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运动主题单元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7108360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与运动主题单元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力与运动主题单元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力与运动主题单元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力与运动主题单元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力与运动主题单元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力与运动主题单元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与运动主题单元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与运动主题单元设计模板主题单元标题力与运动作者姓名王丽萍所属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联系地址利津二中物理组联系电话13406113810电子邮箱邮政编码257447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所需时间5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六章学习的中心部分,集中介绍了牛顿第一

2、、第二、第三定律和应用,是进一步学习、探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关键,是学好整个高中物理的重要单元。这一单元涉及到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和运动学部分的主要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本单元知识的纽带。学生在初中学习的有关力的物理知识,但是不全面和不够严密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本主题单元中,为了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基本认识的提高,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接受性,做到从生活中来,从具体到抽象,贯彻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重点加强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学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设计成四个专题来组织学习。专题一: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二:牛顿第二定律;专题三:牛顿第三定律;专题四:超重与失重。本单元是整个

3、动力学的基础知识,是真正学习物理的开始。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力和运动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2、熟练掌握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4、理解超重和失重;5、认识单位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和实例,认识到惯性的本质。2、通过实验,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和结论3、通过实验、观察、论证、推导,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4、通过感受各种运动理解超重、失重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惯性地学习,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习物理的兴

4、趣。2、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等物理规律的学习,来感受物理概念的严密性,思维的逻辑性,体会物理科学的严密性,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精神。培育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3、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4、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对应课标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伽利略是如何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2牛顿怎样建

5、立了牛顿第一定律?什么是惯性?3通过实验,如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牛顿第二定律?4如何利用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建立牛顿第三定律?5超重和失重分别是什么现象,如何判断一个运动时超重或失重?专题划分专题一: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二:牛顿第二定律;专题三:牛顿第三定律;专题四:超重与失重。专题一牛顿第一定律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是力与运动的开端,是力学的“奠基石”,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6、。主要学习: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关系。通过演示实验,合理外推等,是学生掌握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得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

7、曲折2、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本专题问题设计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什么,伽利略如何通过实验推翻的?2、 什么是理想斜面实验?3、 牛顿如何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4、 什么是惯性,惯性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粉笔、黑板、三角板,等教学支撑环境具有多媒体操作平台的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活动一: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出理想斜面实验导入新课:问题引入:1。物体原来是静止,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停止

8、用力,物体会如何呢?误导学生:物体受力就会运动,物体不受力就停止。得出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观点)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请学生思考原因实验事实与经验相违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积极性。2学生发表见解3回顾历史,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很自然的。我们从周围的事情出发,很容易就会得到这个结论。如车不推就不走,门不拉不开等。这种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有两千年。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

9、是错误的,他分析到: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这里所指的减速的原因就是摩擦力。为了证实结论的正确,他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下面利用一个跟他的理想实验装置相似的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伽利略的实验。实验:有两个斜面,用一个小球放到左边的斜面上,放手后小球从左边斜面上滚下后滚到右边的斜面上。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到达右边斜面的高度比左边的释放高度要低。伽利略所设计的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装置跟现在的一样,实验时若没有摩擦力,(当然没有摩擦力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实验是想象中的理想实验

10、。我们看一下小球在这个理想实验中会怎样运动。把小球放到左边斜面的某一个高度,放手后由于有加速的原因,所以小球会从斜面上滚下,越滚越快;到右边斜面时,由于有减速的原因,小球会越滚越慢。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小球应达到左边的释放高度。教师归纳-理想实验的魅力,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实验论证:气垫导轨,提供阻力很小情况下的物体运动。教师提出:笛卡尔对力与运动的认识的补充。活动二: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加速和减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了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

11、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师讲解:惯性: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及静止状态,或者说有抵抗运动状态的“本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惯性这个重点内容,采取实例分析。实验现象分析:汽车刹车。总结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加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教师问题提出:惯性的固有属性跟什么有关系?运用媒体播放一个视频实例:运动场上,同一名同学推不同大小的铅球,掷出的距离不同,说明不同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的“本领”不同,即惯性不同。实验演示:不同质量的小车在同一压缩弹簧下运动,获得的速度不相同。学生总结:

1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加深理解与应用:多媒体展示惯性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2)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在初中已经学过惯性的概念,下面通过实验再来看一下物体具有惯性的例子。(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教学评价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 生活中的运动举例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1、参与程度、积极程度 2、举例恰当程度 3、课前材料的准备情况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应用评价方法:测验评价指标:答题时间 每题答对率 及格人数(60-74分) 良好人数(75-84分以上)优秀人数(85分以上) 平均分3、 学习活动过程评价方法:量规 参与程度、积极程度 思维逻辑、严密性 表达展示 协作精神专题二牛顿第二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