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456401043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认为,“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其实,韦勒克所反对的“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即物理意义的真实,“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并不是文学。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还是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怎样的?”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有千差万别的叙述,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

2、近“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作家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理解和现场感,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叙事性是非虚构文学的必由之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这种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以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它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非虚构文学,作为近些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作家一方面被非虚构文学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文学,并且它似乎拥有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

3、;另一方面又对非虚构文学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摘编自梁鸿非虚构的真实) 材料二: 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从目前已发表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

4、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 抛开概念的学理性纠缠,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为焦点,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记录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以此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

5、化进程的独特反思。 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面对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等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 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经验和习惯来处理现实,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隔”,用本雅明的话说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

6、作家们置身于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 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认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摘编自洪治纲“非虚构写作”的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

7、,“真实”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非虚构文学并没有完全还原现实的真实它的“真实”还包含了作家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理解和现场感。B非虚构文学引起关注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它拥有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个原因是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C非虚构作品从学理角度看,其概念并不严谨,它并没有涵盖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比如,已发表一些非虚构作品就呈现出一些独特的文体特征,D很多作品之所以“不接地气”,是因为作家总是蛰居书斋进行想象性写作,没有通过一手的资料去了解社会,只凭借经验对现实进行习惯性处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些年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非虚构写作不但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

8、念,而且使人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辨析。B李辉的封面中国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的创作过程可以表明,部分当代作家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运用微观化的方式和现场直未的方式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度思考。C材料二的三、四、五段,先通过对比突出非虚构写作的意义,然后客观地指出其艺术性地不足最后再次强调了非虚构写作有助于文学创作。D虽然现实调查类非虚构作品的艺术性上偏弱些,但是当代作家能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训练,那么会帮助他们的虚构性写作。3下列选项对包身工真实性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包身工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以旁观者的视角向读者呈现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只客观的叙述目之所及而不凭空

9、添加。B包身工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但同时也讲究形象性、抒情性,运用文学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C全文穿插了“五卅惨案”等社会事件,将包身工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讲行表现,增强了历史真实感,另外文中引入了大量的数据也显示了对客观事实的严谨考察。D“非虚构”作品和报告文学能够成立的共同前提是真实性,创作者都注重在生活现场关注土地、人民和国家,重在记录个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4材料一第一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非虚构性写作”对作家的写作带来了哪些好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催粮差赵树理 催粮的差人叫崔九孩。有一次南乡的

10、催粮差事派到他头上,他觉得油水少,不想去,就雇了个人。这人一到村里,闯入二先生家,不知深浅,挨了二先生一耳光。拘票也被扣下了。崔九孩只得亲自出马,先到二先生家,赔礼说好话,把票要了出来。见票上有个叫孙二则的农民,打听知道是个种山地的,住在红沙岭,就决定去。到了庄上一问,才知孙二则早就去世了,有个孙子叫甲午。孙甲午被找来,崔九孩二话不说,掏出小铁绳套在孙甲午的脖子上,用小铁锁“嘣”的一声锁住。甲午和刘老汉都吃了一惊。 甲午老婆和女儿黑女都哭着跑来。甲午老婆向刘老汉哭道:“大伯!黑女他爹闯下什么祸了?”刘老汉道:“没有什么祸,粮缴得迟了。”甲午老婆也不懂粮缴得迟了犯什么罪,只歪着头看甲午脖子上那把

11、铁锁。 崔九孩把票折好包起来,就牵住铁绳向刘老汉道:“老邻长,你在吧!我把他带走了!”又把绳一拉向甲午道:“走吧!”说着就向门外走。 甲午老婆和黑女都急了,“哇”一声一齐哭出来。 刘老汉总还算有点经验,便抢了几步到门外拦住道:“人我保住,要说到一点什么小意思啦,也不要紧,总要打发你喜喜欢欢地起身啦!” 刘老汉又向九孩道:“老头,我保住他,你暂且把他放开吧,他是一手人,借个钱跑个路都得他亲自去。” 九孩见这老汉还能说几句,要是叫他保住,他随便给弄个块儿八毛的,又把人弄个不见面,难道真能把他这保人带走?便道:“人是不能放呀!住一夜倒可以。”刘老汉道:“不放也不要紧。你也累了,到炕上顺便歇歇,咱们慢

12、慢商量!”九孩便把甲午拴到桌腿上,躺到炕上休息。刘老汉见他躺下了便问他道:“你且躺一下,我给你看饭去!” 刘老汉到了甲午家,天也累了,庄上人也都回来了,都挤在甲午家里话弄这件事。刘老汉一进去,大家都围着他问情形。 刘老汉说:“不怕!他不过想吃几个钱,祭送祭送就没事了。”甲午老婆问:“不知道得几个钱?”刘老汉道:“你们不要多到他跟前哭闹,只要三两个人来回跑跑路,里外商量商量,要叫他看见咱不十分着急,才能省个钱。”大家又选了两个会说话的人跟刘老汉一同去,都向刘老汉说:“大伯的见识高,这会儿全凭你啦!” 九孩吃过饭,刘老汉他们背地咬着甲午的耳朵给他出了些主意。又问了他一个数目,有个青年去借了一块现洋

13、递给刘老汉。刘老汉拿着钱向九孩道:“本来想给老头多借几个盘货,不过甲午这小家人,手头实在不宽裕,送老头这一块茶钱吧!” 那时候,一块钱可以买两斗米,数目也不算小,可是住衙门的这些人,到了山庄上,就看不起这个来了。崔九孩说:“小家人叫他省个钱吧!不用!我也不在乎这块儿八毛。带他到县里也没有多大要紧,不过多住几天。” 庄稼人最怕叫他在农忙时候误几天工,不说甲午,别人也替他着急了。那个青年又跟甲午咬着耳朵说了一会儿话,又去借了两块钱,九孩还不愿意。一直熬到半夜多,钱已经借来五块了,九孩仍不接,甲午看见五块钱摆在桌上,有点眼红了,便说:“大伯!你们大家也不要作难了,借人家那么些钱我指什么还人家啦?我的

14、事还是只苦我吧!不要叫大家跟着我受罪。把钱都还了人家吧!明天我去就算了!” 九孩接着道:“对!人家甲午有种!不怕事!你们大家管人家作甚?”说了又躺下自言自语道:“怕你小伙子硬笨啦?罪也是难受着啦!一进去还不是先挨一顿板子?” 甲午道:“那有什么法?没钱人还不是由人家摆弄啦?” (1)刘老汉也趁势推道:“实在不行也只好由你们!”把桌子上的几块钱一收拾,捏在自己手里向那个借钱的青年一伸。青年伸手去接,刘老汉可没有立刻递给他,顺便扭头轻轻问九孩道:“老头!真不行吗?” 九孩看见再要不答应,五块现洋“当唧”一声就掉在那个青年手里跑了,就赶紧改口道:“要不是看在你老邻长面子上的话,可真是不行!”刘老汉见

15、他改了口,又把钱转递到他手里道:“要你被屈了!”九孩接住钱又笑回道:“这我可爱财了!” (2)九孩把手往衣袋里一塞,装进了大洋,掏出钥匙来,开了锁,解了铁绳,把甲午放出,第二天早上,崔九孩又到别处催粮,孙甲午到集上去粜米。 (节选自赵树理催粮差,有删改) 备注:抗战以前,还没有解放区那样统一的进税制度,征收田赋,用的还是前清的粮银制,俗话叫“完粮”,也叫“点粮”。每次开了征以后不几天,县政府就把未来完粮的户口,随便挑一些,写成一张单子,并且出一张拘人的票,把单子粘在后边,派个差人出来走一趟,俗话叫催粮。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甲午被锁住时,刘老汉说的话体现了他作为老邻长敢于担当的品格,以及他对崔九孩锁拿孙甲午真实目的的洞察。B崔九孩用锁锁在普通百姓甲午的脖子上,体现出当权者视百姓如牲畜,百姓毫无尊严,之后,“甲午老婆和黑女都哭着跑来”,自然又不乏幽默趣味。C文中刘老汉到了甲午家,一语道出崔九孩的目的,其中“祭送祭送”,本为祭祀恭送神仙鬼怪之类的,用在此处,体现出刘老汉等人对崔九孩的厌恶、痛恨。D小说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不仅交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