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毕业论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6659711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发展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子政务发展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子政务发展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子政务发展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子政务发展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发展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发展毕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探究 专 业: 行政管理 分 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完成日期: 写 作 提 纲第一部分 电子政务的发展(一) 电子政务简介和界定(二)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述(三) 我国电子政务取得的进展第二部分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问题(一) 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二) 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问题(三) 电子政务“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四) 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第三部分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对策和建议(一) 建设好电子政务的意义(二) 转换观念,强化电子政务的意识(三) 稳扎稳打,扎实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四) 整合、开放、开发政府

2、信息资源共享 论文摘要浅谈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研究、发展问题以及一些对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非常迫切。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化,规模化对我国政府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有着重要作用。使我国政府成为一个对百姓“透明的政府,廉洁的政府,服务型的政府”。关键词 电子政务 发展 统一目 录一、 电子政务的发展1(一) 电子政务简介和界定.1(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述.2(三)我国电子政务取得的进展.2二、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问题4(一)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3、4(二)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问题.4(三)电子政务“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5(四)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5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建设对策和建议7(一)建设好电子政务的意义.7(二)转换观念,强化电子政务的意识.8(三)稳扎稳打,扎实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9(四)整合、开放、开发政府信息资源共享.9参考文献114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探究 一、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政府部门无论是从工作职能上,还是人员编制、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上都不可能养一支专门的队伍来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公务员,通过相应的

4、培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互动式操作就行了。而大量的技术开发、网络维护等工作则应通过招标等方式,外包给专业化的IT公司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经济、高效地把电子政务开展起来。电子政务的市场化是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 电子政务简介和界定 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

5、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有很多,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将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

6、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则认为电子政府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比如万维网、互联网和移动计算),赋予政府部门以独特的能力,转变其与公民、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技术可以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因此而产生的收益可以减少腐败、提供透明度、促进政府服务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减少政府运行成本。相对于传统行政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等。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述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

7、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

8、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三)我国电子政务取得的进展 回顾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中国政府信息化大致经历了单机应用阶段的“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及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和现阶段“应用主导”三大发展阶段;分析了目前我国

9、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电子政务能力取得长足进步,电子政务能力、应用及其实际绩效之间存在矛盾,电子政务出现了2006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新的政策导向;通过翔实的调查数据分析,展望了下一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进入阶段转换期,并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阶段定位、未来走向和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与政策建议。仔细比较此前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实践,对比研究进入2 1 世纪后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变化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以下变化:第一,电子政务在国家全局部署中的作用明显上升。首先,信息化在国家整个宏观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新的国家信息化领

10、导小组成立后作出一系列新决策,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作为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和由政府主抓的信息化工程,政府非常希望电子政务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起到率先垂范和积极推进的作用。第二,调整和加强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体系。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领导体系调整后的新格局是,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整个信息化工作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决策和领导,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中央级网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同时也负有协调、指导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职责。第三,在保证电子政务其他功能的同时,开始强调其公共服务功能。我国电子政务的起点是办公自动化,2 0 0

11、 0 年曾提出政务信息化的目的是“为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而后提出要筹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再到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外网建设,积极推进网上为民办事”和部署应用示范试点,直至指导意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把电子政务建设同增强政府工作的民主性、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并明确把“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作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8 大任务之一。第四,强调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务改革相结合。指导意见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电子政务建设不是把政府原有业务简单上网,相反它离不开行政改革,离不开政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考虑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策略上明确“十五”

12、期间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十五”的重点是建好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健全法制,建设和整合关系全局的业务系统。第五,调整了国务院办公厅过去关于电子政务“三网一库”的提法,改成建设“内网外网平台、1 2 个业务系统、4 个基础数据库”的规划框架。总之,我国电子政务此前的发展,就总体来看,更多地还是表现在政府信息化能力的建设上。随着政府信息化能力的长足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随即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应用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

13、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方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出电子政务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的把电子政务等同于电子事物,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的情绪。 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电子政务是完全不同于现行管理模式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建立要求人们改变现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对于究竟为什么要建设电子政务,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电子政务,目前不同集团和利益阶层对它的认识差异很大,没有形成共识,认识上的不同意和利益上的冲突给电子政务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摩擦和阻力。(二) 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问题 电子政务从管理到服务职能的转变都是大势所趋。“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在发展电子政务的初期,韩国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将跨部门协作的电子政府连接,整合为一个单一的大政府模式,同时使部门间的信息得到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