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练习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36372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是以( B )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A.真假 B.善恶 C.是非 D.美丑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B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人的自我意识C.社会分工的不同 D.社会关系3、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 )。A.社会关系 B.人的自我意识 C.生产实践 D.人类的自我进化4、( A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A.劳动 B. 自然 C.宗教 D.合作5、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根源于( A )。A.社会经济关系 B.在法律上的反映C.全体人民的

2、意愿 D.统治阶级的意志6、( C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A.道德的认识功能 B.道德的规范功能 C.道德的调节功能 D.道德的导向功能7、在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历史类型,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A )。A.原始社会的道德 B.奴隶社会的道德 C.封建社会的道德 D.资本主义的道德8、诗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两者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 A )的基本精神。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追求精神境界,向往

3、理想人格9、孔子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体现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 B )的基本精神。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10、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 C )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A.义和团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11、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D )。A.集体主义原则

4、 B. 正确的义利观 C.恪守诚信 D.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B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13、( B )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遵纪守法14、下列不属于公共生活的特征的是( D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一致性15、 ( B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16、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的是( D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

5、.勤俭持家17、应该遵守公德的场合不包括 ( B ) 。A.图书馆 B.卧室 C.公交车 D.电影院18、下列的内容中不属于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的是( C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实名制登记上网 D.加强网络道德自律19、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B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20、“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A )的要求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21、( D)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

6、会22、下列道德要求中属于职业道德的是( D )。A.遵纪守法 B.文明礼貌 C.男女平等 D.爱岗敬业23、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体现了正确的择业观中( A )的要求。A.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B.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C.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D.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24、下列不属于正确的创业观的内容是( D )。A

7、.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B.敢于创业的勇气 C.创业的能力 D.“学历本位”的观念25、下列规范中不属于家庭美德主要内容的是( B )A.尊老爱幼 B.乐于助人 C.男女平等 D.邻里团结26、恋爱中的道德规范不包括( D )。A.自觉承担责任 B.尊重人格平等 C.文明相亲相爱 D.不与他人交往27、( C )是家庭关系的核心。A.亲子关系 B.婆媳关系 C.夫妻关系 D.父子关系28、个人品德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 B )的内在统一。A.道德实践 B.道德行为 C.道德表现 D.道德内容29、( D )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

8、志。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30、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B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二、多项选择题1、道德主要依靠( ABC )来发挥作用。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内心信念 D.自我意识2、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 ABCD )A.导向功能 B.认识功能 C.规范功能 D.调节功能3、 下列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A.道德

9、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B.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C.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4、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ABCD )。A.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道德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D.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包括( ABCD )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B

10、.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6、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C.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D.修身自律,保持节操7、以下关于中国革命道德当代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A.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B.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C.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8、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1、 D.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9、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对于不同层次的人们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以下选项中属于“为人民服务”的有( ABCD )。A.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B.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C.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帮残助残。D.遵纪守法、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10、私人生活的特点是具有( CD )。A.开放性 B.透明性 C.封闭性 D.隐秘性 11、公共生活的特点是具有( AB )A.开放性 B.透明性 C.封闭性 D.合法性12、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BCD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12、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1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CD )。A.文明礼貌 B.尊老爱幼 C.爱护公物 D.乐于助人14、下列属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的是( ABC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勤俭持家1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1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BD ) A.爱岗敬业 B.奉献社会 C.爱护公物 D.诚实守信17、家庭是指在( ABC )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A.婚姻关系 B.血缘关系 C.收养关系 D.继承关系18、下列属于家庭美德主要内容的是( AB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诚实守信 D.办事公道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