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692522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及组织形式摘要: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实际中,社会教育是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领域,许多教师在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组织形式方面仍存在许多困惑,有待于澄清。幼儿园社会教育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适度性原则、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专门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和个别行为矫正相结合的原则、认知、情感和行为相结合的原则等。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包括以实践活动开始的教育活动、以情境表演开始的教育活动、以游戏开始的教育活动等。关键词:幼儿园 社会教育 原则 组织形式 Abstract: Social studies is a relatively w

2、eaker field in currently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kindergarten,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confusion that needs to be clarified to many teachers in terms of the fundamentals and specifically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social studies. Some basic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by social studies of kindergarte

3、n, including moderation, combination of continuity and consistency, combination of specially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penetrative education,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education and individual behavior rectific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etc. Several forms can be taken f

4、or social studies of kindergarten, including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at begin with practical activities, with contextual performance and with games etc. Key words: kindergarten, social studies, principle, organizational forms目前在幼儿园教育中,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社会教育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社会教育时仍存在一些困惑,特别是对于社会教育一些基本

5、原则和具体组织形式还不够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幼儿园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以提高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水平。一、幼儿园社会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是进行社会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它是社会教育基本规律的反映。为了使教育既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认识特点,又能对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幼儿园社会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适度性原则适度性的问题是教育者经常面临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所谓“适度”就是适当的程度,即要掌握事物的适当程度,避免走极端。但从“度”本身的特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一个事物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所谓适当的程度,因此,要做到“适度”

6、则意味着不断地调整。 教育的适度性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育的分寸感,避免走极端,使教育达到最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目的,并时刻注意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不断予以调整。教育的适度性原则体现的是教育的辩证法。教育是一门辩证的艺术。这种对教育的认识早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中就有充分的体现。马卡连柯把教育学称之为“最辩证的科学”,在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教育方法的辩证性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1。把握教育的适度性就是要把握好教育的分寸感,这就是所谓的“度”,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自由与限制之间的关系。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如果能找到“积极性和克制感之间的分寸感,这也就等于解决了教育的问题”2

7、。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适度性的把握就是要做到,既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又要建立适当的规则。(二)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贯性就是作为教育者而言,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要坚持一贯,不能随着时间地点或者教育者心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因为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有很大的反复性,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可能“进一步,退两步”。比如,在幼儿园一学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可能一个假期就被破坏了。因此,社会领域的一部分学习内容允许重复(当然是一种“螺旋式的重复”),要有较强的系统性。同时,要注意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一致性通常指不同的教育者对儿童的要求应该相同。一致性所指的不同的教育者通常包括两个

8、方面,即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和家庭成员间教育的一致性。一致性和一贯性囊括了对不同教育者、不同时间场合的教育行为的要求,也就是说,不同教育者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应该保持一致,并长期坚持,这样才能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每天的 24小时中,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如果家庭不配合,就会使孩子出现两面性,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就成为孩子出现良好行为的特定前提,孩子到了幼儿园就表现出行为中好的一面;而在家庭中,孩子的行为就会出现不良的一面;而家庭的不配合更大的问题是会阻碍儿童良好行为特点的形成,因为形成良好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为的

9、泛化,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都表现出一致的行为。如果家庭没有提供与幼儿园相同的环境条件,孩子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就得不到延续,行为的泛化就不能形成,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就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中,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要做到这一点,家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个性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要让家长明白个性在某种程度上比学点儿歌更重要,家长一旦认识到重要性,还是会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所以,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教师应该经常和家长沟通,首先是教育观念方面,特别是教育目标方面的一致性,也就是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以取得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要经常把孩子在幼儿园

10、的情况和家长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否则,家庭教育会抵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效果。(二) 专门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社会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有自己专门的教育活动形式。专门的教育活动可以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性。同时,幼儿园社会教育应该和其他领域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教育渗透于其他领域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因为幼儿的社会性学习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特点,它的相当一部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发生的课堂上,不是由教师的直接教学所引导的。而且,往往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双方都没有注意到、意识到的。比如,我们希望幼儿从小学会尊重别人,宽以待人,特地设计并组织专门的教育

11、活动“给我们送来温暖的人”、“你、我、他”等,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平时老师和家长对周围人们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幼儿,有时“身教”的效果甚至重于“言教”。再如,在我们为某个孩子没能像大家一样及时地掌握教学内容而焦急,于是多次请其他幼儿当众将答案“示范”给他的时候 ,大概也没有想到,该幼儿在学习我们希望他掌握的知识的同时,可能也获得了“我笨,我不如别人”的“自我评价”。当然,学会性学习的潜在影响不只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例如,当教师以母亲般的爱心关怀每一个幼儿时,可能同样没有想到,自己的爱使孩子感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专门教育活动和渗透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我们,

12、在设计专门活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的同时,还有注意在语言、艺术等其他课程领域的教育渗透,以及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要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建立亲密、平等、互相尊重的师幼关系;创造安全、宽松、自主、允许探索与失败的学习气氛;同伴之间有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等等。(三) 正面教育和个别行为矫正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面教育就是要使儿童了解在社会生活的各种场合或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个别行为矫正就是针对不同幼儿,特别是那些社会性方面表现出明显问题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运用行为学的原理,纠正其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

13、惯,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儿童进入幼儿园的一般年龄是3岁,而3岁前是儿童社会性的初步萌芽时期。由于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比如独生子女家庭容易出现的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溺爱和过分保护),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特点(任性、依赖性、自私、胆小、不合群等),这些不良行为特点不仅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更不利于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因为幼儿期儿童心理的最典型特点是处于个性的初步形成期,个性逐步趋于稳定,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在普遍实行正面教育的同时,要抓住儿童个性教育的关键时期,促进孩子们的个性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存

14、在某方面弱点的孩子的个别教育。在集体教育活动的同时,要进行个别行为矫正,帮助孩子们用好的行为替代其不良行为。当然,在幼儿园进行个别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幼儿园和家庭有共同的要求,并坚持一贯。(四) 认知、情感和行为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个性特征的社会性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者有机结合的一个统一体。社会认知是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认识;社会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感情体验;社会行为是指在与人交往、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在幼儿社会教育中,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感是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认知是社会行为产生

15、的重要前提;行为是社会性发展的最直接表现。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要把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促进积极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组织形式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可以有全班集体、小组和个人等多种形式,但最难把握的还是全班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组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枯燥、单调、幼儿的普遍参与性较差等。换言之,如果组织不好,会出现大多数幼儿游离于活动之外或者走过场等情况。因此,社会教育活动相对其他领域的活动来说,组织难度更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需要更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怎样根据幼

16、儿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三是要让幼儿学会,即要通过教育活动的组织,使幼儿掌握社会行为的技能,便于在教育活动后进一步的练习巩固,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最适合幼儿的常见的教育活动组织的方式。(一) 以实践活动开始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往往针对幼儿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是针对幼儿常见的问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如实再现生活场景,让幼儿体会学习。这种组织形式应该是幼儿社会教育中首先的一种形式。这种教育活动的组织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活动的开始部分这种活动的开始部分往往让幼儿自由表现,教师不加任何干涉,而是幼儿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比如小班规则教育活动“大家轮流玩”,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首先让幼儿们自由表现,教师不加干涉,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