复步骤求a的平均值根

7、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 答案:0.960cm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整毫米数)+游标尺对齐格数精度,题中游标卡尺的主尺部分的读数为9mm,对齐格数为第12条,2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精度为,所以d=9mm+120.05mm=9.60mm=0.960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和t A和t B表示为a= 。答案:解析:物块在重物作用下沿水平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光电门A、B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由解得 (3)动摩擦因数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 。答案:解析

8、:把重物、物块和遮光片看一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Mg=(M+m) ,解得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答案:系统误差解析:从来源看,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24(2013安徽高考)(20分)mM如图所示,质量为、倾角为的斜面体(斜面光滑且足够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底部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斜面顶端与劲度系数为、自然长度为的轻质

9、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的物块。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时将物块由静止开始释放,且物块在以后的运动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1)求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2)选物块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用表示物块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证明物块做简谐运动;(3)求弹簧的最大伸长量;(4)为使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答案】(1)(2)见解析(3)(4)xmMO【解析】(1)设物块在斜面上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有 解得 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2)当物块的位移为x时,弹簧伸长量为,物块所受合力为 联

10、立以上各式可得 可知物块作简谐运动 (3)物块作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由对称性可知,最大伸长量为 (4)设物块位移x为正,则斜面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斜面体平衡,所以有fFMgFN2FN1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又, 联立可得, 为使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应有,所以 当时,上式右端达到最大值,于是有 22(2013山东理综).(1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30o,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

11、g取10 m/s2.(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22.解:(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 联立得 (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所受摩擦力为,拉力与斜面间的夹角为,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又 联立式得 由数学知识得 由式可知对应F最小的夹角为 联立式,代入数据得F的最小值为 4 (2013海南卷)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A3T/2aa0-a00T/2T2Tt3T/2vtv0-v00T

12、/2T2T3T/2vtv0-v00T/2T2T3T/2vtv0-v00T/2T2TD3T/2vtv0-v00T/2T2TBC答案:D7(2013海南卷)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答案:BCD(2) (2013四川卷)

13、(11分)如图1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运动。连接细绳及托盘,放人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0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 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 2N,小车的质量为0.2kg。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E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O-BO-CO-DO-EO-FW/J0.04320. 05720. 073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