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长沙消费品场再展雄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6907589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长沙消费品场再展雄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3年长沙消费品场再展雄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3年长沙消费品场再展雄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3年长沙消费品场再展雄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3年长沙消费品场再展雄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年长沙消费品场再展雄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长沙消费品场再展雄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 年长沙消费品市场再展雄姿2003 年,长沙消费品市场虽然一度受到 SARS 的重创,终究还 是抑制不住人们消费增长的欲望再展雄姿 :据统计, 10 月份全市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43.7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5.5 ;110 月 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72.2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2.4 , 增幅比 1-9 月加快 0.4 个百分点。一、 2003 年长沙消费品市场的总体趋势2003 年,长沙市委、 市政府以办好城运会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契 机,以继续推进“三化”为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途径,以增加农 民收入、增加职工收入和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的发放为夯实经济 发

2、展的平台,收到了具体的成效:在 1997 2002 年连续五年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 14.4 的基础上,在受到 SARS 的严 重影响面前,消费品市场仍然呈现出旺盛的消费增长活力,前 10 个 月的零售额增幅中,今年仍有 4 个月的增幅高于去年同期 (见增速比 较图 );如果将时间比作水,零售总额比作船,那么今年前 10 个月的 零售规模都是水涨船高的 (见零售总额分月情况表 )。长沙市2003、2002年各月零售额增速比较()长沙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情况单位:万元年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200235164632889628991928769934631120034251023

3、77445329878310705364784年份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20023254373215073014353140293700552003372719375134350524378793437217根据前10个月消费品市场的运行情况和后两个月运行态势及 消费增长热点,预计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亿元以上, 比上年同期增长12.6 %左右。我市零售市场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仍 然不减往年。二、2003年长沙消费品市场的特点1. 精彩城运,全面带动。随着10月18日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 会的隆重召开 , 精彩城运带动长沙消费品市场进入了增长高潮,包括 港澳地区在内的 76 个代表团

4、, 2万名运动员, 10 万国际国内友人参 加和观看了此次城运会, 对全市贸易餐饮业的增长带动可想而知; 而 围绕城运会所展开的比赛场馆、 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市贸易餐饮业的增 长带动更是令商贸部门的经营者欢欣鼓舞。 据测算,今年的城运会对 长沙贸易餐饮业的带动不下 6 亿元,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的贡献在 12 以上。2. 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坚实支撑。 110 月份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 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 9.4 ,全年预计增长 9.8 ;前三季度农民现 金收入增长 10.3 ,预计全年可支配收入增长 7.4 ;1 10 月份全 市国有单位劳动者报酬增长 9.2,全年预计增长 8.7 。这些

5、指标 的有效、稳定增长夯实了我市居民购买力的增长基础, 也坚实地支撑 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平台。3. 汽车、住房销售等热点的强势带动。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物 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消费构成等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住房等几万 元、几十万元级商品消费的热点已在我市城市基本形成, 并且在农村 也初步显现。据统计,110 月份我市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企业实现汽 车的零售额达 22.18 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 22.1 ,比上年同期增 长 41.1 ;同时拉动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 12.36 亿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 67.1 。汽车及其附属品消费对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增长的拉动达 34.5

6、 。 110 月份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159.17 万平米,比去年同期增长 38.5 ,商品房销售的大幅增长带 动了我市建筑及装饰材料和家具商品的大幅增长, 1 10 月份我市限 额以上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建筑及装饰材料类商品零售增长 6 倍,家具 商品零售增长 5.4 倍。4. 新增企业不断补充着限额以上企业的活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增 加的湖南九芝堂医药零售连锁有限公司、 长沙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等 11 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110 月份共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8.64 亿元,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达 17.3 。 还有今年下半年开业的沃尔玛、 好又多、普尔斯马特三家外

7、资零售企 业 7 10 月份已实现零售 1.26 亿元,年内将突破 2 亿元。5会展经济继续对贸易餐饮业以较强拉动。一年一度的全国煤 炭订货交易会自去年 12 月 26 日至今年 1 月 20 日在长沙召开 ,会议 规格高、 规模大、时间长、 消费档次高对长沙 1 月份的消费拉动不低 于2个亿。 9月份召开的首届全国糖酒副食品商品交易会、 10 月18 27 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各种类型的会展都对长沙的 消费品市场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按测算, 全年各类会展给长沙市 的零售贸易餐饮消费的拉动超过 10 亿元,比上年增加 1 倍,对今年 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约为 20 。6“超市经济

8、”一路走好。从6月19 日到 7月18 日一个月内, 沃尔玛、好又多、 普尔斯马特三大零售业巨头纷至沓来,标志着长沙 的“超市经济”基本形成, “超市经济”给长沙消费品市场带来的是 竞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实惠,给长沙商业带来的是活力。预计今年 各超市可实现零售额 22 亿多元,其中家润多、新一佳、华银旺和三 大超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 14 亿元,比去年增长 40 ,超市零售 额已占到全部零售总额的 5左右, 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 长贡献率为 12 左右。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弱。 2003 年 GDP 预计增长 14 ,其中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增长 11.1 。批发零售贸易、

9、餐饮业 对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7 %,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 受 SARS 的影响,今年我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减少零售额至少 5 亿元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 5.4 个百分点。三 、长沙消费品市场存在的深层次问题1. 居民收入增长趋缓,而预期支出增加,这是影响我市消费需求 欠旺的重要原因之一。 消费需求是否旺盛与居民的收入关系密切。 据 统计, 1998-2002 年,我市 GDP 平均每年增长 11.8 %,城镇居民 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只有 8.9% ,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 增长只有 5.5% 。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我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 慢于经济增长速度

10、,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其所占 比重也在逐渐下降, 2002 年为 47.7%,比 1997 年下降 4.9 个百分 点。与此同时,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 住房、 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相继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 风险与费用,而这种情况是在居民个人收入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进 行的。这时,人们的消费心理就发生了变化,消费行为比以前更加谨 慎,一部分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明显增强, 从而使预期支 出增加。因此, 增加储蓄就成为大多数居民的必然选择,这也正是近 年来中央银行连续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之后,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 续增加,而消费需求增

11、幅持续回落的原因所在。 1998-2002 年我市 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平均每年增长 17.9 ,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平均每年增长 16.9%.2、居民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这是导致消费率低的长 期因素,从而影响消费需求的启动。据统计,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与 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98年为1 : 4.16 , 2002年为1 : 10.38 ;农村居民的两极分化同样如此。不同的收入阶层有不同 的消费倾向,高收入阶层由于拥有较多的资产, 消费倾向却趋于降低。2002 年,我市居民高收入户的消费倾向降到近几年来的最低点,消 费弹性系数也明显降低。 城镇有稳定收入的居民和一部分较为

12、富裕的 农民,收入水平居中,千元级消费已趋饱和,万元级、 10 万元级消 费还在积累实力; 城镇没有稳定收入的居民和大部分农民, 占全市人 口的较大部分, 虽然消费倾向较高, 但由于收入少而无法消费。 因此, 收入差距过大,必然影响消费需求的正常增长。3、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拉大,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不 大,消费不足,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消费需求扩张最为重要 的因素。 2002 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额为 7854 元,比 1998 年 增长了 40.6%,而 2002 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额为 2972 元,比 1998 年只增长 2 1 . 7%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额的增长显然快

13、于农村居民,使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从 1998 年 2.34 倍,进一步扩大为 2002 年的 2.64 倍,如果考虑到生活质量与生活模式上的差异,实际的城 乡消费水平差距还不止于此。 较多的农村人口与较低的农村市场销售 份额极不相称。到 2002 年,我市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仍高达 66.6% ,而农村零售额仅占全部零售额的 22.2% ,即占全部人口 2/3 的农村人口所购买的商品仅占全部商品零售额的 1/5 ,城乡消费差距 进一步拉大 ,对于居民消费的均衡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也是难 于全面启动消费的障碍所在。 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影响我市消费增 长的长期问题。4、消费环境的不

14、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近几 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但仍有许多 地方不尽如人意, 主要表现在: 一是购物环境不够理想。 在广大农村, 供销社在农村商业零售的主渠道地位受到冲击, 销售萎缩、网点减少, 连锁超市这种新型业态在农村还是空白, 使得农村居民购买商品尤其 是大件商品很不方便。 此外,在农村,售后服务等配套措施也跟不上, 已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 而在城市, 一方面是一些大型 的类似的百货商店布局过分集中于市中心, 造成激烈的竞争; 另一方 面,组织规范、运作高效的现代商业组织,如连锁店、超市、仓储式 商店等仍显不足, 结果是既造成商业

15、资源的浪费, 又不能满足人们的 消费需求。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也限制了居民的消费。 比如在农村, 虽然都已通电, 电费偏高现象也已基本解决, 但农村用电还得不到充 足的供应 ,还有部分农民既使买得起也用不起,而自来水在农村地区 的普及率还很低,这就影响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而在城镇,由于道路狭窄、车位缺乏、收费过高、住房拥挤等都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私人汽车、新型家电等的消费。四、保持并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增长的建议1、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培育和提高居民 的购买力。一是要继续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保证居 民收入稳定增长。鉴于我市处在国企深化

16、改革阶段,下岗工人增多, 新增贫困现象大量出现, 政府需要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下 岗工人生活补助费等, 要象浙江省那样尽快出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逐步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作为社会 消费支柱的中间群体收入水平也应作为今后一段时间政府财政支出 的一项重点。二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增加居民收入。目前在我市城镇家庭中工资收入所占的比例仍高达 74.6 以上,因而通过就业获取收入对家庭收入影响巨大。 为了创造 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投资环境, 鼓励非 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针对农产品市 场供过于求, 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需要对农村产业结构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