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谈“情智语文”的有效实施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056685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谈“情智语文”的有效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情智语文”的有效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情智语文”的有效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情智语文”的有效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谈“情智语文”的有效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谈“情智语文”的有效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谈“情智语文”的有效实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准“语言点”,展开“训练面”谈“情智语文”的有效实施【摘要】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的统一,导与练的统一 ,归要到底应该实现情感和智慧同构共生的。本文试图从抓关键字、品中心词、读重点句,学习经典段等几方面阐述一些有效的做法,体现“情智语文”的实施策略。【关键词】 情感 智慧 有效孔子讲仁,欧几里德开创几何,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情智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旋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明教学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英国著名的数学家、 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一个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终究要灭亡的民族。”从这个

2、意义上说,情智承载着教育的本质,同样,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的本性,也流淌着情智的血脉。如何寻找学生的情智?如何发展学生情智?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下面粗浅谈我在这方面的实践思考。一、抓住关键字,生出情智之根课文中的关键字往往对课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若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字,激发情感,层层推进,就能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1从课文的焦点处抓如地震中的父与子, 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感人故事。应该让学生感悟到父爱的伟大,应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人性的光辉,与此同时,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也显得非常重要。师:在一大堆的废墟前,面对好心

3、人的劝告,面对消防队长、警察的阻拦,父亲的哪一个举动让你特别感动?(挖)生:尽情地读出“挖”时的坚定与悲壮。生:发挥想像,写出挖时的艰难:8、12、24、36,已经挖了很久了,父亲极度疲劳,他的手指肯定已是( ),他的手心肯定( ),他的手背肯定( ),他的手臂肯定( ),他的嘴角肯定已是( )他的肚子肯定已经( )他的两腿肯定已是( )他的全身肯定( ) (由于语言形象感人,学生写着写着就泪满眼眶。)师:情况是这样危险、劳累,父亲为什么要挖?生:交流略师:是呀,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仅仅是用手在挖吗?-父亲是用心在挖,用情在挖,用爱在挖

4、,用命在挖。一个挖字,让学生看到了一位了不起、伟大的父亲,就是这个挖字,让学生体验到了如何抓住关键词探究学习的智慧。2从文本的细节处抓 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写文章时需细节描写,因为只有细节才能刻画得栩栩如生,读文章同样也需要读细节,因为只有抓住了细节,才能汲取其中“日精月华”,提升学生的“情智商”。少年闰土一文几次写到“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的情景。这对体会勇敢、机智的少年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相机出示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印象深刻的动作描写。生:对闰土“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向一匹刺猹去的情景”印象比较深。师:闰土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对刺到猹非常关键。生:轻很重要

5、,如果不轻的话,那猹就要逃走了。生:捏也很重要,如果是握的话,就会显得要用很大的力气,猹就刺不到了。师:我就不相信,没有其它更好的词来代替捏。(用激将法)(通过尝试,发现抓、拎、背、提等词都不如捍得来得传神)。师:好,谁能把闰土蹑手蹑脚的样子读一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体会到闰土刺猹的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通过对“轻”“捏”等字的细读,读懂了文本的内容,更读出了人物个性,读出了语言的特色,读出了学习的情趣。二、品读中心词,发出“情智”之芽品读的基本特征是反复地、比较性地读,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在读中培养语感,理解意义。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把握其中的规律。 1演示中品读。巴金的名作爬山虎的脚,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抓住动词策略进行。生:边读边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爬的动词。师示范:拿出左手当作墙,拿出右手作为爬山虎的脚。让爬山虎的脚慢慢地爬起来。生:在老师的动作示范下,学着演示爬山虎的脚爬的动作。并在这几个爬的动作前加上更具体的描述(轻轻地)触(紧紧地)巴(慢慢地)拉(牢牢地)贴师:让我们一起爬满一块黑板吧。(激发学生一起来演示,感受)生:一边演示,一边朗读,一边体会。通过读一读、演一演、扩一扩,使得每一学生都得到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还培育

7、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 2想像中品读.想像因情感而破土而出,情感又是推动想像力的强大内驱力,情感的融入推动想像层层深入扩展,想象又能提升语言的思维品质。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凭借语文材料,充分发挥学生想像的翅膀,直至神与物游的自由境界。如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要让学生体会到白鹅的,可以抓住“高傲”进行想像性研读,如设计成以下的练习: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好像在说( ) 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好像在说( )学生通过发挥想像,会产生丰富多彩的感悟:“这是我的地盘,你赶快走开!否则就要吃的狮子吼功了。”“你是什么人,没看见我正在休息呢,正是吃了豹子胆了。”通过合情合理的想像

8、,鹅的高傲之觉,学生会体会得淋漓尽致。接下去,教师便可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带着自己心中的感受,继续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了,以顺利地解决其它问题,提高了学习效能感。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作用3比较中品读比较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在激发学生思维创造性方面将起到巨大作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呼风唤雨”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个词,作为整个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师:西游记大家一定读过,谁能呼风唤雨?生:如来佛呀,孙悟空呀,能够呼风唤雨。师:那你知道,呼风唤雨大概是什么意思?生:法力无边,无所

9、不能。师:仔细读读课文,靠谁呼唤来什么?生:靠科学技术,呼唤来了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师:既然是这些,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呢?生:这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比喻说法。生:这是一种巧妙的表达。师:换一个词语来说:( )的世纪,然后与呼风唤雨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结果发现,不论是“伟大”的世纪、“发展”的世纪等都不如“呼风唤雨”来得精妙,从而感受到这个词运用的魅力所在。在这一思维过程中,运用同中找规律,异中见个性,收到有效地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激发思维的创造性的良好效果。三、围绕重点句,开出“情智”之花 1巧借课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使人“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因子。青山

10、处处埋忠骨是以诗句作为文章的眼睛,如果巧妙利用课题展开教学,无疑会锦上添花。导课阶段:学生欣赏完抗美援朝的录像后,思考“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文里是谁的?毛泽东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以课题入手,巧妙地感知了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作了准备)结课阶段:抉择的矛盾,神情的悲伤,内心的痛苦,使毛泽东泪浸枕巾, 最终怎么决定?这一句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伟人毛泽东,凡人毛泽东,诗人毛泽东,军人毛泽东,贤人毛泽东,哲人毛泽东本单元的主目标就是走近毛泽东,本文从课题出发,最终回到课题,但早已不是原来的起点了,学生的情智早已超越了原先的的水平。真可谓“一句以窥全

11、局”。 2紧扣中心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个中心意思往往通过中心句来表达的,这些中心句很有可能是课文中的反复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如果能够紧扣中心展开教学,就产生情智双收的效果。师: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简朴?生:从文中找出理由来说明。师:对“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能不能换一种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生:他是非常劳苦,非常简朴的生:他是极其劳苦,极其简述简朴的生:他不但劳苦,而且简朴生:他是多么简朴,多么劳苦师:哪一种表达的效果好?生:课文的表达不但语气表达强烈,而且体现语言的音律美。师

12、:有感情地朗读中心句,然后深入探究作者是如何把“多么劳苦和多么简朴”写出来的。 (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扣词扣句地研读略)有限的教学时间,需要解决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其中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进一步学习的通道。这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提升教学的质量的策略。四、利用典型段,结出“情智”之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阅读教学往往是按教材内容逐段提问、讲解。这种简单机械的形式,造成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教学过程散乱拖沓,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于课文内容理解上,挤掉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得特别精彩。教学时如能选

13、择一个或几个个精彩的语段作为例子,进行重点剖析,以少胜多,定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1以段解句钓鱼的启示一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悟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就事论事,会会往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教学:师:“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经告诫我的话”这句话是不是父亲的原话?(通过回看课文和标点的

14、提示并不是父亲的原话,而是作者三十四年以后的自我领悟)请研读第四自然段(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引导学生讨论并写下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好一会儿?生:父亲想,好大的鱼啊,怪不得儿子那么喜欢。我到底是放不放呢?放了,儿子肯定会生气;不放,可就违反了规定。放了,很可能钓不到这样的大鱼了;不放,儿子就不能得到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到底放不放!孩子,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算了,还是放了吧!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定还会有一次或不止一

15、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一定要处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流光溢彩的画页。这样一处含义深刻的话语,本要化大量时间解决,却在这样艺术地写的情境中“无痕”地解决了。“写”是实现语言思维张扬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以读促写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前一个“回合”是基础,后一个“回合”是提高。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三维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适时地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在反复思考时,凭借具体的内容进行揣摩,学生会对文本有新理解,在超越原文过程中,思维会走向更加准确,更加深刻。2以段拓篇猴王出世的教学目标要对美猴王的产生喜欢之情,还要引导学生对古典语言浓厚的兴趣。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选择经典的语段,(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段话可作为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